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占強 林華東
2017年,山東省壽光市成立婚姻家庭志愿者輔導中心,組織志愿者團隊,對前往民政局申請離婚登記的夫妻進行婚姻家庭輔導。截至2019年底,該中心3年時間共接待協議離婚夫妻7691對,其中3131對夫妻經過輔導后達成和解,和解率達40.7%。
一支有素質的志愿者隊伍
壽光市于2015年成立了傳統文化宣傳教育中心,組建了160人的志愿者講師團,經過培訓、自學,人人都能登臺宣講傳統文化。
2017年1月,在市委、市政府領導的支持下,以志愿者講師團成員為骨干,壽光市婚姻家庭志愿者輔導中心正式組建。通過媒體向社會招募志愿者,吸收熱心公益事業、熱愛生活、善于溝通、有一定法律知識基礎的愛心人士參加。
如今,志愿者隊伍已發展到360多人,既有德高望重的退休老干部,又有在職干部職工及個體工商業者等社會各界人士。志愿者中,超過50歲的占1/3,女性占75%。為了提高輔導工作水平,中心請傳統文化專家及婚姻調解專家授課,對全體志愿者進行了培訓。
一套系統規范的工作制度
中心將全體志愿者劃分為18個小組,每組20人,選出組長、聯絡員。在民政局離婚登記處工作日期間,均有一個小組人員值班,設8個輔導室,對前來辦理協議離婚的夫妻進行輔導。各組組長、聯絡員提前下發值班通知,確定參加人員。若人員比較少,向互助小組請求支援。
為了規范服務,中心制定了服務宗旨、服務形式和志愿者行為規范。制定了調解工作制度,就登記備案、分組調解、首席負責、尊重當事人意愿以及跟蹤回訪、保護隱私等環節提出明確要求,確保了調解工作合法合理合規。細化工作臺賬,一天一記錄,一月一梳理,半年一總結,推動工作走向專業化、規范化。
中心建立交流制度,設立“幸福家庭”志愿者微信群,組織大家學習法律法規和傳統文化。每天值班結束后,聯絡員通過微信群向全體志愿者通報工作成果,暢談工作心得,交流調解技巧。
一個精細化的工作流程
中心提煉了引導分流、傾聽分析、判斷輔導、跟蹤回訪四步工作流程。
第一步:對前來辦理協議離婚的人員進行分流,由專人引導到婚姻輔導室,志愿者初步了解離婚原因。
第二步:志愿者耐心傾聽當事人的離婚事由和訴求,先讓夫妻面對面訴說,之后再分別了解,在全面了解的基礎上找出問題癥結。
第三步:志愿者根據傾聽了解的情況,依法、依理、依情做出基本判斷,因人而異開展輔導工作。
第四步:對判斷可以勸和的夫妻以及處于猶豫期的夫妻,及時建立檔案,事后通過電話、微信或登門走訪等方式進行跟蹤回訪,鞏固勸和成果。
一道堅強的幸福防線
志愿者以“一切為了家庭幸福社會和諧”為宗旨,遵循“依法、自愿、保密、志愿”原則,開展婚姻輔導工作。在輔導過程中,志愿者遵之以法、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有位志愿者先后5次到10多公里外的一對夫妻家中做工作,直到他們回心轉意。有的老齡志愿者頂著烈日,到附近村子走訪輔導。正是志愿者的無私付出、專業輔導,挽救了很多走在離婚邊緣的家庭。
一個有力的支持體系
壽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婚姻家庭輔導工作,安排專項資金,解決值班交通費、餐費問題。
市關工委將婚姻輔導作為關心下一代的重要抓手,主任、副主任帶頭值班。
市婦聯將婚姻輔導作為一項重要工作納入議事日程,把輔導中心作為了解基層、服務家庭、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的重要窗口,機關干部全部參與。
市民政局為輔導中心騰出辦公場所,設立8個輔導室,安排專職人員負責工作銜接。
在壽光市婚姻家庭輔導工作中,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文明傳承委員會給予了指導幫助,派專人輔導授課。2019年10月,該委員會在壽光召開了現場會,將壽光的做法予以推廣。
一次成功的婚姻輔導探索
中心成立以來,婚姻輔導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2017年,接待協議離婚的夫妻2145對,勸和708對,勸和率達33%。2018年接待協議離婚夫妻2559對,勸和1090對,占總數的42.6%。2019年接待協議離婚夫妻2987對,勸和1333對,占總數的44.6%。今年抗擊疫情期間,中心成立了20人的“空中婚姻輔導小組”,為遇到婚姻家庭問題的夫妻進行電話輔導,收到了良好效果。
通過三年的工作實踐,中心計劃在繼續做好協議離婚夫妻婚姻輔導工作的同時,將婚姻家庭教育工作前移,即到農村、企業宣傳優秀傳統文化,打牢婚姻家庭的道德思想基礎。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