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疫情牽動了全國上下億萬人的心。作為社區工作者,疫情防控是我們的使命也是我們的責任。習近平總書記在百忙之中為社區工作者回信,給予社區工作高度肯定,讓我們信心倍增,激勵我們更加團結奮戰,堅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用心用情為群眾服務,當好居民“大管家”
吉林省長春市二道區東站街道十委社區居委會作為轄區居民的“大管家”,時刻以百姓心為心,以百姓事為事,針對疫情防控中不同的人群、不同的需求,設立24小時“應急防控服務崗”,分門別類、突出重點,采取個性化、定制化服務,滿足百姓需要。對現有的415名外省返長人員,逐一發放“致居民一封信、一本防護手冊、一張登記表、一支體溫計、一口罩、一張醫療機構清單”;對172戶居家醫學觀察家庭進行定時垃圾清運、代購生活物資等“管家式”服務;對340余家企業商戶,實行“一公告、一承諾、一套表”管控服務制度;對心理、情緒上有波動的人員,建立工作減壓心理疏導群,由國家級心理咨詢師為居民和社區工作者提供專業的心理疏導在線課程。
十委社區是長春市二道區典型的老舊小區,60%以上的居民樓都被棄管,管控疫情的難度較大,而通過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創新,由十委社區黨委經過多年探索打造的以“黨建引領、黨員帶動、政府支持、群眾參與”的十委大院、二號院、三號院共6棟居民樓、350多戶自治管理小區居民群體,卻在防疫戰斗中發揮了自治自管的重要作用,居民們“自我排查、自我宣傳、自我消殺、自我保障”,真正實現了群防群治、自我服務。所有居民都深有感觸,原來社區號召的“小區自治,居民共建共治共享”不是口號,是真切實惠,是疫情面前的安全保障。十委大院的沈永華書記、王庭利、十委二號院的鄧群、電力醫院宿舍小區的“韓四哥”等黨員群眾都書寫著戰“疫”一線的責任擔當。
抓細抓實疫情防控,健全機制保萬家
在這場疫情防控中,作為一名社區工作者深知責任重大。社區是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主戰場,是阻斷疫情擴散蔓延的最有效防線。戰“疫”以來,十委社區嚴格落實五級書記抓疫情防控責任制,全員上下沖鋒在前、勇挑重擔,日夜奮戰在疫情防控最前沿,建機制、廣發動、重宣傳、細排查、嚴管控、優服務、強保障,打出了一套疫情防控“組合拳”。社區黨委先后探索建立了“四級排查網絡”“五聯五控五到位”“六個一”工作機制,為戰“疫”定戰術。通過社區大黨委線上聯席會議,整合資源、排兵布陣,調動省市區街黨員沖鋒隊、轄區企事業單位黨員、兩新組織黨員、樓棟居民黨員志愿者等4支疫情防控隊伍,沖鋒到入戶排查、宣傳引導、卡點執勤、樓棟消殺等戰“疫”第一線,凝聚起同心戰“疫”的“硬核”力量。
嚴防死守抗“疫”到底,譚竹青精神進萬家
社區防控面對千家萬戶,具體工作千頭萬緒。應對“煩、忙、亂”,必須著眼“細、實、嚴”,我們積極落實“三長制”,依靠網格管理,通過線上加線下的方式,動態更新、精準到戶、精準到人;我們還利用智慧社區平臺,優化方法手段,逐漸淘汰一些低效耗時的做法,多借用大數據、信息化手段,全面提升管理效率;發揮典型社區群眾基礎好的優勢,發動組織群眾,以有效的宣傳引導補充監督管理,強化群防群控的集體意識和長期習慣,凝聚起防控疫情的有生力量。
社區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我們還發揮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社區志愿者的聯動,通過深入細致的服務保障好民生。做好這一工作,用力用勁是手段,用心用情是根本。我們要為廣大社區居民提供有溫度、有人情味的管理服務,對國家政策主動宣講、耐心解釋;在保證防控無死角的前提下,盡可能多地使居民能夠保持方便的生活;對轄內生活困難的老弱病殘孤群體,延續譚竹青老主任進百家門、認百家人、知百家情、幫百家忙、解百家難、暖百家心的“六百服務”、夯實“五心工作法”“五必訪制度”等,隨時“串門”、用心照顧,加強精神安撫與心理慰藉。(吉林省長春市二道區東站街道十委社區居委會主任 汪 洋)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