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鏟除非法社會組織滋生土壤的重大舉措

時間:2021-03-31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 劉俊海

3月20日,民政部等22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鏟除非法社會組織滋生土壤 凈化社會組織生態空間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這是我國社會組織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不僅標志著無縫對接的協同監管執法合作機制的建立健全,而且清晰地表明了國家和全社會對非法社會組織的零容忍態度,表明了從源頭上預防與遏制非法社會組織滋生和蔓延的決心,有助于鼓勵廣大民事主體依法設立社會組織并在法治軌道上釋放非營利法人促進公益、服務社會的正能量,有助于動員社會各界聯合抵制非法社會組織,有助于優化風清氣正、公平公正的社會組織法治生態環境。

一、凈化社會組織生態空間的初心是運用法治思維推動社會組織可持續健康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各類社會團體、基金會和社會服務機構等社會組織進入了大發展大繁榮的黃金時期。據統計,全國登記在冊的社會組織已超90萬個,總數量比十八大以前幾乎翻了一番,且已遍布所有行業和各個領域。社會組織的整體規模穩步增長,社會組織的競爭力和凝聚力也持續增強,對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進公共服務供給方式、創新社會治理和激發社會活力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作用,值得充分肯定。

雖然社會組織的主流是好的,但非法社會組織渾水摸魚、以假亂真、唯利是圖的亂象侵害了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危害了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有些非法社會組織未經民政部門登記,擅自以“高大上”的名頭甚至“國字頭”“宇宙級”的社會組織名義開展活動。有些社會組織雖然曾經辦理設立登記手續,但在被依法撤銷登記或吊銷登記證書后,依然有人借尸還魂,繼續以社會組織名義招搖撞騙、混跡江湖。也有些尚處于籌備期間的社會組織籌備組或發起人擅自開展籌備以外的斂財聚資等不法活動。少數個人和單位由于缺乏對法律的信仰與敬畏之心,還存在著屢罰屢犯的不良現象。非法社會組織的違法行為不僅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而且引發了誠信株連后果,甚至貶損了合法社會組織公信力,出現了“好人受氣、壞人神氣”“劣幣驅逐良幣”“李逵干不過李鬼”的逆淘汰現象。

不激濁,難以揚清;不懲惡,無以揚善。《通知》的初心和使命不是限制合法社會組織的發展壯大,而是通過清除非法社會組織雜草,推動合法社會組織可持續健康發展,提升合法社會組織的公信力和競爭力。為全面落實《通知》精神,鏟除非法社會組織滋生土壤的工作必須納入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專業化、社會化、智能化的法治軌道。為增強凈化社會組織生態空間法治工程的透明度和可預期性,有關部門必須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永葆法治定力,避免“運動式”“刮風式”執法。

二、黨員干部要潔身自好,帶頭遠離非法社會組織

公權力本身蘊涵著公信力。不少非法社會組織為了拉大旗作虎皮,經常拉攏一些領導干部出面站臺鼓掌,提供信用背書。一些領導干部尤其是退休黨政干部雖然熱心社會公益事業,但由于缺乏法治觀念,沒有養成辨別社會組織身份真實性、合法性的自我保護意識,往往對一些非法社會組織的邀請來者不拒或者半推半就,結果稀里糊涂地當上了非法社會組織的會長、名譽會長或高級顧問。由于有領導干部出席非法社會組織的活動,一些正規媒體也放松了警惕之心,并慷慨地對此進行大篇幅報道。媒體防線失守后,不明真相的群眾也很容易出于對領導干部和新聞媒體雙重信用背書的信任而陷入非法社會組織精心布局的圈錢陷阱。

上梁不正下梁歪。鑒于領導干部是國民表率,《通知》明文禁止黨員干部參與非法社會組織活動并為其“站臺”或“代言”。違者,凡涉嫌違紀和職務違法犯罪的,一律移送紀檢監察機關、組織人事部門依規依紀依法嚴肅處理。旗幟之鮮明,值得肯定。為遠離晚節不保的聲譽風險,建議黨員干部參加各類社會組織活動時警鐘長鳴,自覺增強甄別真假社會組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堅決遠離非法社會組織及其不法活動。既不擔任會長、秘書長等領導職務,也要謝絕擔任顧問或咨詢委員等名譽職務。有些領導干部誤以為非法社會組織找自己“站臺”是由于自己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的個人魅力,而與自己的官職無關。其實,非法社會組織看中的根本不是這些領導干部肚子里的學問,而是其頭上的烏紗帽和體制內身份,領導干部對此不可不察。

我國的人情文化傳統很深。同鄉、同窗、戰友、老部下、老上級等人情牌很容易模糊領導干部的視線,這也是一些領導干部不好意思拒絕為非法社會組織站臺的主因。若加上會議禮品和車馬費的誘惑,一些領導干部更會卻之不恭,結果越陷越深,參會成癮。建議領導干部慎獨自律,并看好身邊人,尤其是配偶、子女、秘書和司機。應當說,大多數領導干部參加社會活動的初心是端正、純潔的,主要動機是發揮余熱,助力公益。但因急于求成,投錯廟門,結果不但沒有促進公益,反而損害公益。

三、新聞媒體要成為非法社會組織的“啄木鳥”

媒體的生命在于公信力。新聞媒體是社會組織法律規則的廣播員,是推進社會組織法治化、誠信化、人民化的輕騎兵,是公共利益的代言人,是非法社會組織的“啄木鳥”,是行政監管者與自律監管者的得力助手,是決策者的千里眼,是百姓的順風耳,是社會和諧的減震器。因此,新聞媒體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都應恪守新聞倫理,既要做新聞上的明白人,也要做法律上的明白人,不能為吸引眼球或收取廣告費而為非法社會組織鳴鑼開道、擂鼓助威。基于新聞媒體的公益性,《通知》禁止新聞媒體宣傳報道非法社會組織活動或為其刊登廣告,此處的“宣傳報道”特指為非法社會組織樹碑立傳的正面宣傳。

公器不能私用。為避免“啄木鳥”被非法社會組織俘獲為“學舌鸚鵡”,媒體應強化采編人員的社會組織法規政策培訓,完善新聞采訪前的前置性盡職調查程序,避免因被“山寨”社會組織所忽悠而淪為公眾笑柄。一些不法社會組織故意研究媒體關注的趨勢性熱點新聞,進而通過蹭熱點新聞的手法輕而易舉地獲得媒體的點贊和轉發。鑒于有些非法社會組織通過支付巨額的廣告費和版面費開路而獲得正面推廣,為避免瓜田李下的利益沖突,建議媒體內部設置新聞報道和廣告運營部門之間的防火墻,避免新聞報道活動受到廣告利益的驅動。無論是直接的廣告,還是隱形的有償新聞,媒體都應保持方正氣節,不為金錢利益所動。

四、互聯網企業要和非法社會組織切割利益關系

互聯網再大也大不過法網。互聯網平臺企業是經營者與消費者之間締結與履行合同的特殊居間機構,是電商市場存續發展的必需中樞。平臺搭建網絡交易設施,制定交易規則與格式條款,遴選交易平臺,提取交易大數據,并直接受益于消費者與經營者的交易成果。平臺作為市場開辦者與自律監管者,有權也有義務基于平臺與經營者及消費者之間的三角契約關系,主動為公眾站好崗、放好哨、把好關,從源頭上杜絕非法社會組織利用網絡平臺開展不法交易活動。

魔鬼藏在細節里。為從源頭遏制非法社會組織入駐平臺,平臺企業應完善風險控制體系,認真核驗與其開展合作的社會組織及其法定代表人的真實登記信息。及時登錄“中國社會組織政務服務平臺”或“中國社會組織動態”政務微信,通過社會組織名稱核實其是否為合法登記的組織,易如反掌,不會加大平臺的經營成本。社交平臺企業雖不直接從事電子商務交易,但由于獲取流量和收取廣告費是其核心盈利模式,此類互聯網企業也應愛惜自己的羽毛,自發抵制非法社會組織。

五、市場有眼睛,法律有牙齒

法律責任制度的本質是違法定價制度。非法社會組織滋生蔓延的主要病灶在于“三高三低”:一是失信收益高、失信成本低,失信收益高于失信成本;二是守信成本高、守信收益低,守信成本高于守信收益;三是維權成本高、維權收益低,維權成本高于維權收益。因此,《通知》強調,“進一步提高非法社會組織的違法成本。有關部門要探索建立健全對非法社會組織責任人的信用約束機制,推進實施信用監管和懲戒,研究制定對非法社會組織責任人在投融資、進出口、出入境、招投標、獲得榮譽、生產經營許可、從業任職資格等方面更嚴格的措施”。

為凈化社會組織生態環境,必須從“三升三降”上下功夫:一是提高失信成本,降低失信收益,確保失信成本高于失信收益;二是提高守信收益,降低守信成本,確保守信收益高于守信成本;三是提高維權收益,降低維權成本,確保維權收益高于維權成本。用“三升三降”迫使社會組織及其背后的實際控制人重新校準自己的價值觀,轉變行為模式,自覺避免未來的失信行為。因此,“三升三降”是激勵守信、遏制失信的良藥。法律責任制度的設計、解釋與適用必須以教育、警示和阻遏的效果作為衡量標準。

誠信有價。建議把信用責任(失信懲戒)納入法律責任體系,使其作為與民事責任、行政責任與刑事責任比肩而立的第四類新型獨立法律責任。信用責任具有人格信用減損性、行為能力剝奪性、三大責任補強性、失信預防前瞻性、懲戒手段綜合性、懲戒措施聯動性、失信行為警示性、誠信文化教育性與公眾心理慰藉性。建議以民政部門基于《社會組織信用信息管理辦法》建立的全國社會組織信用信息公示平臺為抓手,建立健全24小時全天候、360度全方位、跨地域、跨部門、快捷高效、同頻共振的非法社會組織及其責任人失信懲戒體系。為鼓勵責任人見賢思齊、改過向善,建議允許與鼓勵信用修復,建立信用修復宣誓制度。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為健全協同共治體系、營造公平誠信透明的社會組織法治生態環境,建議按照科學立法、民主立法、開門立法、透明立法和精準立法的原則,抓緊起草社會組織法和商會法等非營利法人的基本法律。市場會失靈,法律不應失靈。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3.31)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