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臉,取菜,就餐……每天中午11點,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黃陂武湖街青龍社區的幸福食堂里就陸陸續續有老年居民來排隊就餐。84歲的老人王桂珍走進食堂打了4個菜,和幾個鄰居坐到一塊,說說笑笑吃著午飯。這樣的場景,每天都會在幸福食堂里出現。
一餐不到10元老人吃飯不發愁
“今天有肉丸子、青椒炒肉、番茄炒雞蛋、胡蘿卜,一餐不到10塊錢,好吃還便宜。”從今年3月1日社區幸福食堂開業以來,王桂珍每天都準點來這吃飯。
“今天早上吃了水餃,還有面條、饅頭可以選擇,過個早才4塊錢。”坐王桂珍對面就餐的84歲老人陳淑華樂呵呵地說,有了幸福食堂,獨居老人們再也不用為做飯發愁了。
青龍社區是還建小區,社區老年人多,80歲以上老人就有85人。“為了解決老人就餐問題,在黃陂區民政局的幫助下,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創辦了這個幸福食堂,老人刷臉就可以就餐。”青龍社區黨總支書記孫德欣說。
87歲的汪杏明平常都是一個人生活,獨生女兒嫁到武漢市區,老人每天都和鄰居結伴來食堂吃飯,“一個人的飯最難煮,買菜也麻煩,這里的菜品比自己在家做飯還多”。
孫德欣介紹,幸福食堂對社區所有人開放,食堂運營方式采取政府補貼、社會主營的方式,價格比市場便宜很多,基本上就是成本價,符合養老政策條件的老年人還可以享受補貼。
“每人每月補貼100元,線上30元,線下70元,在幸福食堂就餐直接扣電子錢包的錢,還挺劃算的。”87歲老人胡存禮告訴記者,服務方式從刷二維碼升級為人臉識別,老人就餐很方便。
黃陂區民政局社會保障科李博介紹,目前,像這樣的幸福食堂黃陂區共有9家。食堂每天采購不同品種的新鮮蔬菜,廚師會根據老年人的身體狀況進行葷素搭配,一周內做到每天不重樣,讓老人吃上放心飯、舒心飯。
助老員上門老人家中坐享定制服務
“吳婆婆,您今天上午在家嗎?我來幫您做衛生。”3月初,蔡家榨街養老服務中心助老員何秀麗如約撥通了吳鳳嬌的電話,幾分鐘后,何秀麗便來到老人家里,開始了一天的忙活。
住在蔡榨鄉鎮的吳鳳姣婆婆,腿腳不方便,身體也不好,平常一個人居住。何秀娟幫老人理了發,換上干凈的床單,還為老人做上熱騰騰的飯菜。“每個月,我都會到老人家里走訪一兩次,挨個與老人談心,看有什么能幫忙的。”何秀麗說。
“一到家里來就幫忙洗被子曬被子,平時只要一個電話,她們就幫我們買藥送藥,助老員的到來,讓我們的生活輕松了不少。”吳鳳嬌說,獨居老人在農村生活也感受到了家人般的關懷。
在蔡家榨街,像吳鳳嬌這樣享受居家養老服務的老人共有1500多名。家住蔡榨社區的熊爺爺每天都要到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去“報到”。“中午在食堂吃飯,下午到活動中心看電視、健身……別提有多安逸了!”熊爺爺高興地說,這里定期舉辦生日會,不僅能讀書學習、唱歌跳舞,還結交了不少朋友,每天都過得很充實。
2021年春節,由于子女無法回到老人身邊過年,助老員還從自己家里帶上豐盛的飯菜到熊爺爺家陪他過年,熊爺爺喝著小酒唱著紅歌,“有了居家養老服務,我們這些獨居老人的晚年生活也有滋有味”。
去年8月,在黨建引領下,由“互聯網+居家養老”街級平臺、嵌入式養老服務網點、幸福食堂和老年人活動中心組成的“四合一”養老服務模式在蔡家榨街正式運行。截至目前,27名助老員已提供線下居家服務1萬余次。
“蔡榨社區活動中心平均每日接待社區老人100多人,這里儼然成為老人們的第二個‘家’,這種‘四合一’的居家養老新模式已經在全區推廣實施,讓轄區老人真正實現在家門口‘老有所養、老有所依’。”李博說。
(來源:《長江日報》2021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