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闊步走在中國特色社會組織發展之路上
——“十三五”時期社會組織工作綜述

時間:2020-12-24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特約通訊員 趙宇新

“十三五”期間,社會組織工作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組織發展之路,在各個維度都取得了顯著進展。全國社會組織從2015年66.2萬家增加到目前的89.7萬家,較“十二五”增長35.5%;社會組織規范性更強、活躍度更高、作用發揮更大,實現了從規模擴張向健康、有序、高質量發展的根本性轉變;社會組織服務國家、服務社會、服務群眾、服務行業意識大幅增強;社會組織工作領域發生了歷史性變革;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社會組織制度基本建立起來。

五年來,社會組織在國家治理中的主體地位得到進一步明確

在“十三五”開局之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的意見》,首次明確“社會組織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這是在國家層面對社會組織改革發展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指導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社會組織工作的綱領性文件。

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中,專設“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小節;黨的十九大報告,十九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均對社會組織作出部署,極大推動了社會組織的整體發展。

各地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對社會組織工作的決策部署和任務要求,對社會組織工作予以高度重視。天津、山西、吉林等15個地方建立了黨委常委或政府分管負責同志牽頭的社會組織工作協調機制。社會組織工作普遍納入地方黨委政府考核事項。

各級民政部門積極落實《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充分利用登記、年檢、評估、執法等工作手段,促進實現社會組織黨的建設和黨的工作“兩個全覆蓋”。截至目前,2294家全國性社會組織全部實現“兩個全覆蓋”;89.7萬家社會組織中,黨員人數超過152.6萬人,黨的群眾基礎進一步擴大。

對于不具備成立黨組織的單位,各地也不斷創新工作方法,加強黨建引領。比如,北京市通過成立52家聯合黨委覆蓋社會組織2973家,并已單獨或聯合組建黨支部791個,將所有社會組織納入黨的組織體系。今年11月底,民政部為了提升社會組織全面從嚴治黨水平,創新工作機制,成立了部管社會組織綜合黨委。

五年來,社會組織在社會服務供給中的功能得到進一步激發

社會組織始終牢記“四個服務”的使命任務,投身公共服務生產,有效彌補了政府和市場供給中的缺口。

在政府職能轉移中,社會組織尤其行業協會商會充分充當了承接人的作用。有關部委將“規劃師職業資格認定”“化學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等87個事項轉移給中國職工教育和職業培訓協會、中國化學會等69家社會組織承擔,服務了政府簡政放權改革,增強了行業協會商會等社會組織服務功能。

社會組織還通過承接政府購買服務向困難群眾提供社會服務。以“中央財政支持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服務示范項目”為例,截至2020年,累計投入中央財政資金15.8億元,立項3429個,直接受益群眾達1300多萬人,服務涵蓋扶老助老、關愛兒童、扶殘助殘、社會工作、救助扶貧、能力建設和人員培訓等六個方面。扶持社會組織發展、改善公共服務的預期目標圓滿達成。

公益慈善組織充分發揮了公共服務功能。“十三五”期間,我國慈善事業快速發展,截至12月14日,各級民政部門認定和登記的慈善組織已達9703家,其中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3281家。

五年來,社會組織在群眾中進一步受到廣泛接納和認可

隨著以微信為載體的“指尖公益”的傳播,隨著社區社會組織參與基層治理和社區服務的深入,全社會普遍形成了對社會組織友好、接納、認可的氛圍。

2020年,社會組織主動參與戰疫,全國各級慈善組織接受社會各界捐贈資金約396.2億元。重慶市有近1.3萬家社會組織參與疫情防控,占當地社會組織總量的72%。

社會組織在參與基層社會治理中貼近百姓生活。民政部始終重視推動發展社區社會組織,接連出臺相關政策文件,2017年印發《關于大力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的意見》,2018年召開社區社會組織改革發展經驗交流暨推進會,今年12月出臺《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專項行動方案(2021-2023年)》。各地創新社區社會組織發展思路,在工作中形成各自的特色亮點。

社會組織在積極參與國家扶貧戰略中有效凝聚了力量、鏈接了資源。2017年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印發《關于廣泛引導和動員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的通知》。民政部配套出臺一攬子文件,鼓勵社會組織參與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易地扶貧搬遷、志愿扶貧等重點領域扶貧工作。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至2020年,全國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消費扶貧累計投入54.06億元,實施項目90124個,其中,全國性社會組織實施6948個,在掛牌督戰縣實施2740個;社會組織自身及引入各類資金投入總額達1245.18億元,其中,全國性社會組織投入518億元,在“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投入46.24億元,在掛牌督戰縣投入18.51億元;受益人口達1.1億人次,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為1282.81萬人。

五年來,社會組織在行業發展和經濟建設中的貢獻進一步增加

行業協會商會脫鉤改革成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一項重點任務。“十三五”前夕,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總體方案》,給出行業協會脫鉤改革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截至2018年年底,行業協會商會脫鉤改革試點工作圓滿完成。目前,全國7萬余家行業協會商會中,67491家已基本完成脫鉤,行業協會商會去行政化進程取得重大進展。

脫鉤改革為行業協會商會更好服務行業創造了條件。過去五年里,全國性行業協會商會累計參與制定2499項國家標準和364項國際標準,公布2996項團體標準和2066項行業自律制度。全國7萬余家行業協會商會已成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和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助推器。

社會組織為解決社會就業問題作出突出貢獻。截至2019年年底,全國社會組織達86.6萬家,形成固定資產約3889.1億元,年收入約4704.9億元,支出約4985.3億元,吸納人員就業1009.2萬人,比上年增長5.8%。

五年來,社會組織內外部環境進一步實現系統性優化

“十三五”期間,社會組織發展的制度環境不斷完善。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先后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法》;國務院出臺《志愿服務條例》,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宗教事務條例》,并將《社會組織管理條例》納入立法工作計劃;民政部制定社會組織信用管理、抽查檢查、登記評估等配套政策。所有這些法規和政策,為社會組織發展提供了更加完善的制度體系。

各級民政部門加大執法力度,社會組織生態環境得到顯著凈化。2016年以來,民政部本級作出行政處罰80件,沒收違法所得1800余萬元,連續6批曝光涉嫌非法社會組織300多個,持續曝光13批1287家“離岸社團”“山寨社團”。在與公安機關聯合開展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專項行動中,全國共依法查處非法社會組織1.4萬多家,有效擠壓了非法社會組織的活動空間。

規范行業協會商會涉企收費的清理整治工作有序推進、成績斐然。以北京市為例,2020年對698家市級行業協會商會通過調整會費等方式減輕企業負擔2.28億元。

社會組織登記機關優化投訴舉報受理工作流程,開通線上線下多種舉報途徑,暢通社會監督渠道,建成并啟用社會組織執法監察系統,年均處理投訴舉報線索2000余件。

隨著“互聯網+”的廣泛運用,社會組織運行更加公開、透明。民政部先后推動國家社會組織法人庫、全國社會組織信息查詢平臺、全國慈善信息公開平臺等上線運行,有關數據和信息每周一次向“信用中國”推送,并與社會組織“異常名錄”和“黑名單”聯動。以全國社會組織信息查詢平臺為例,2019年歸集社會組織活動異常名錄5945條、嚴重違法失信名單2357條。

在稅收優惠方面,積極推進出臺公益性社會組織申領公益事業捐贈票據、非營利組織免稅資格認定管理、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等政策。在人才保障方面,《關于加強國際科技組織人才培養與推送工作的意見》《關于加強和改進社會組織薪酬管理的指導意見》《高級社會工作師評價辦法》先后出臺,成為助力社會組織隊伍邁向專業化、職業化的重要措施。

展望“十四五”,社會組織將踏上新征程、肩負新使命,在實現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高人民收入水平、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等領域,繼續承擔重要角色,發揮更大作用。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12.24)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