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貴州:基層治理推進穩 鄉村發展農民笑

時間:2020-09-23   瀏覽量:128 次  來源:貴州日報
【字體:    打印


  貴州省福泉市牛場鎮水源村村委會大樓。

  鄉村振興是黨和國家的又一大戰略部署,鄉村振興能否早日實現能否實現得更好,關系到廣大農村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對鄉村進行有效治理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

  貴州88個縣(市、區、特區)共有1382個鄉鎮、13295個行政村。在2018年初,貴州就按照民政部安排部署,完成全省所有行政村賦碼工作,并對村級工作實施動態管理。

  近年來,貴州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斷加強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為鄉村注入動力與活力,助力脫貧攻堅,為鄉村振興奠定基礎。

  提升基層組織服務能力

  “原以為跑起來很麻煩,結果只需要在一個窗口遞交資料就辦妥了,很方便。”近日,借助鄉政務服務中心“一窗通辦”服務新模式,貴安新區湖潮鄉汪官村村民王貴文不到半個小時便辦好了合醫保險報銷。

  為進一步優化基層政務服務,貴安新區加快速度積極整合鎮村兩級資源,創新服務模式提升工作效率,推動政務服務向基層延伸,著力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公里”。

  這樣的便捷服務,在貴州很普遍。

  為統籌城鄉發展,強化基層自治和服務功能,加強和創新基層治理,貴州建立起基本公共服務清單。

  清單涵蓋基本公共教育、基本勞動就業、基本社會保險、基本社會服務、基本衛生計生服務、基本住房保障、基本公共文化體育服務、殘疾人基本服務8大類86項。

  統一標準、統一服務,貴州制定包含全部政務服務要素的統一模板,將政務服務事項編制成辦事指南并向社會集中公布,全面公開每一個審批服務事項的申請條件、審批流程、審批時限、收費標準、收費依據等,讓群眾清楚明白、不走彎路。

  同時,將鄉村政務服務能力納入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的重要指標,確保各地按照統一標準給群眾提供政務服務。

  目前,貴州已建成1300多個鄉鎮實體政務中心、13248個村級社區服務站。

  群眾的需求基本實現在鄉鎮社區(政務)服務中心“一窗”受理,“一站”辦結。

  此外,貴州還推行“能人治村”,培育農村優秀人才隊伍。

  湄潭縣永興鎮茅壩村把村規民約編制成當地傳統民歌《盤歌》。

  建立多種形式治理格局

  “我們村組的事情都是大家一起商量決定。”8月12日,福泉市陸坪鎮洞鐵村村民黃朝云說:“我喜歡參與討論村里的事,一方面可以匯集大家的想法建設我們村,另一方面我覺得這樣很有存在感。”

  洞鐵村聚焦支持村民自治,充分發揮村支“兩委”和群眾自身兩個主體作用,推行黨小組動議、村民治理小組提議、群眾集體決議的“三議”制度,逐步實現“村莊美起來、鄰里親起來、腰包鼓起來、新風樹起來、群眾笑起來”。

  從2008年啟動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工作以來,貴州始終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農村社區治理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完善社區治理體制機制。

  基層農村地域廣、群眾多,治理形式多管齊下,一切以黨的領導為中心是農村社區治理的方向和前提。

  大家的事情大家議,在貴州,農村事務推行民主協商,把與農民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熱點難點問題納入協商議題,并拓寬協商渠道,實現民主協商經常化、規范化、制度化。

  同時,進一步推進民主決策,依托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村民議事會、村民理事會、村民監事會等組織,有序引導村民全程參與村民自治事務,確保村民對村級重大事務的決策權。

  民主監督同樣重要,貴州健全村務監督委員會,全面推行村務公開、述職評議、任期和離任經濟責任審計等制度,以縣(市、區)為單位修訂完善村務公開目錄,推進村務公開信息化建設,通過村務陽光工程切實保障農民群眾的監督權。

  如今,貴州以基層黨組織為核心、基層政府主導,多方參與、共同治理的農村社區治理體系已初步建立。

  湄潭縣西河鎮石家寨村“寨管家”工作情況展示。

  不斷加強道德法治建設

  “以前我們村環境很差,進大門這里是一個垃圾場,村民們也不打掃衛生。”家住福泉市牛場鎮水源村的劉潤珍之前一直在外面務工,今年初才決定回到家鄉。

  說起選擇回村的原因,劉潤珍笑著說:“現在村里發展好咯,不僅環境變美,產業也搞起來了。這些改變,村規民約起到不小的作用啊。”

  水源村不僅有村規民約,每個組也有組規民約,不同的組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的組規民約,包含農村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設立相應的處罰措施,在組規民約的約束下,村民們的行為習慣逐漸變好。

  2018年,貴州省民政廳編寫《全省村規民約(居民公約)選編》,2019年,貴州省民政廳聯合省委組織部、省委政法委等7家省直部門印發《關于切實做好村規民約和居民公約工作的實施意見》到全省農村,為各地完善村規民約提供借鑒。

  村規民約引導廣大農村群眾知法、守法、用法,村民們通過村規民約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約束。

  貴州還依托新時代農民講習所,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新時代貴州精神,深入開展“黨的聲音進萬家,總書記話兒記心上”“明禮知恥崇德向善”等活動,提升農民思想道德素質和農村社會文明程度。

  鄉村社會實現和諧有序,法治和德治同樣重要。

  貴州統籌城鄉法律服務資源,加強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人民調解員、法律服務志愿者隊伍建設,積極打造覆蓋市縣鄉村四級的“司法12348”信息化平臺。

  目前,全省各市縣社區矯正中心、法律服務中心等基本建立,并在村級大力加強法律服務工作點建設。

  (來源:《貴州日報》2020年9月23日)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