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打造堅強社區堡壘 凝聚合力守護家園

時間:2020-09-08   瀏覽量:128 次  來源:光明日報
【字體:    打印

  社區防控是疫情防控的基礎環節。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國各地各個社區的社區工作者、志愿者們始終奮戰在防控一線,夜以繼日、不辭辛勞、默默付出,為遏制疫情擴散蔓延、保障人民群眾生活作出了重要貢獻,凝聚起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強大力量。

  嚴防死守,織密社區防控安全網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疫情當前,一聲令下,無數社區工作者和志愿者們,從各自小家集結而出,堅守崗位、盡己所能,守護社區大家園。

  馬家富是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三店街和平社區書記,疫情暴發后,他每天天不亮就要到社區安排一天的工作和各個卡點的工作部署,在疫情防控的“戰場”上,他既當指揮員又當戰斗員,冒著被傳染的危險走街串巷,直到夜深人靜核對完信息員匯報上來的摸底數據才回家。

  “我要對社區居民的健康與生命安全負責。”馬家富的話道出了全國成千上萬名社區工作者的使命擔當和志愿者們的大愛情懷。

  沒有防護服、沒有N95口罩、沒有護目鏡,他們戴著薄薄的醫用口罩,奔走在大街小巷、小區樓宇,入戶排查、卡點監測、轄區消殺、防控宣傳、核酸檢測,還有及時隔離、妥善安置發熱和疑似病人……他們不分白天黑夜、不管線上線下、不論單位家里,每天忙得不可開交,為群眾生命安全筑起一道堅固的“防火墻”。

  在社區工作者、黨員干部的帶動下,龐大的志愿者隊伍成為社區防控的重要補充力量。有志愿者發動全家共同抗擊疫情,全家崗、母女崗、夫妻崗、兄弟崗等屢見不鮮。

  上海浦東新區合慶鎮勤昌村的塘東街設卡道口,由于連接著蔡路集鎮,行人車輛來往不斷。守在這個道口的是一群00后志愿者,他們身穿綠色或黃色馬甲,口罩上方露出“較真兒”的眼神,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勁頭。無論是誰,但凡進村,他們都要求掏證件、測體溫。6個年輕人做事認真,被同村長輩們親切地稱為勤昌村新出道的“F6”。

  社區嚴,居民安。“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八個字背后,是如山的責任。社區工作者和志愿者們堅持硬核防守不松懈,推進“人防”“技防”相結合,各地層出不窮的智能化疫情防控手段讓常態化疫情防控更加科學、精準、有效,助力打造堅強的社區堡壘,守住社區“最后一米”防線。

  溫情服務,當好人民群眾貼心人

  在嚴防嚴控的同時,也不能少了溫情。

  疫情防控期間,廣大社區工作者和志愿者們甘當服務員、快遞員,義務為居家隔離人群送菜送糧送藥送快遞……武漢90后社區網格員王薇的兩部手機顯示,僅2月份,她為300多戶居民采購生活物資的流水賬高達32萬多元。

  對一些特殊困難家庭,社區工作者和志愿者們更是像至親家人一樣對他們關懷備至。安徽省馬鞍山市“七姐妹”志愿服務隊隊長呼云,在全市小區封閉式管理期間,一直堅守在社區卡口。做完志愿服務回家的路上,細心的呼云還不忘走訪社區的高齡孤寡老人,當她發現一對80多歲的老夫妻因出門不便,家中即將“斷炊”后,立即買來大米、蔬菜,為老人做上一頓熱乎乎的飯菜。第二天,呼云立即組織志愿者與社區13位困難老人、38戶獨居老人“一對一”結親,讓老人不僅有飯吃,還有人陪著說話。

  姚旭是北京大興區政府機關后勤服務中心干部,下沉大興林校路街道羅奇營一區開展疫情防控5個多月。新發地批發市場聚集性疫情發生后,他再次主動“請戰”到社區。

  為高效溫馨做好居家觀察人員管控服務,在微信聯系的基礎上,姚旭提出了“隔空招手”方法,他和社區工作人員不定時到樓下聯系業主,隔窗招手打招呼并詢問是否需要提供幫助。這個看似平淡無奇的辦法,不僅能有效核實居家觀察人員是否在家隔離,而且能使居家觀察人員感到“社區人員隨時在身邊”,減少焦慮情緒,安心居家隔離。

  使命必達,凝聚戰勝疫情向心力

  河南省鄭州市二七區王立砦社區是典型的村改居社區,臨近河南省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人口密度大、流動性強、管控難度高。疫情防控初期,社區設置的防疫服務站均由社區工作人員值守。

  52歲的井長安隨即組建起一支15人的志愿服務小分隊,大年初二主動“請戰”,加入社區疫情防控工作專班。他以“老鄰居”的身份向居民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和社會管控措施,最大限度爭取居民的理解和支持。他還趁輪崗休息時主動為社區獨居、行動不便的老人采買生活用品、藥品等。井長安的“老鄰居”情結催生了社區“老鄰居”志愿服務隊的建立,影響帶動了240名居民參與疫情防控志愿服務。

  社區工作者、志愿者們在此次抗擊疫情的歷程中譜寫了濃墨重彩的篇章,雖然沒法一一寫出他們的故事,但他們身上的執著與堅守、擔當與奉獻早已深入千家萬戶。他們使命必達的責任擔當、不計報酬的默默奉獻、一心為民的初心情懷,感染帶動著身邊群眾積極參與群防群控,凝聚起戰勝疫情的強大合力。

  (來源:《光明日報》2020年9月8日)

  記者:龔亮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