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楊厚生 王錫松
“我上月‘比學趕超’得了86分,這月又得了88分,今天用積分兌換了一桶油和一袋洗衣粉,這個‘愛心超市’搞得好!”9月17日,在陜西省安康市平利縣城關鎮八里關村“愛心超市”,貧困戶陳國玉正在用積分兌換物品。在這個30平方米的小超市里,柴米油鹽醬醋茶、臉盆牙膏牙刷……商品琳瑯滿目、一應俱全。
超市雖小,但在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提振主動脫貧精氣神方面,作用很大。安康市地處秦巴山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全市有貧困人口45.39萬人,總量占比全省第一;貧困發生率20%,占比全省第二,脫貧攻堅任重道遠。
2017年,安康市全面推行“積分改變陋習、勤勞改善生活、環境提振精神、全民共建鄉村”的民風積分“愛心超市”扶志扶貧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并投入運行“愛心超市”1065個,在貧困村實現全覆蓋,累計兌換物品2500批次,受益貧困群眾22萬余人。在安康鄉村扶貧的大舞臺上,“愛心超市”正唱響強音。
“愛心超市”建管并重
每季開放一次積分兌換
按照“政府主導、各方參與、社會協同、百姓受益”的原則,安康市成立“愛心超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制訂“愛心超市”建設工作方案。市脫貧辦、市民政局聯合制定《關于進一步加強愛心超市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民政部門為“愛心超市”建設主體,負責“愛心超市”建管工作。本著“布局合理、面積適宜、方便群眾、便于管理”的原則,“愛心超市”面積不低于30平方米,物資種類不少于15類,實現有標識牌、有房子、有貨架、有物品、有制度、有臺賬、有標價、有專人管理。該市還將“愛心超市”的建管作為全市脫貧攻堅重要工作來抓,納入兜底脫貧考核。
“愛心超市”的建設資金由同級財政鋪底子,后期運行采取政府出資購買一點、幫扶單位支援一點、企業老板捐獻一點、社區居民捐贈一點的方式。并設立“愛心榜”,激發社會捐贈活力。
為加強“愛心超市”管理,該市統一制定《愛心超市實施細則》《愛心超市積分評定辦法》,建立“愛心超市”管理制度、捐贈物品保管制度,明確物資的發放對象、發放方式。
積分評定標準涵蓋農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勤勞致富、助推脫貧,又有孝老愛親、鄰里和睦。駐村扶貧工作隊或村黨支部定期對貧困戶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參加公益勞動、遵守村規民約等情況進行評定,并給予一定積分。“愛心超市”每季開放一次積分兌換。
“愛心超市”設管理員和監督員各一名,管理員負責積分卡的管理、發放和登記以及臺賬的填寫、記錄;監督員負責定期對積分情況和物品出入庫情況張榜公示,檢查物資質量,確保物品安全。
貧困戶“比學趕超”
脫貧攻堅內生動力源源不斷
引導群眾用雙手掙取積分、用積分兌換商品是“愛心超市”建設的初衷。如今,小小的“愛心超市”正在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寧陜縣筒車灣鎮海棠園村是中辦包聯的貧困村,為讓“愛心超市”開花結果,該村設計了棕、褐、藍、紅四色積分券,分別為1分、5分、10分、20分面值,積分券上書寫“思想不進步、脫貧不算富”標語。該村還將黨的建設、新民風和基層治理3類9項納入積分類別,提高獎勵分值,單項獎勵從25分到200分不等,全村困難群眾你追我趕,營造文明鄉風氛圍濃厚。優秀青年肖成波帶領貧困群眾創立有機水稻種植合作社,產出的有機大米暢銷省內外,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和“衛生示范戶”。今年二季度,通過群眾評議,給予他55分積分,成為該村一次獲得單項積分最高的農戶。肖成波高興地說:“積分是對個人的肯定,我還要繼續努力,為村里多出力!”
漢濱區五里鎮王山村的貧困戶王開平,過去一直不愛參加村里的集體活動,也不注重家庭環境衛生清潔。自從村里建成“愛心超市”后,他竟然主動打掃衛生,集體活動中也總能見到他的身影,村民都說他和以前相比簡直變了個人。而他已經累計了60多分,兌換了洗衣粉、油等物品。
“自‘愛心超市’設立以來,村容村貌整潔了,村民參與集體活動的積極性也高了。以前開會幾乎沒幾個人來,現在開會座無虛席。”鎮坪縣曾家鎮魚坪村聯村領導杜修錠說。
通過定期開展脫貧攻堅“自強標兵”“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婦好妯娌”“衛生戶”等評選活動,“愛心超市”已經成為安康市脫貧攻堅的擂鼓臺,達到扶貧又扶志的效果。截至今年9月初,該市先后涌現出各級各類“最美家庭”6945戶,表彰“好婆婆好媳婦好妯娌”1.2萬人,樹立勤勞致富典型4562個,評選脫貧攻堅“自強標兵”3713人,1762戶家庭主動退出貧困戶行列。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8.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