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年來,山東省濟寧市以獲評“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示范市”為契機,緊緊圍繞強化基層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有效服務群眾、促進城市發展,不斷豐富城市社區治理的“濟寧路徑”實踐,推動各類資源力量下沉到基層治理最前沿,用到服務群眾關鍵處,提高了城市基層社會治理精細化水平、城市品質和宜居度,居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
本報通訊員 朱?磊?鄒?謹
2020年是山東省濟寧市“重點工作攻堅年”。基層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抓牢基層基礎,是黨建“雙基”攻堅行動的主題。在城市社區,以黨建凝聚社區治理合力,不斷增強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能力,發揮基層黨建“軸心”作用,擦亮“黨員在身邊、服務零距離”品牌,抓好“紅帆驛站”“紅色物業”等工作,推進“紅心公益”“紅色代辦”服務,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小區建立黨支部?社區治理“活水來”
“小區黨支部成立后,小區的黨員在家門口有了組織,調解鄰里矛盾糾紛更方便,服務百姓更貼心,居民對小區的治理和建設更加有信心!”任城區古槐街道鐵塔寺社區鐵塔寺小區黨支部書記李建忠感慨道。
圍繞落實強化黨建統領推進“雙基”工作三年行動計劃,濟寧市全面鋪開居民小區黨支部建設,在全市3300多個小區中建立小區黨支部,延伸黨組織工作觸角,構建起小區黨支部領導下,物業服務企業、業主委員會、網格員、樓棟長等共同參與、積極協同、共建共治共享的居民小區治理體系。
道路、樓梯干凈衛生,車輛停靠整齊有序,宣傳櫥窗內掛著自管委員會、小板凳宣講隊、扈師傅維修隊等志愿隊伍相關負責人信息……如今的濟陽街道財工街社區新興小區院內,一派群眾自治的和諧景象。這一切離不開新興小區黨支部的引領。
新興小區黨支部下轄新興小區西區,機床廠宿舍,桑園街、協議街平房片區。在新興小區黨支部籌建之初,黨員居民一致推選小區有熱情、有公心、有威望的退休黨員張鳳元擔任支部書記。街道、社區通過考察并經過正式選舉程序任命張鳳元任支部書記,任命另外4名黨員任副書記、委員,并依托小區“紅帆驛站”成立張鳳元書記工作室,作為新興小區黨支部辦公服務群眾場所。
在張鳳元的帶領下,新興小區陸續組建了自管委員會、黨員志愿服務小組,還成立了義務為居民提供上門維修服務的“扈師傅”維修隊,解決鄰里矛盾糾紛、調解勸導的“紅心祥和”調解室,以及解決小區內居民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的“居民說事”活動場所,不斷豐富小區黨支部的服務職能,確保居民“小事不出小區,大事不出網格”。
為把轄區的所有黨員組織起來,鼓勵小區黨員亮身份,街道社區黨組織還全面摸排小區黨員底數,在做好國有企業退休黨員黨組織關系轉移工作的同時,建立“自管黨員”“非自管黨員”名冊,在居民黨員戶門前懸掛“共產黨員戶”或“共產黨員光榮”標識牌。對居民小區自管正式黨員3名以上的,單獨成立以小區名稱命名的“小區黨支部”;對規模小、自管黨員人數少的小區,按照網格劃分,設立居民小區聯合黨支部(網格黨支部);對基礎較為薄弱的小區,選派街道干部、社區“兩委”成員聯系包保。同時,優先選拔具備業主身份、有工作熱情、有公心、有能力、愿意服務社區的黨員擔任小區黨支部書記;無合適人選的,由包保該小區的街道黨員干部、社區黨組織委員兼任居民小區黨支部書記。
通過摸排黨員底數、合理設置小區黨支部,黨組織鏈條從社區延伸到小區,構建起“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居民小區黨支部(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的組織架構,把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優勢,為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奠定堅強的組織保障。目前,濟寧市26個城市街道、248個社區已全部啟動建設居民小區黨支部工作,30%以上的小區已建立黨支部,8000余名黨員納入小區黨支部管理。
“拉呱說事”聽民意?居民訴求有著落
近日,曲阜市魯城街道禮樂社區東關大街上,路面改造實施工程正式開工。眼看著困擾出行的老路即將翻新,居民們紛紛豎起了大拇指。“當時提出這個建議,就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沒想到市里這么重視,很快就付諸行動。”作為“拉呱說事、說事必回”制度的受益者,社區居民李鳳金感觸頗深。
“拉呱說事、說事必回”制度是創新基層治理的新途徑。暢通說事渠道,收集社情民意,落實群眾訴求,以“說”為媒,變老百姓的“問題清單”為政府的“行動清單”,打通了基層治理的“最后一百米”。在曲阜市,每月的黨群集中活動日已成為黨員干部和群眾“一月一聚”的約定,這一天不僅要開展集中學習、民主決策,更重要的是舉辦“拉呱說事、說事必回”座談會,大家暢所欲言,話題涉及基礎設施維修、綠化缺失、鄰里糾紛等各類問題。
據了解,魯城街道于2019年開始實施“拉呱說事、說事必回”制度,每月舉行一次座談會,除了社區“兩委”成員、黨員和居民代表參加外,還邀請聯系社區的縣級領導、轄區內的“兩代表一委員”、駐區單位、街道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和有關職能站所負責人參加,廣泛征集居民意見建議,協同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難點痛點堵點問題。
前面提到的東關大街曾經是老城區的一條主路,由于緊鄰東關商貿市場和建材市場,車流量多,路面損壞時有發生。李鳳金當時在座談會上提出了這個問題,正反映了整個社區群眾的心聲。問題提出后,引起了曲阜市城鄉規劃中心、住建局、交警大隊等部門參會人員的關注。因道路挖補提升工程涉及多個部門,按照民意訴求合理機制,工程交由曲阜市住建局牽頭處置,會同市“創城”指揮部、市公安局等部門,聯合制訂改造提升方案,迅速投入施工。
“自從有了‘拉呱說事、說事必回’制度,老問題、新矛盾都能妥善又快捷地得到解決,咱們老百姓生活得越來越舒心了。”不少居民表示,這一制度讓大家暢所欲言,訴求有了著落,生活更有了奔頭。
“拉呱說事、說事必回”制度實施的背后是濟寧市對于城市管理等基層社會治理難題的思考。按照“拉呱說事、協商議事、分級辦事、民主評事”四步法,面對居民提出的意見、訴求,還有社區網格黨員上門入戶發現的問題,能當場解決的馬上就辦,解決不了的來社區商議解決,社區處理不了的按照民意收集分離機制上報,并邀請市級領導和相關職能部門單位進行集中協商和合理解決。秉著“小事馬上就辦、大事按程序辦”的原則,讓每件事情都有著落、有反饋、有監督。
“拉呱說事、說事必回”的工作模式,圍繞“說、議、辦、回、評”,建立起問題收集、整理、辦理、反饋的閉環管理模式,不僅延伸了黨員聯系服務群眾的觸角,確保事事有記錄、件件有回音,更拉近了干群關系,直接提升了黨組織的服務水平。
“每周夜話”解難題?干群之間有了“連心橋”
濟寧市嘉祥縣行政審批服務局李偉麗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吃過晚飯便匆匆出門。作為濟寧市嘉祥城祥太陽城小區的一名樓長,她早早來到小區活動室,在精心布置完“每周夜話”會場后,到包保的A8樓挨家挨戶通知居民到小區活動室參加晚8點的樓長“每周夜話”活動,吉祥社區第一書記李永國和小區區長梁春立也提前來到了小區活動中心。
晚上8點整,活動正式開始,各位居民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提出了對本小區和物業的意見建議。他們認真做好談話記錄,同時登記問題臺賬,在耐心傾聽中了解民聲,在零距離接觸中體察民情。“多虧了李偉麗樓長幫助俺小區安裝了電子門禁系統,以后小區安全多了。”小區居民張根書高興地說。“大家有什么困難可以提出來,我們力所能及地幫助解決。”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氣氛十分融洽,整個“每周夜話”活動持續了2個多小時,開啟了干群溝通新模式,在干部與群眾之間架起了“連心橋”。
樓長“每周夜話”活動是根據“一核五化雙報到”工作要求,有效解決了白天“群眾忙干活,干部忙上班”這種干部與群眾見面難的現象。在這里,干部與群眾促膝談心,共謀發展前景,共話家事國事。
今年4月初,嘉祥縣行政審批服務局按照縣委組織部關于“雙報到”工作要求,針對包保的城祥太陽城小區818戶居民,研究確定了1名區長和18名樓長,積極貫徹落實全縣城市基層黨建“一核五化雙報到”工作推進會議精神,迅速開展入戶走訪,對所包保居民信息進一步摸排核實,建立健全了城市居民數據庫,切實做深做實“一核五化雙報到”工作,將為民服務精神嵌入社區治理。
吉祥社區黨委書記李洪波說:“今年,我們將在城祥太陽城小區建設好、使用好紅帆驛站,把居民議事、志愿服務、主題黨日、疫情防控等活動納入紅帆驛站日常工作,實現黨員在身邊,服務零距離。”
在濟寧市,通過樓長每周夜話機制,組織“雙報到”單位定期搜集信息、進行分析研判,及時解決社區具體問題和民意訴求,著力解百姓難題、夯實社區治理根基。
“紅色代辦”進社區?為民服務嵌入社區治理
在任城區觀音閣街道東南華城小區的東發社區紅帆驛站里,不少家住附近的居民來到這里咨詢或辦理不動產登記的相關情況。住建部門通過在社區內設點辦公,讓之前需要居民跑腿的工作直接在家門口就可以完成。辦公地點從不動產登記中心到街道,再到現在的“進社區”服務,拉近的不僅是居民跑腿的距離,更多是政府服務部門與市民之間心與心的距離。 為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減少群眾來往次數與時間,為群眾領取與補開材料進行幫辦代辦,同時減少群眾聚集,真正做到一次辦好。自5月20日起,依托東發社區紅帆驛站,觀音閣街道設置了幫辦審查點,由任城區住建局5名同志為小區居民進行材料審核,讓群眾不出小區就可以完成回遷房不動產登記各項材料的審核與遺失材料補辦。
“僅東南華城片區就有2萬余人‘出棚進樓’,涉及3000多戶居民。”觀音閣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街道前期緊抓大規模棚改機遇,以東南華城等重點片區為牽動,大力實施開發建設。但是截至2020年上半年,東南華城居民都還尚未辦理不動產登記證明,為解決群眾辦證需求,街道積極對接區住建局、市不動產登記中心、開發公司等多個部門,聯合東五里營四個社區負責人開展座談交流,針對群眾辦證快捷、高效服務制定了幫辦代辦方案。“距離回遷上房時間較長,許多群眾不慎遺失拆遷協議、交款單、領款單等辦證必要材料。如果群眾想補辦這些材料,又不了解辦證的完整流程,必然導致多跑腿。”區住建局工作人員馬洪亮說。
“幫辦代辦進社區后,工作人員提前審核、統一補辦,材料齊全后,再通知群眾領取。大家攜帶齊全材料和個人相關證件到觀音閣街道為民服務中心不動產登記窗口即可辦理。雖然我們之前已經把工作下放到了街道,但是進了社區就距離市民更近了一步。”觀音閣街道為民服務中心馮靜說。下一步,觀音閣街道為民服務中心還將把便民服務由街道、社區推向小區、網格,把大廳工作人員、社區工作者、網格員由“專崗專能”變成“多科多能”,依托小區紅帆驛站實現居民群眾“在家門口辦所有事、找一個人辦所有事”的任務目標,為群眾提供政策咨詢、業務幫辦指導、特殊人群代辦服務等。自開展“紅色代辦”工作以來,目前濟寧市14萬余名在職黨員全部到聯系社區報到,在一線服務。開展“黨員陪跑、紅色代辦”活動,實施以來,已為群眾辦好事實事1.3萬余件,把服務做到群眾的心坎上,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來源:中國社區報202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