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加強區劃地名管理服務 鼎力支持經濟社會發展
——“十三五”時期民政系統推進區劃地名工作綜述

時間:2020-12-23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張路曦

區劃地名工作作為國家行政管理的重要內容和民政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乎社會建設,關乎民生,關乎國家的長治久安。“十三五”期間,各級民政部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區劃地名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扎實抓好各項任務落實,凝心聚力,夯實根基,全力推進區劃地名工作再上新臺階。

夯基礎、添動能,強基固本促發展

“十三五”期間,黨中央、國務院對行政區劃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民政部根據新發展理念、要求和方向,扎實抓好各項任務落實,對局部行政區劃進行適當調整,優化行政區劃設置,推動區劃工作取得明顯成績。

出臺條例,行政區劃法治建設取得歷史性突破。緊扣時代發展的脈搏,國務院于2018年10月頒布《行政區劃管理條例》,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這為規范行政區劃管理提供了重要法律依據和遵循。為更好地發揮行政區劃服務大局作用,民政部于2019年底頒布《行政區劃管理條例實施辦法》,進一步細化了該條例有關規定,行政區劃法治化水平進一步提升。

完善標準程序,提升行政區劃調整科學化水平。加快發展中小城市是優化城鎮規模結構的主攻方向。2017年,在完善標準、嚴格程序基礎上,有序啟動縣改市工作。各地結合工作實際,建立區劃地名專家庫,發揮專家決策建議和專業咨詢作用,助力提高區劃地名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水平。

優化設置,激發發展活力。一方面,培育中小城市,適度增加中西部地區中小城市數量,審核呈報國務院批準設立3個地級市、38個縣級市,其中在中西部地區設置了3個地級市、31個縣級市;另一方面,不斷優化大中城市市轄區規模結構,調整優化了52個設區市市轄區規模結構,著力構建以城市群為主體、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化格局。

創新推動,探索重點領域改革新路徑。報請國務院批準浙江龍港撤鎮設市,為探索新型設市模式,推動特大鎮創新發展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走出了新路子。針對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綜合承載能力和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受限等問題,綜合運用規模調整與結構優化等手段,調結構、優空間、促轉型、提效能,打破區域行政壁壘,使優勢地區擁有更大發展空間,探索了推動城市區域協同發展的有效路徑。

嚴管理、強本領,服務水平上臺階

著力加強地名法治化、標準化建設。先后公布6個藏南地區公開使用地名和80個南海海底島礁地名,審核發布一批國內重要自然地理實體以及大洋海底地名、星球地名等國際公有領域地名,有效維護了我國主權和權益。

規范地名管理。民政部牽頭開展加強地名文化保護清理整治不規范地名活動,并聯合有關部門持續推進清理整治工作,指導各地健全地名管理長效機制,地名管理規范化水平持續提升。

地名文化宣傳普及實現重要突破。2019年11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民政部聯合攝制的大型地名文化節目《中國地名大會》在央視首播,迅速吸引了萬千觀眾的目光,在社會各界產生了強烈的文化共鳴和情感共振,也激發起民眾對地名知識的渴求。隨著節目的播出,民政部推出的“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為更多的人所熟知和使用。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依托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建設,既包括地名的標準名稱、空間位置、四至范圍等基本屬性信息,也包括地名的來歷含義、歷史沿革、故事風俗等文化屬性信息,已經成為各界獲取地名信息、了解地名知識的權威渠道。

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圓滿完成。共修測標繪標準地名圖2.4萬多幅,建立了國家、省、市、縣四級數據庫;補充完善了城鄉地名標志,編纂了全國標準地名圖集、地名錄、地名詞典、地名志;建成的我國第一個全國性地名數據庫——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篩選公布1200多萬條地名、74萬條地名標志、5500條界線、2.8萬顆界樁、89萬條地名原讀音數據,在國家層面首次公布了全國地名信息,省、市、縣三級界線界樁信息,地名專用字、專讀音信息以及地名原讀音信息。

“互聯網+”在區劃地名管理實踐中得到創新運用。民政部印發《“互聯網+區劃地名”行動方案》,推動區劃地名工作與互聯網深度融合,促進區劃地名信息共建共享,持續開展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更新完善,上線發布2020年版數據。各地積極行動,為群眾提供方便快捷的地名服務。如浙江省衢州市上線“掌上辦事”平臺,積極推動“數字化+地名管理”,實現地名審批網上辦、及時辦,方便企業群眾辦事;湖北省宜都市以微信公眾號為依托,廣泛采用二維碼、紅包、語音等多種新媒體形式,打造“宜都市互聯網+地名普查糾錯平臺”,將地名信息傳遞到群眾手中。

防風險、促穩定,法治惠民邊界安

“十三五”期間,行政區域界線管理工作以法治建設為引領,以標準化建設為依托,以界線聯檢、界線爭議防控、界線界樁更換和界線勘定為重點,以創建平安邊界、維護邊界地區和諧穩定為目標,各項工作有序推動。

——2016年以來,持續推進第三、四輪界線聯檢,對68條、總長度6.2萬多公里的省級行政區域界線實地走向、約2500顆界樁和界線標志物等進行了認真核查。

——多次下發有關界線爭議隱患防控的通知,會同有關部門妥善調處爭議糾紛。指導要求有關地方切實做好蒙吉、蒙陜、蒙甘、蘇魯、川滇、藏青等邊界地區風險防范化解工作,加強界線爭議隱患排查調處。

——每年印發省界界樁更換工作的通知,組織更換晉豫線、皖鄂線、贛湘線、甘寧線等14條省界界樁340顆。

——指導督促黑龍江省伊春市、浙江省龍港市等地在行政區劃變更后,及時勘定行政區域界線。

——建立健全地方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邊界地區廣大干部群眾廣泛參與的平安邊界建設工作機制,推動界線管理重點難點問題解決,各地加強聯席會議、聯誼互訪、聯合會商、應急處理等方面制度建設,不斷將平安邊界建設向深度和廣度拓展。

致知力行,繼往開來。面對新情況、新形勢、新問題,各級民政部門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區劃地名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對標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求,穩妥優化行政區劃設置,提高地名管理和服務水平,加強行政區域界線管理,鞏固區劃地名信息的技術基礎,全面推動區劃地名管理與服務有效支持經濟社會發展。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12.23)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