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鄭 超
當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人類面臨巨大挑戰之時,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上提出的“團結合作是抗擊疫情最有力的武器”主張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共鳴。在加強疫情防控國際合作中,我國社會團體、基金會和志愿服務組織等民間力量發揮了重要作用——組織物資捐贈緩解了有需要國家的燃眉之急,提供人員支持彰顯了中外人民的天涯比鄰情誼,分享技術經驗表明了共同抵御人類災難的決心。我國社會組織的積極作為,為全球疫情防控貢獻了有責任有擔當的“中國力量”。
民心相通的抗疫共同行動
今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到黎巴嫩,北京平瀾公益基金會駐黎巴嫩辦公室的志愿者小詹,有了為難民營提供一些幫助的想法,很快得到國內同事和當地社工伙伴的全力支持。他們迅速組織線上遠程培訓,將中國抗疫經驗介紹給黎巴嫩難民救助組織工作人員。不僅使他們掌握了人員隔離、消殺防疫、病例診治等實操經驗,而且通過政府部門的協調支持,使糧油食品和消毒劑、洗手液等物資也順利進入了難民營。
北京平瀾公益基金會對黎巴嫩難民的援助行動,是在“絲路一家親——民間抗疫共同行動”(以下簡稱“共同行動”)框架下進行的。“共同行動”由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指導,中國民間組織國際交流促進會倡議發起,秉持促進各國民心相通的美好愿望,通過整合社會組織、企業等民間資源,發揮各方優勢特色,形成抗疫強大合力。目前,已推動60多家社會組織、企業和民間機構在60多個國家實施100多個國際抗疫合作項目,舉行線上經驗交流活動40余場,募集捐贈物資總額達1.92億元人民幣。
在“共同行動”中還有很多各具特色、卓有成效的抗疫項目。例如,絲綢之路沿線民間組織合作網絡作為非政府組織合作平臺,發揮聯動優勢,與300多家中外成員組織共同發布了行動倡議,推出線上防疫健康包,舉辦11場線上交流活動,覆蓋30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400家組織機構,直接惠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民眾近十萬人。中國國際交流協會發出“攜手抗疫·成就無悔青春”聯合倡議書,將55個國家的166名青年團結凝聚起來,通過網絡視頻平臺,共同研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方法對策。中國和平發展基金會聯合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向柬埔寨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捐贈價值2000多萬元的防疫物資,其中一批口罩專門用來保障緬甸高考閱卷工作順利開展……我國社會組織各盡所能,采取了靈活多樣的形式,為維護地區和全球公共衛生安全作出了積極貢獻。
優勢互補的聯合跨界援助
高效和專業,是浙江馬云公益基金會和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聯合馳援國際抗疫體現出的最大特點。依托阿里巴巴集團的全球業務布局和資源平臺優勢,迅速凝結了強有力的互聯網公益力量。
在抗疫物資緊缺時,依托世界電子貿易平臺和阿里菜鳥全球智能物流網絡為150多個國家加急運送抗疫物資;在急需醫療診治時,阿里健康開通了免費在線醫療咨詢專區,為近10萬名海外僑胞提供健康診療服務;在新冠肺炎疫苗研發攻堅期,阿里云免費開放強大AI算力,為加速抗疫科研攻關提供了信息技術保障……自3月初啟動國際抗疫行動以來,浙江馬云公益基金會已提供了1億元科研項目資金支持,并聯合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捐贈了總計2億余件物資,搭建了覆蓋2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全球新冠肺炎實戰共享平臺,彰顯了卓越的中國救援速度。
中國扶貧基金會聚焦發展中國家貧困地區的社區抗疫需求,啟動了尼泊爾社區抗疫衛生洗手站項目和微笑兒童糧食發放項目。這兩個項目通過設立在公共場所的234個洗手站,改善了貧困社區的環境衛生條件,普及了防疫知識;而為1.5萬名受益兒童發放的糧食包,則能夠最大程度地幫助貧困家庭緩解兒童饑餓問題。
北京光華設計發展基金會與世界綠色設計組織聯合國內外157家各領域社會組織,共同發起“綠絲帶行動”,接收捐贈善款和物資40筆總價值350萬元,吸引了近300名國際志愿者積極參與,向23個國家和地區提供了援助。中外社會組織攜手跨界合作形成的優勢互補,極大地提升了此次國際援助行動的效率和精準度。
守望相助的全球志愿服務
4月28日,柬埔寨金邊國際機場,一支身著深藍色工作服的民間志愿者救援隊伍順利抵達。由10名訓練有素經驗豐富的隊員組成的“中華慈善總會藍天救援赴柬埔寨抗疫援助隊”,在15天的時間里開展了大量的援助工作,在車站、廣場和醫院等場所進行集中消殺,為當地防疫工作者提供培訓指導,同時捐贈了價值130余萬元的醫用口罩等防疫物資和1萬冊新冠肺炎防控方案手冊。
在與時間賽跑的戰疫中,浙江省公羊會公益救援促進會發起了全球總動員,安排了6架次國內專機、5架次國際航班和4批次貨柜專車進行物資運輸工作。意大利公羊會組織當地會員、志愿者在普拉托市的社區和學校進行每日義務消殺;奧地利公羊會負責將國內籌集捐贈的防疫物資運送到奧地利紅十字會……在一次次的互助志愿服務活動中,既凝聚壯大了國內外民間志愿力量,又加深增進了國際友誼。
“iWill志愿者海外聯合行動”通過推行“三師聯動”(社工師+醫師+心理咨詢師)志愿服務模式,為海外華人華僑和留學生提供專業醫護咨詢與心理陪伴服務,同時依托志愿者在線上的集群化聯動,向招募的當地志愿者和社區提供專業志愿服務指導。中國青年志愿者協會和北京博能志愿公益基金會的這次有益嘗試,探索了志愿者有序有效參與全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新機制,也為創新志愿服務模式積累了寶貴經驗。
人心齊,泰山移。疫情之下,我國社會組織與各國民眾共擔風雨,在中國方案中凝聚了民間力量的廣泛資源,傳遞了中國人民的深情厚誼,更是踐行了團結抗疫的中國承諾。未來,積累了經驗、鍛煉了隊伍的中國民間力量,必將在世界舞臺上發揮更大的積極作用。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