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馮 佳 通訊員 趙 暉
江蘇省無錫市近日出臺推進養老護理型床位政策,明確提出到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底具體目標,無錫各市(縣)區養老護理型床位占養老機構總床位比例分別超過51%、56%和61%。2018年底前,全市將新建或改擴建養老護理院3個以上、醫務室20個以上、醫療機構設立養老機構床位350張以上。
無錫市民政局局長葛恒顯介紹,目前無錫市對養老機構的扶持措施中,社會辦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建設補貼、醫保定點床位補貼、養老服務人員崗位補貼和入職獎勵等四項標準均居江蘇省第一位,醫養結合型機構醫保定點審批時限全省最短,體現了無錫市委、市政府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當好全省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標桿、示范和領跑者的決心。
護理型床位有了明確標準
在《江蘇省高質量發展監測評價指標體系與實施辦法》《設區市高質量發展年度考核指標與實施辦法》中,“護理型床位占養老機構床位數比例”被納入省評價考核無錫市的個性化指標之一。此次無錫市出臺的政策,對養老護理型床位作出了明確規定,即應當同時符合以下三個條件:供失能、半失能老人使用的床位,并相應提供生活照料、醫療服務、康復護理、精神慰藉等服務;必須有基本的醫療服務設施,如康復醫院、護理院、醫務室等;有專業的醫療、護理人員,且與入住的失能、半失能老人之間的比例不低于1∶4。
同時,還明確了養老護理型床位的四種建設方式:新建或改擴建的養老機構配套建設內設醫療機構;新建或改擴建的醫療機構配套建設養老機構;已運營有條件的養老機構內部設置醫療機構;已運營有條件的醫療機構設立養老機構。
加大簡政放權便民服務力度
近幾年來,無錫市養老機構發展雖然取得一定成效,但養老機構床位結構不合理、醫養融合不緊密、護理型床位供需不足的問題還比較突出。無錫市民政局副局長錢曉東表示,這項新政策的實施,力爭在短期內有效提高護理型床位總量和占比,緩解供需不足的矛盾,更加精準、高效地推動醫養結合型機構快速發展,全面有效地提升服務整體水平。為此,無錫市政府將進一步加大簡政放權便民服務力度,主要體現在市區養老機構“放管服”改革、醫務室備案登記、醫養結合型機構醫保定點縮短審批時限等方面。
今后,無錫民政部門將按照《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等文件,落實養老機構“放管服”工作要求。衛生計生部門將取消醫務室等許可審批,實行備案管理。人社部門對符合條件的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以及設立養老機構的醫療機構,優先給予醫保定點審批,審批時限壓縮至三個月以內。
建設和運營等補貼力度空前
這項政策明確,對市區新建的社會辦養老機構配套設置康復醫院、護理院,或新建的社會辦醫療機構配套設立養老機構的,按每床2萬元標準給予一次性床位建設補貼;對市區改擴建的社會辦養老機構配套設置康復醫院、護理院,或改擴建的社會辦醫療機構配套設立養老機構的,按每床1萬元標準給予一次性床位建設補貼;對市區已運營的社會辦養老機構利用現有養老床位改擴建內設康復醫院、護理院,已運營的社會辦康復醫院、護理院等醫療機構利用現有醫療床位改擴建設立養老機構的,按改擴建床位數給予每床5000元的一次性床位建設補貼。
對全市現有公辦或社會辦養老機構內部建設醫療機構,結合其醫療設備投入等情況,對取得審批許可的康復醫院、護理院給予20萬-50萬元的一次性補貼,對備案管理的醫務室給予10萬-20萬元的一次性建設補貼。同時,還將適度提高醫保定點床位標準,將定點護理院的床日費用定額標準由80元/日提高至100元/日。
在扶持人才隊伍建設方面,無錫市從今年起,對在同一醫養結合型社會辦養老機構工作1年以上的護理員、社工、醫生、護士和康復師,從第二年起按每月100元的標準給予特崗津貼;工作年限每增加1年,月特崗津貼增加100元,工作年限10年(含)以內的,最高補貼至每月500元;連續工作11年以上的,補貼標準為每月800元。對醫療機構設立養老機構的,參照《無錫市養老護理崗位工作人員入職獎勵暫行辦法》,連續從事養老護理(包括護理、護士、康復、社工等)專技崗位工作滿5年的人員給予一次性入職獎勵。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8.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