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一切為了孩子
——武漢市兒童福利院疫情防控工作紀實

時間:2020-03-12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周 亮 通訊員 王金安 戴良軍

  近50天的封閉運行,原本360多人三班倒完成的服務,現在全靠24小時在院在崗的190人完成,雖然辛苦,卻一絲不茍;313名孤棄兒童得到了比往常更加無微不至的照顧與呵護,員工與孩子全部安然無恙。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大考,處于疫情最嚴重地區的武漢市兒童福利院,交出了這樣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守牢第一關御“毒”于院門之外

  早上8點多,一輛金杯面包車緩緩停在武漢市兒童福利院的大門外。司機把滿滿一車物資逐一搬下車,放在大門口。

  尿不濕、奶粉、糖果、食用油、蔬菜、水果、雞蛋、肉類……隔著電動拉柵門,福利院物資供應科科長陳麗華仔細清點著物資數量。核對準確后,運輸車和人員駛離,而物資則留在大門口靜靜地通風放置了半個小時。之后,陳麗華和同事們用84消毒液和紫外線燈對物資分類進行了消殺。再通風半小時后,他們才把物資搬進院內。

  在封院至今的近50天里,這樣繁瑣、嚴格的消殺工作,陳麗華和同事們不知重復了多少次。即使是在抗“疫”形勢逐漸明朗的當下,他們仍然絲毫不敢馬虎。因為,為了御“毒”于院門之外,他們守著全院疫情防控的重要一關。

  而在他們身后,醫療、護理、教務、后勤……每一關的工作人員都在有條不紊地接續戰斗。

  為了保證孩子們的日常醫護服務質量不因人手減少而“打折扣”,工作人員付出了比平時更多的汗水,拼盡全力守護313名本就孱弱的孤棄兒童。截至目前,武漢市兒童福利院在院兒童無一例感染,全體在崗職工無一例感染。

  分區管控防范輸入性傳播風險

  “兒童福利院是孤棄兒童集中生活的場所,一旦發生疫情,后果不堪設想。所以,在疫情防控一開始,我們就特別注意防范病毒輸入性傳播風險,絕對不能馬虎。”福利院相關負責人介紹。

  所以,封閉管理必須跟進嚴格的分區管理。尤其在封院之初,在崗職工是否攜帶病毒、是否在潛伏期,是最大隱患。嚴格分區管控,就是以不變應萬變的有效方法。

  為此,福利院從一開始就在總體封院基礎上,進一步采取了封樓、封層、封班、封人員行動范圍等嚴格的分區管控措施:首先是在每棟樓都設置“三區兩通道”,即準備區、過渡區(更衣區)、隔離區,醫護人員專用通道、物資隔離消毒保障通道;其次是樓內每一層都分開管理,職工不相互走動,吃住在各自樓層或班級;最后是送飯、消殺、垃圾清運、物資運輸等環節,嚴格按照規定時間和路線行動,最大限度地避免人員和物品交叉出入。

  “假如出現病毒感染,通過分區管控,我們可以確保其他區域、其他樓層不受影響,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圍內。”福利院醫生張春嬌告訴記者。

  福利院安全度過疫情初期風險后,從日用物資流入環節嚴控輸入性傳播風險,成為防控重點。

  生活物資不僅進院需要經過嚴格的程序,進院之后的流程同樣嚴謹。福利院組建院內物資搬運隊,專門負責物資進院后的搬運、消毒、再搬運工作。比如食材被搬運進院后,在指定區域進行二次消殺,之后搬運隊員更換防護裝備,再把食材搬進食堂,由廚師燒制。飯菜做好后分餐裝盒,專門的送餐人員負責送到各樓。待送餐人員走后,醫療、護理人員再把飯菜取至生活區,發給班組人員和孩子。

  一棟樓一個兒科只為一個孩子

  7歲的康康(化名)是313名孤棄兒童中的一個。他患有地中海貧血,每個月都必須去醫院輸血治療,一旦耽擱就可能導致繼發性感染、心力衰竭,危及生命。

  疫情來了,福利院封了,康康怎么輸血治療?如何做到既保障全院兒童安全又保障康康按時就醫?如何確保康康外出時免受病毒感染?福利院的對策,讓記者想到——不惜代價!

  緊鄰福利院,有一家幼兒園,受疫情影響處于放假狀態。福利院上報個案解決方案后,在武昌區政府協調下,臨時征用了幼兒園的兩棟樓,分別作為院外第一過渡隔離區和應急處置安置區,用于解決康康外出就醫難題。

  護士馬文艷以前就負責康康的外出就醫,在此關鍵時刻更是義不容辭,一對一地照顧起康康的生活。兩人“獨享”了幼兒園的一整棟樓。在整個疫情防控期間,兩人都居住在此以便就醫,不再回院。

  “2月2日是我們在疫情期間第一次去湖北省中醫院輸血。”馬文艷回憶著。

  早上7點,她檢查了一遍背包,確認康康的病歷、喝的水、吃的零食、看的小人書等,全都帶齊了。隨后,先后給康康和自己穿好防護服。8點左右出門前,馬文艷又檢查了一下孩子的口罩和護目鏡是否佩戴妥當。

  其實從幼兒園到醫院只有短短的500米,但在當時疫情形勢嚴峻的情況下,卻讓馬文艷時刻都處在高度緊張的狀態。輸血過程中,為了保證康康的體力,馬文艷給他墊了些小零食。孩子又吃又玩,心情很不錯。倒是馬文艷,直到下午2點返回幼兒園時,已經7個小時滴水未進,就怕在醫院脫防護服而把病毒帶回來。 “跟孩子的安全比,這些都是小事。”馬文艷說。

  本以為給康康看病的事就此解決了,但是讓人猝不及防的情況再次出現。由于疫情影響和前線人手緊張,武漢大部分醫院在2月上旬陸續關閉了兒科,湖北省中醫院也不例外。兒科關閉了,但康康不能不輸血啊!

  2月28日,福利院相關負責人在向王曉東省長匯報完防疫工作后,請求協調醫院為康康輸血。次日,好消息傳來:湖北省中醫院為康康專門重開了兒科!醫院全力支持配合,建立綠色通道,并從前線調回兒科醫護人員,保證康康順利輸血。

  “只為一個孩子、只開一天的兒科,估計只有我們有了,真是太感謝了!”馬文艷說。

  孩子們的笑容特別“治愈”人心

  特教老師丁曉安自1月19日進駐福利院以來,連續工作了將近60天。他與兩名護理人員搭班,承擔了原本需要8個人協同完成的工作——照顧20多個男孩子的吃喝拉撒、生活起居。他也經歷了孩子們在疫情期間的情緒變化。

  “不少孩子有殘疾,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沒有概念。最初看見我們戴著護目鏡、口罩,穿著防護服,他們很好奇,摸摸護目鏡、碰碰防護服,也認不得人。”丁曉安告訴記者,“但只要聽見 ‘爸爸媽媽’熟悉的聲音,他們便立刻報以最溫暖的微笑,不停求抱抱。”

  一個大人在家困50多天都待不住,更何況是孩子。“聽說不能出去玩,有的就把手一背,小嘴噘得能掛油瓶。你喚他,他就‘哼’一聲跑了。”丁曉安笑著說。

  孩子無法出去玩,就在陽光好的時候帶他們在陽臺上曬曬太陽,下雪了就在陽臺上看雪景……“孩子們要求不多,做個游戲、發塊糖果,都能開心大半天,小脾氣立刻就沒了。”丁曉安說。

  特教老師劉玲莉負責的女生班里,也有兩個孩子在鬧小脾氣。美美和麗麗(化名)在普校上學,但因為眼下封閉在老樓,沒有網絡和設備,所以無法上網課。“孩子挺好強,生怕自己落下課業,特別著急,眼淚噗噗地掉。”劉玲莉說。

  福利院得知這一情況后,立刻安排了工作人員牽網線,還協調了兩臺平板電腦,全力保障孩子復課。“孩子高興,我也跟著開心。心情好,感覺免疫力都提高了。”

  “別說孩子鬧脾氣了,封院之初,我唯恐科室內有個萬一,唯恐自己沒想細致,壓力特別大,禁不住也會發脾氣。”說到這些,張春嬌聲音都有些哽咽了,但立刻又笑著說,“好在同事們對我很包容。而且,孩子們的笑容特別‘治愈’,只要看到孩子們高興,我們再壞的情緒也能煙消云散。我們是在保護孩子,但其實啊,這些孩子又何嘗不是在保護我們呢。”

  “相互理解、相互寬容、相互支持,正是我們這個集體應對疫情的軟實力。制度再周全、措施再細致,也需要人來完成。很慶幸,我們擁有這樣一群陽光、可愛、敬業,舍小家為大家的兒福人。”福利院相關負責人說。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3.12)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