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昌德
北京社會事務領域民政機構服務對象多、分布廣、人員雜,是疫情防控的重點和難點。面對疫情,北京市社會事務領域廣大工作者在防控一線服務窗口和關鍵崗位上,恪盡職守,堅守一線,把初心寫在行動上,把使命落在崗位上,“硬核”與溫情并舉,確保服務對象和廣大員工的生命健康安全。
主動夯實婚登防控職責
為確保安全,該市取消了“20200202”婚姻登記服務,制訂《北京疫情期間婚姻登記高峰日工作方案》《北京疫情期間婚姻登記高峰日應急預案》等,完善防范措施和流程,實施預約登記、測量體溫、分時叫號、前置審核和定時消毒、親人不陪伴和取消拓展服務等應急舉措。對業務量較大的區及時預警,調整辦理流程,細化防控措施,做到科學有序防控、依法施策辦理。
主動扛起責任,運用網站公告、微信公眾號、短信通知和電話等方式,通過設置臨時等候區、電話叫號、提前辦公、分批分時分段、增設辦理窗口等方式受理業務。
2月3日復工后,工作日只受理網上預約業務,暫停婚姻家庭輔導、結婚宣誓和新婚講堂等選擇性服務,降低滯留時間,減少人員聚集。每天定期對場所及室內物品、設施設備等進行消毒。協調公安、城管、社區和屬地街道等力量,共同維護現場秩序,減少交叉感染,做到排查全覆蓋、全天候、全過程。嚴格執行日報告制度,每天統計婚姻登記機構在崗及返京隔離人員、開放窗口和業務辦理數量,確保底數清、情況明、作風實。
機關干部全部深入基層,指導做好疫情期間婚姻登記工作,發現問題及時指導解決。先后發放消毒酒精20桶、口罩4000只、紅外線體溫槍33把,確保督導人員到崗、防控責任到位、防疫物資充分。
落實落細殯葬防控措施
“我們工作做得再細致一點,想得周到一點,家屬的心會好受一些。”疫情當前,只要接到喪屬、醫院等電話通知,北京市的殯葬服務人員根據急事急辦、特事特辦的原則,及時準確做好處置,主動與家屬確認進度,用周到細致的服務,展現殯葬行業的責任擔當。
在疫情阻擊戰中,該市全面布防、嚴陣以待,制訂完善防控工作預案,嚴格執行領導帶班值守制度,落實“日常情況一日一報、重大情況及時報告”制度。控制治喪人數,派人員在門口檢查、測溫,嚴把出入關口。進館后,宣講疫情防控知識,規定行走路線、活動區域、保持距離。在服務上,第一時間暫停遺體守靈、告別、安葬、祭掃等活動,有序開展遺體接運、存放、火化、骨灰寄存等基本殯儀服務。對正常火化的遺體,預約時告知業務指引,不舉行守靈和悼念儀式,辦理喪事從簡從快。在工作中,組織人員打掃衛生、清除垃圾、開窗通風,公共場所定時噴灑消毒液。
通過電話詢問、隨機暗訪、現場巡查等方式,對各殯儀館每日消毒、安全巡查、設備檢查等工作進行督促。檢查上崗人數、夜間值守等情況,建立日報告和突發事件報告機制,做到殯葬防控數字準、責任清、作風正。將各區殯葬機構納入管理范圍,優先保障所需防控物資供應,發放消毒酒精15桶、配發口罩 4萬余只。規范殯葬價格和服務收費標準,做到明碼實價、誠信經營。
流浪救助傳遞溫暖
疫情無情,人間有愛。在北京,一個個救助管理機構以對救助對象生命健康高度負責的態度,全力堅守流浪乞討救助管理這塊陣地,用責任和愛心給求助人員搭建一片安全避風港。
“您是哪里人,在這冷不冷,需要救助嗎?給您量個體溫吧。”…… 針對戰“疫”期間來京務工不著、無法返鄉等問題,北京市加強街面救助和政策宣傳,引導流浪人員進站接受救助,堅決遏制疫情通過人流傳播擴散。
進入2月下旬,北京地區降雪和寒潮頻發,依托集中救助工作機構,該市加強與公安、城管、衛健和屬地政府部門聯動,開展防控巡查,及時發現和救助街面流浪乞討人員。各救助管理站深入偏僻街巷、過街天橋、地下通道等重點區域和地段,集中巡視救助。各級領導多次帶隊深入城6區參與一線拉網式救助和督導檢查,確保應救盡救。
各救助管理機構、托養機構及合作醫療機構,對于受助人發熱、咳嗽等癥狀,實行快速篩查、分類處置,對入站人員進行體溫檢測,重點信息問詢記錄,采取分區隔離、防護宣傳、分類管理等流程,保障受助人員和機構安全。自1月下旬至3月初,共救助流浪乞討人員910人次,累計隔離觀察328人次,街面勸導377人,發放防控物品955件。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