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回望2020云南:兜準兜住兜牢脫貧攻堅底線
夯基壘柱提升 民政質量

時間:2020-12-23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2020年,云南各級民政部門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和第十四次全國民政會議精神,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聚焦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精準發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強化責任擔當,積極主動作為,統籌推進各項工作,全省民政領域疫情防控取得“零感染”階段性成效,圓滿完成脫貧攻堅“兜底保障一批”任務,各項民政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以嚴的措施筑牢民政系統“防疫墻”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云南省民政廳黨組堅持把民政服務對象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及時對民政服務機構采取封閉式管理、暫停聚集性活動、工作人員實施分類管理等,全省1038個民政服務機構無1人感染。

疫情防控期間,云南民政采取低保對象暫停退出、打破臨時救助戶籍限制、加快社會救助資金審批發放進度、啟動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開通社會救助服務熱線、推進低保申請“掌上辦、指尖辦”等措施,妥善做好疫情防控期間困難群眾兜底保障工作。

對受疫情影響的23.3萬人次實施臨時救助,支出資金2.3億元;今年1月至10月,連續累計發放價格臨時補貼13.19億元,惠及困難群眾3033萬人次;制定實施激勵關愛社區干部10條措施,指導和激勵廣大社區工作者守牢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社區防線;為群眾提供安全的婚姻登記、殯葬祭掃等服務,制定養老機構一次性運營補貼措施;動員廣大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志愿者科學有序參與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緊盯邊境地區民政服務機構的督促指導,慎終如始抓好日常疫情防控。

以“五個緊盯”精準發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緊盯救助政策落實,推進專項行動。開展社會救助兜底脫貧行動、兜準兜住兜牢專項行動、兜底保障百日提升行動、兜底保障百日鞏固行動,對未納入低保、特困供養的未脫貧人口、邊緣易致貧人口和脫貧不穩定人口,逐人逐戶排查,精準認定。對符合低保條件的,采取簡化審核審批程序、精簡證明材料等措施納入保障范圍;不符合兜底保障條件的,主動協調其他部門,落實相關救助幫扶政策,并逐人逐戶建立動態監測臺賬。截至11月底,全省共有150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低保、特困供養范圍。

緊盯問題短板,多措并舉抓好整改。建立兜底保障決戰決勝工作機制,堅持一月一分析一研判,及時發現、研究解決存在問題。由廳領導帶隊對全省16個州(市)掛牌督戰,9個未脫貧縣由廳領導聯系包保、幫扶指導,在資金、資源上給予傾斜支持;出臺農村低保突出問題專項整改行動、易地扶貧搬遷有關問題整改、推動殯葬改革促進殯葬事業健康發展和抓好殯葬領域有關問題整治事項的通知文件;多次召開全省整改工作會議,研究存在問題、制定整改措施、壓實工作責任;舉辦脫貧攻堅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政策培訓班,提升基層社會救助工作水平;加強基層基礎建設,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聘用縣、鄉兩級民政助理員和村級社會救助協理員18497人,有效緩解基層經辦力量不足問題。

緊盯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穩步提升保障水平。實行社會救助保障標準一年一調,確保全省各縣(市、區)農村低保標準穩定高于國家扶貧標準。目前,全省城市低保平均保障標準為每人每月641元,農村低保平均保障標準為每人每年4550元,特困人員基本生活平均標準為每人每月836元。集中供養特困人員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部分不能自理、完全能自理分為3個檔次,分別給予照料護理補貼每人每月835元、418元、251元。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適度擴大城鄉低保、特困供養和臨時救助范圍,建立完善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全面簽訂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委托照料服務協議。

緊盯服務能力提升,創新工作手段。推廣“一部手機辦低保”,實現低保查詢、申請、核對、公示、投訴舉報等“掌上辦”,大幅縮短辦理時間、減少申請填報材料,困難群眾足不出戶即可申請低保,實時查詢辦理進程和結果;社會救助金“社銀一體化”發放,城鄉社會救助信息系統按月以縣(市、區)為單位自動生成發放臺賬并上傳“社銀一體化”平臺,一鍵即可發放到低保對象賬戶,不僅高效便捷,更避免低保金被截留、挪用、克扣、冒領等問題;拓展救助對象家庭經濟狀況信息比對范圍,緊扣家庭人口、收入、財產3個低保對象認定基本要素,與發改、公安等10個部門實現12項信息實時共享,有力助推精準認定。

緊盯脫貧攻堅成效鞏固,完善社會救助制度。印發《關于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通過適度擴大社會救助范圍、提高臨時救助的時效性、提升申請社會救助便利度、為積極就業的困難家庭提供有力支撐、發展多種形式的救助幫扶、推動發展服務類社會救助、提升社會救助綜合服務效能、加快服務管理轉型升級等惠民舉措,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效,健全分層分類、城鄉統籌的社會救助體系。

以“四個堅持”促進養老服務提質增效

堅持高位推動,制度體系日趨完善。省委、省政府把養老服務政策落實情況納入今年對州(市)的綜合考評事項,省政府連續9年把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十件惠民實事全力推進,建立養老服務聯席會議制度。近年來,先后出臺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實施意見、支持社會力量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等20多個務實政策和改革舉措,涵蓋規劃用地、金融信貸、稅費減免、醫養結合、養老標準、社會參與、人才培養等方面,為養老服務業發展提供有力政策支撐。

堅持質效齊增,服務水平不斷提升。今年,中央和省級累計投入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補助資金6.6億元。投入補助資金2.5億元實施惠老陽光工程,提質改造100個公辦養老機構、新建或利用社會閑置資源改造城鄉居家養老服務設施300個。啟動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提升改造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實施民辦養老機構消防安全達標提升工程,推動“15分鐘居家養老服務圈”建設,推動適老化改造,推進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養老服務領域有效供給持續改善。持續開展養老院服務質量提升專項行動,截至11月,全省累計關停撤并養老機構144家,符合《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基本規范》的達 98.52%,養老機構服務質量顯著提升。

堅持扶持引導,社會活力有效激發。今年,5000萬元省級福彩公益金用于社會力量新建和改擴建養老機構床位一次性建設補助,全省 45家社會興辦養老機構獲補助,帶動社會資本約8.11億元。深化公辦養老機構改革,截至12月,全省共有“公建民營”養老機構107家,被列為國家PPP示范項目4個。建立養老服務業風險分擔機制,今年安排省級福彩公益金500萬元,對公辦養老機構責任保險、雇主責任險給予全額補助,對社會力量興辦的養老機構給予80%補助。截至目前,全省共有758家養老機構投保床位2.7萬張,雇主責任險7730人。為緩解養老機構運營壓力,向疫情期間封閉管理的養老機構發放一次性運營補貼360余萬元。堅持邊試邊行,醫養結合穩步推進。積極推進昆明、曲靖、西雙版納3個州(市)和官渡區等19個縣(市、區)開展國家級、省級醫養結合試點工作,相繼通過養老服務機構內設醫療機構、與周邊醫療機構合作開設醫療分支機構等方式,實現醫養簽約率達100%。依托云南中醫藥、民族醫藥優勢,加快中醫養生養老示范基地建設。

以“三個強化”引導社會組織發揮作用

強化政治引領,抓實黨建凝心聚魂。堅持把黨建工作融入社會組織登記管理全過程,制定完善社會組織黨建工作“三同步”協調機制。通過單獨成立黨組織、聯合成立黨組織、探索成立功能型黨組織、選派黨建指導員、掛靠組建等方式,確保有黨員的社會組織全部建立黨組織、社會組織黨員全部納入黨組織管理,全面推進社會組織黨組織從“有形覆蓋”向“有效覆蓋”轉變。

強化組織引導,凝聚合力服務大局。組織引導支持社會組織、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力量科學參與扶貧工作。如香格里拉藏雞產業行業發展協會以尼西雞產業帶動全州近3000農戶增收2000余萬元;普洱市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會通過“聯合會+合作社+農戶”模式,帶動1.3萬貧困人口脫貧。印發《2020年社會組織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行動方案》,為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搭建平臺,15個省級社會組織主動認領決戰脫貧攻堅項目18個,累計投入資金約1200萬元。同時,引導社會組織有序參與疫情防控工作。截至11月底,全省累計接收慈善捐款4.16億元、抗疫物資4.69億元。

強化監督管理,規范收費優化營商環境。落實清理規范行業協會商會收費“五個嚴禁”要求,印發清理規范行業協會商會收費通知,成立專項工作領導小組。省領導、省直各成員單位分管領導帶隊深入一線調研,對8個州(市)和省級重點領域行業協會商會開展督導抽查。集中開展遵法守法承諾等“七覆蓋”和投訴舉報渠道“一暢通”專項活動。截至11月底,全省1200余個行業協會商會主動為會員免除2020年會費,350余個行業協會商會降低會費收取標準,累計為會員減免會費8300余萬元。全面推開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改革工作,采取向業務主管單位和各州(市)發函提醒、電話催報、分管廳領導和局領導包保制、年檢等措施,加大改革推進力度。

著力“三個抓手”提升社會治理水平

以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為抓手。切實做好全省2832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后續扶持工作。合理規劃安置點村(社區)和村(居)民小組設置,已批復新成立村(社區)121個;強化社區、養老、兒童之家、殯葬等基礎設施建設;在各縣(市、區)設立便民服務點,確保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不因搬遷而脫保斷檔;制定完善安置點村規民約、居民公約,推動搬遷群眾積極參與社區治理和服務。

以加強基層政權建設為抓手。修訂《云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辦法》《云南省村民委員會選舉辦法》《云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辦法》部分條款,印發《云南省社區居民委員會換屆選舉規定》,編印《云南省村(社區)“兩委”換屆指導手冊》,積極籌備村(社區)“兩委”換屆選舉。督促各地建立村干部結構性崗位補貼長效機制,加大在職村干部參加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障的支持力度,妥善解決離任村干部待遇問題,落實村民小組干部補貼等,進一步調動農村基層干部積極性。在全省推行村級小微權力清單制度,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進一步提升鄉村治理水平。

以創新城鄉社區治理為抓手。建立全省社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工作制度,深入推進10個縣(市、區)20個省級農村社區建設試點項目建設,各州(市)、縣(市、區)級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工作普遍開展,逐步形成省、州(市)有示范縣(市、區)、縣(市、區)有示范鄉(鎮、街道)、鄉(鎮、街道)有示范村的農村社區建設試點標準化全覆蓋體系。持續改進和規范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加強和完善村“兩委”班子建設,逐步建立起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出具證明工作的規范化制度體系和長效機制。

(本版文圖由云南省民政廳提供)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12.23)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