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 俊
對口幫扶7個省份的5100個貧困村如期摘帽,近200萬建檔立卡貧困戶從幫扶項目中直接受益脫貧……在上海這張精準扶貧的亮眼答卷中,有社會組織一份特殊的功勞。在對口支援和東西部扶貧協作的主戰場上,上海社會組織組成一支支“永不走的扶貧工作隊”,他們扎根一線,奔走鄉村,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揮灑愛與汗水,助力脫貧攻堅任務勝利完成。如今,這支隊伍又接力鄉村振興再出發。
從西藏日喀則到青海果洛,從新疆喀什、克拉瑪依到貴州遵義,再到云南13個市(州),2018年-2020年,上海市、區兩級322家社會組織參與了這場脫貧攻堅硬仗,總計投入資金18.31億元,實施項目3400余個,2480萬余人次從中受益。
將愛和夢想的種子撒向全國
截至目前,上海共有社會組織1.7萬家,年度總支出超過450億元。近年來,上海社會組織及其發起的公益行動,已逐漸成為影響上海社會發展,甚至服務全國的重要力量之一。
上海真愛夢想基金會連續12年實施“夢想中心”項目,探索出集實體多媒體教室、專業素養課程、鄉村教師培訓于一體的公益模式,在全國各地建設4333個“夢想基地”,造福數百萬偏遠山區兒童,為近10萬名鄉村教師成長鋪路。“一個雞蛋”公益項目由上海聯勸公益基金會等在2010年發起,到2020年8月為止已覆蓋我國貧困地區的248所學校,超過20萬名師生每個上學日都能吃到一個白煮蛋補充營養。上海仁德基金會發起“親親禾苗,營養一餐”公益項目,為“三區三州”貧困家庭的孩子提供營養餐,自2015年至今累計籌款2001萬余元,使項目在中西部12個省80所學校落地,受益學生近4.7萬人。
還有連續17年奔赴西部地區的老年志愿者開展的“銀齡行動”、14年來為解決西部孩子上學難題資助建設的112所“希望小學”、12年來籌集社會閑置電腦為偏遠地區孩子打造電腦教室的“愛傳遞·再生電腦項目”……
這些溫暖的扶貧公益項目,為貧困地區的孩子打開了一扇看世界的窗戶。貧困女孩李修茂就是通過公益助學活動改變了人生軌跡。2012年,上海思麥公益基金會發起“中等職業教育項目”,至今已資助中西部地區貧困家庭的700余名初中畢業生到上海接受職業技術教育,并為學生辦理學費減免,聯合愛心企業捐助生活費用、提供實習機會。通過這一項目,李修茂在校期間代表上海參加了2016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并獲得團體二等獎,而她是參賽的29個省份53支隊伍中唯一的女選手。“很感激扶貧項目給了我翅膀,能帶我飛到想去的地方。”李修茂說。
扶貧“老手”“新兵”都有高招
在上海市“對口支援一盤棋”的大框架下,市民政局協同市政府合作交流辦制定《上海市對口支援與合作交流專項資金資助社會力量參與對口支援工作的實施細則(試行)》。該細則提出,2017年上海拿出專項資金,為社會組織和愛心企業投向對口支援地區的公益扶貧項目給予資助,政府配比資金不超過30%,單個項目最高50萬元。
“這代表社會組織脫貧攻堅正式納入上海對口支援總盤子,成為有效補充。”市民政局基金會處處長馬國平介紹。這項鼓勵性政策出臺以來,已資助社會公益扶貧項目200余個,資助資金約4000萬元,撬動社會資金超2億元。
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長蔣蕊介紹,市局還推出“上海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任務”認領證書,列出項目名、責任人、資助金額。上海市級社會組織認領了支援青海、西藏、云南三地16個深度貧困縣的46個扶貧需求項目,累計金額1513萬元。
拿好“任務書”,立下“軍令狀”。類型多樣、各有所長的上海社會組織分頭行動。基金會積極募集資金,民非組織承接項目設計運作,社會團體重點開展產業扶貧。“老手”“新兵”都有高招。
上海市慈善基金會注重鏈接各方資源,2016年-2020年與青海當地基金會攜手實施“滬青慈善牽手果洛行”項目,共救助貧困牧民5000余人、貧困大學生1000余人、患乳腺癌等疾病的貧困婦女近200人。上海新力公益基金會在江西落地“百社解千難”助力脫貧攻堅創投項目,引導動員當地19個縣30家社會組織投身脫貧攻堅,直接受益群眾1.9萬余人,間接受益5.5萬余人。上海東方證券心得益彰公益基金會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探索“保險+期貨”公益項目,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針對農作物價格指數的保險,助力農民規避農產品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上海市華僑事業發展基金會在青海省久治縣門堂鄉多杰旦民族職業學院開展捐資助學、援建校舍、技能教育等扶貧項目,2018年至今共投入2700多萬元,讓該校成了全鄉“最美的地方”。
激發當地內生活力振興鄉村
上海市民政局局長朱勤皓介紹,他們還采取上海社會組織捐贈資金、當地基金會監管項目、當地社會組織實施項目的方式,激發當地內生活力,即由上海市民政局負責為社會組織提供信息、跟蹤跟進,當地民政部門用好上海愛心資金,當地社會組織負責項目執行、資金撥付和評估等工作。各負其責,確保實效。
“實際操作中,在社會組織數量少的地區,我們還借助上海援外干部來精準對接當地需求。”朱勤皓說。
戰勝絕對貧困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被提上日程。上海社會組織將在鄉村振興中發揮什么樣的作用?
上海市靜安區社會組織聯合會牽頭“嫁接”產業幫扶資源,為農村手工藝人和城市消費者搭建對接平臺。上海相宜公益基金會扎根西藏,啟動“紅景天種植計劃”項目,并對接企業研發產品。上海市新疆商會推動會員企業在新疆博湖縣建設萬畝葡萄基地,通過成立合作組織,引導帶動廣大農民走上致富路。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上海市副市長彭沉雷表示,上海社會組織在助力脫貧攻堅戰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值得充分肯定。在下一步由脫貧轉入鄉村振興的新階段,要繼續推動社會組織發揮應有作用,展現上海力量和情懷。
激發當地內生活力振興鄉村
上海市民政局局長朱勤皓介紹,他們還采取上海社會組織捐贈資金、當地基金會監管項目、當地社會組織實施項目的方式,激發當地內生活力。即由上海市民政局負責為社會組織提供信息暢通、跟蹤跟進服務;當地民政部門用好上海愛心資金;當地社會組織負責項目執行、資金撥付和評估等工作。各負其責,確保實效。
“實際操作中,在社會組織數量少的地區,我們還借助上海援外干部來精準對接當地需求。”朱勤皓說。
戰勝絕對貧困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被提上日程。上海社會組織將在鄉村振興中發揮什么樣的作用?
上海市靜安區社會組織聯合會牽頭“嫁接”產業幫扶資源,為農村手工藝人和城市消費者搭建對接平臺。上海相宜公益基金會扎根西藏,啟動“紅景天種植計劃”項目,并對接企業研發產品。上海市新疆商會推動會員企業在新疆博湖縣建設萬畝葡萄基地,通過成立合作組織,引導帶動廣大農民走上致富路。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上海市副市長彭沉雷表示,上海社會組織在助力脫貧攻堅戰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值得充分肯定。在下一步由脫貧轉入鄉村振興的新階段,要繼續推動社會組織應有作用,展現上海力量和情懷。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