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人口老齡化加速和養老事業基礎設施薄弱雙重壓力,如何完善養老服務體系,讓老年人有個健康幸福的晚年?近年來,福建省建甌市通過一系列創新理念,立足山區現有條件,在市、鎮、村三級養老服務體系上做好改革文章,大力推行“公建民營”模式,建成集養老、醫療、護理、康復、娛樂為一體的“公建民營”養老服務機構,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場、高端有選擇”的多層次養老服務格局,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的夢想照進現實。
“公建民營”養老模式煥發活力
近日,記者在建甌市小松鎮上元村百齡幫·建甌頤養中心休閑娛樂區看到,30多位老人圍坐一起,在護工組織下唱起《東方紅》《我愛我的祖國》等經典紅歌。白發蒼蒼的老人在音樂的帶動下拍著手,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容。不遠處,棋牌、閱讀等區域也都有老年人的身影。
87歲的何奶奶是一名退休工人,家在福州,退休后跟隨子女們在重慶等地居住,一年前來到百齡幫·建甌頤養中心生活。她告訴記者:“在這里,吃住都很滿意,環境很干凈,護工很專業,每天唱唱歌、做做手工,自己住得舒服,孩子們也很放心。”
光大百齡幫·建甌頤養中心,是建甌市采取“公建民營”模式建設的養老機構。這個總投資1.2億元、總占地70畝的現代化養老機構,是由政府出資建設,引入光大百齡幫養老產業集團運營,為老人提供養老、醫療、陪護、康復、養生、臨終關懷等親情化一站式服務。該中心自2018年7月底試營業以來,目前開放的163張養老床位已入住152人。
“我們倡導候鳥式與度假式相結合的旅居養老理念,以重慶、浙江等地養老機構的入住長者來到建甌頤養中心旅居養老的形式,探索集團連鎖養老機構間的長者旅居養老,從而為長者提供更好的養老生活。”光大百齡幫·建甌頤養中心院長陳曉頻說。
目前,建甌市有養老機構17所,城鄉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148所,覆蓋率為60%。但同時也存在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少、整體年齡偏大、護理技能和服務水平偏低等現象,其中,護理員平均年齡在40歲及以上的人數占到85%,醫養結合養老機構僅有1家。
“對建甌的養老事業來說,亟需一支專業機構服務隊伍引領。”建甌市民政局局長黃立初介紹,2018年5月,建甌市引進了光大百齡幫(重慶)康養產業集團,將市社會福利中心委托給民企運營,實現借智借力,“這種模式還可以讓民營資本節省前期硬件投入,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養老軟件服務上,用來服務入住的老人,讓他們有個幸福的晚年”。
“這里就是我的家了。”陳奶奶是光大百齡幫·建甌頤養中心營業以來入住的第一批老人,也是建甌本地人。在談及是否滿意自己的養老生活時,她表示:“這里空氣好、衛生好、服務態度好,醫生護士配置齊全,退休工資完全可以負擔這里的費用,不用麻煩孩子,自己也過得安心舒適。”
鄉村養老體系添人氣
相對于百齡幫·建甌頤養中心打造的高端、精細化養老服務而言,農村的養老機構還存在較大缺口。眾多農村養老機構設施簡陋、服務水平低,許多農村老人不愿意入住,導致鄉鎮敬老院實際入住率只有10.4%。
以徐墩鎮為例,全鎮人口近4萬,60周歲以上老人6700多人,五保老人54人。敬老院占地3畝,有40張床位,但是此前只有三五位老人入住,空置率很高。
“如此造成了資源閑置,白白浪費。”徐墩鎮民政辦主任吳躍生說。為了盤活鄉村養老機構,保障中低端市場,徐墩鎮進行了一場大刀闊斧的改革,由松溪夕陽樹養老服務中心接盤,政府和民資聯手,對設施升級改善,請來2名護工和1名廚師,幫助政府兜底保障8位特殊老人的生活。同時對外經營,又吸納了13位老人。市場化養老和孤老供養雙軌并行,盤活了徐墩敬老院的養老資源。
像徐墩敬老院這樣的改革,目前建甌市14個鄉鎮已經完成了10個,入住率達到50%至70%。
吳躍生介紹,建甌市農村養老服務機構多由舊村部、學校改造而成,大多設施單一簡陋,僅提供棋牌娛樂等簡單活動,缺乏專業化管理,沒有起到真正意義上的老年照料服務功能,所以老人不愿去,沒有吸引力。
2019年5月,建甌市以徐墩鎮萬壽社區作為試點,將原有兩層衛生院改造一新,增添了閱覽室、活動室、餐廳、廚房、休息室等設施,提升了服務設施標準,擴展了社區養老服務的內容和范圍。同時,引入廈門智宇孝老集團負責運營,在照料中心安排了3名護工,有新場所和服務人員,萬壽社區老年人照料中心就有了人氣。
“每天都有幾十名老人來,特別是趕集的時候更多,聽說以后這里還可以用餐,我們老人都很高興。”70歲老人劉青婢說。
“互聯網+養老”提升服務質量
在飛速發展的互聯網新時代,面對養老人口多、養老護理人員缺口大的現實,借助互聯網技術,全面探索“互聯網+”的智慧化養老服務新模式,成為推動我國養老服務事業轉型升級的新方向。
走進光大百齡幫·建甌頤養中心的智慧化運營管理區,隨處可見光大百齡幫自主研發的智享評估體系、智能安全檢測體系等智慧化產品。老人們在頤養中心可擁有動態健康管理、多維康復訓練等專屬服務。
陳曉頻表示,建甌頤養中心以區塊鏈底層技術做支撐,實時連接智慧養老大數據平臺,實現智能監護、智能控制、智慧看護,在滿足院內老人醫療需求的同時,還為中心、站點周邊老人提供醫療服務,形成中心帶站、三級聯動的養老服務模式,為老人健康保駕護航。
讓劉青婢高興的是,徐墩鎮也引入了城市社區才有的“互聯網+養老”服務模式,有個頭疼腦熱、緊急救援、修理水電等麻煩事,只要撥打12349服務熱線,足不出戶就可以解決。
廈門智宇孝老集團在建甌的負責人鄭招榮說,這是政府推出的購買服務,依托養老信息化服務平臺和12349養老服務熱線,為全市特困人員、低保對象、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等七類對象4000多名老年人建立了基本信息和健康檔案,開展助餐、助浴、助潔、助行、助醫、助急等“六助”服務,而且共享資源,老人間守望相助,豐富老年人的生活。
“這是建甌居家養老體系建設的重要一環,原來只在城區4個街道實施,去年8月我們嘗試延伸到徐墩鎮,效果很好,今年擴大到6個鄉鎮,2022年將實現全覆蓋。”黃立初表示,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相輔相成,公建與民營雙軌并行,以靈活機制為牽引,讓建甌養老事業和產業都邁上了新臺階,“建甌市以百齡幫為龍頭,徐墩敬老院為重點,萬壽社區老年人照料中心為支點,形成西北側養老服務示范帶,未來3年至5年內還要建設3個養老示范帶,全力打造閩北健康養生產業新增長極”。
(來源:《經濟日報》2020年9月8日)
記者:薛志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