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員有了溫馨的家
——榆林市榆陽區“醫養結合集中養護”改革助力精準脫貧

時間:2018-11-29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雷 耀

“共產黨的好政策都體現在我身上了。”“感謝黨,感謝政府!”“這里就是我的第二個家。”“這十多年來,我做夢都沒有想過還能自己坐起來外出曬太陽。”……11月22日,當記者在陜西省榆林市榆陽區老年護理院見到自如地操控著電動輪椅、勻速地在樓道自主穿行的50多歲的魚河峁鎮特困人員尹買旺時,他拉著記者的手興奮地講述入住護理院兩年多的感受。“之前,他已雙下肢完全截癱19年。”負責護理他的護士長高媛插話說,“他2016年11月入住護理院后,通過院里醫護人員精心照料及手術取出鋼板,康復師為他進行截癱肢體綜合訓練、關節松動術訓練、微波氣壓療法等康復治療,雙下肢肌肉萎縮及腰部僵直癥狀明顯改善,全身壓瘡也已全部治愈。如今,他可以完全坐起,并依靠輪椅自主行動。不僅如此,他還主動承擔起了照顧患小腦萎縮的小春霞的生活起居的工作。”

尹買旺只是榆陽區享受“醫養結合集中養護”政策的眾多失能、半失能人員中的一員。

“榆陽區現有農村特困人員861人,占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近24%,其中,完全失能49人,半失能133人,占農村特困人員總數的21%。這一群體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者其法定義務人無履行義務能力,失去或者部分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也是精準脫貧的難中之難。”榆陽區民政局局長郭錦飛告訴記者,“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我們堅持將政府兜底與社會養老相結合,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將全區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員依托高新醫院老年護理院開展就醫就養式供養,率先在榆林市探索開展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員‘醫養結合集中養護’助推精準脫貧試點工作,不僅解決了全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員綜合養護和醫療保障難題,而且為進一步研究制定低保和一般貧困家庭失能成員的具體托養措施打好了基礎。”

聚焦兜底脫貧最大難點

破解綜合養護難題

在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中,榆陽區有兜底保障的失能貧困人口870多人,多為重殘、重病及精神障礙患者,由于失能、半失能兜底保障對象已經失去或部分失去自理能力,且多數時間為帶病生存,對醫療、特護依賴程度更高,他們的日常生活照護與康復治療在需求層面已經高度疊加、在服務層面已經很難分開,但受傳統養老、醫療體系分割局限,養老機構的醫療、特護能力明顯不足,醫療機構也無法滿足日常養老需求,如何從根本上破解他們醫、養、護共需下的綜合保障難題,確保他們有尊嚴、有質量地生活,實現高效兜住、有效兜牢,成為兜底脫貧最大難點。

在廣泛調查、深入研究、精心籌備的基礎上,2016年11月,榆陽區大膽改革探索,充分利用民辦醫療機構管理機制靈活的優勢,許可轄區的榆林高新醫院設立一所民辦醫養機構——榆陽區老年護理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將全區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員依托區老年護理院開展一站式醫養服務,在全省率先開展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員“醫養結合集中養護”試點,其醫療、養老模式可隨時就地切換,不僅使這部分扶貧對象的基本生活照料需求得到很好滿足,還得到及時可靠的疾病診療和逐步康復。

“榆林市是一個典型的老齡化城市,有60歲以上老年人口55.09萬人,占常住人口的16.2%,到2020年,老年人口將超過60萬人。截至2017年,全市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達4萬多人,約占老年人總數的7%。全市失能、半失能群體養老已成為剛性需求。”榆林市民政局局長溫建剛說,“榆陽區開展的‘醫養結合集中養護’試點工作,健全完善了政府養老服務體系和醫院醫療服務體系,有效提升了政府服務職能,這一模式探索出了提升失能、半失能人員醫養服務質量的新途徑,有效破解了醫養共需人群的綜合養護難題。”

醫中有養,養中有醫

醫療養老模式隨時就地切換

榆陽區民政局與榆陽區老年護理院簽訂《榆陽區老年護理院收住失能、半失能兜底保障人員協議》,將全區失能、半失能人員依托該院進行就醫就養式養護。

如今,榆陽區所有失能、半失能兜底保障對象都可根據個人申請、經鄉鎮政府和街道辦審核、區民政局核準,在簽訂三方協議后入住老年護理院。目前,老年護理院已收住失能、半失能養護人員140名,其中,特困供養人員52名、家庭托養人員88名。

和尹買旺一樣享受到醫養結合模式福利的還有馬合鎮補浪河村的劉寶元,17年前,他因感冒發熱引發脊髓炎,導致胸部以下失去知覺。他唯一能做的運動就是爬行,就連睡覺也是在下巴處支撐一個大枕頭,用趴著的姿勢入睡。2016年12月,劉寶元通過榆陽區民政局與高新醫院聯合入村篩選后,入住榆陽區老年護理院,每天都能正點吃上飯,還有專業的康復師為他做針灸理療。“過去每天只能趴著,在醫院的治療下,我現在終于可以翻身了,晚上還可以躺著睡。很慶幸趕上了好時代,感謝政府為我做出的一切。”劉寶元激動地對記者說。

“榆陽區‘醫養結合集中養護’工作,通過建立規范的入院審批流程、精細的醫養服務標準、高效的費用結算機制和多元的監督指導機制,形成管理標準、服務優質、運行順暢的兜底保障新模式。”郭錦飛告訴記者,“醫中能養,養中能醫。從入住起,不僅早期進行健康普查和檔案建立,而且可以小病及時發現、及時防治,大病及時搶救、及時康復。”

“‘醫養結合集中養護’模式區別于單純為養護人員提供基本生活需求的傳統養老服務方式,它從失能、半失能人員的綜合養老服務需求著手,可以為其提供全面、周到、個性化的醫療護理服務。”榆林高新醫院黨委書記李源介紹說,“老年護理院現配設床位150張,并配有專業的老年護理、醫療、康復及生活服務設施和36名專職醫護人員,每3名失能、半失能養護人員配備1名專業老年護理員,還建立了科學的管理制度和服務規范,為入住失能、半失能人員提供生活照護、精神心理慰藉、文化活動、健康咨詢檢查、疾病診治護理、康復保健、臨終關懷等一系列綜合養護服務。具體工作中,根據養護人員健康和自理能力情況,相應的醫療和養老服務實行靈活動態管理,正常情況下由護理員提供全方位的生活照料和康復護理,一旦發生疾病,隨即就地轉入醫療模式,由責任醫生和護士對其進行專門診治和分級護理。”

深化改革擴大覆蓋面

完善制度體系提升供養質量

今年,榆陽區在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員“醫養結合集中養護”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此項扶貧改革創新工作,將醫養結合集中養護對象從特困人員拓展到其他符合養護條件并愿意承擔自負費用的低保和一般貧困戶家庭,將承接機構拓展到所有符合相關資質條件的社會化醫療或養老機構,出臺縣區級層面的《榆陽區失能半失能兜底保障對象醫養結合集中養護管理辦法》,配套下發實施意見,修訂完善服務協議,全面明確和規范了醫養結合集中養護的相關權責義務和養護行為,形成了完整的政策體系和保障制度。

“護理院現有30多名臨床護理經驗豐富的專家和具有老年護理職業資質的專業護理團隊,護理員都持護理員證、護士證及健康證‘三證’上崗,專業醫生、護理人員為因病致貧、因殘致貧的兜底保障人員提供醫養融合服務,有效保障他們的醫療服務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李源說。

2017年初,榆陽區還依托高新醫院建立老年護理職業技能培訓基地,面向全省培訓老年護理人員2000多人次,提高了護理員的職業素質和護理服務水平,實現了全區所有養老機構護理人員100%持證上崗。

郭錦飛表示,下一步,榆陽區還將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依托全區現有的醫療機構,繼續擴大醫養結合集中養護覆蓋面,力爭在二至三年內,把全區所有有集中養護需求的失能貧困人口全部納入有效的社會兜底保障。

“榆陽區‘醫養結合集中養護’改革工作運轉順暢,效果明顯。在沒有增加政府政策外支出、沒有增加財政負擔、在相關養老和醫療費用完全可控的情況下,打開醫中帶養、養中帶醫、優質高效、安全健康的兜底保障養老服務新局面。”溫建剛說,“不僅徹底破解失能、半失能兜底保障對象的精準脫貧難題,而且醫養機構在保本微利的前提下,通過先行承接政府部門的保障性醫養服務,獲取了相關政策支持和行業業績,給他們承接家庭托養服務的主體經營帶來產業拉動效益,達到政府、醫養機構、兜底保障對象三方多贏的效果,形成醫療康復、機構養老與精準扶貧相融合的扶貧新模式,為兜底脫貧和健康扶貧工作找到政府向社會主體購買醫療、養老服務的新路徑。”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8.11.29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