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周冉冉
老年殘疾低收入人群疊加多重致貧風險,且個體脆弱性強、幫扶難度大,再次陷入困境的可能性極高。因此,民進中央有關提案建議,加強對老年殘疾低收入人群的保障力度。
據全國殘疾人人口基礎數據庫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持證殘疾人由2015年947.4萬人增至2019年1514.9萬人,占全國持證殘疾人的43.5%;2019年我國老年持證殘疾人貧困發生率約6.4%,近三分之二的老年持證殘疾人至少有一年處于貧困或貧困邊緣狀態。可以看出,我國老年殘疾人口現存規模較大且可能再擴大,同時具有較高的致貧致困風險。
與此同時,老年殘疾低收入人群超過九成分布在農村,具有以肢體殘疾和視力殘疾為主且受教育程度較低等特點。
根據這些現狀,民進中央分析認為,在脫貧攻堅任務完成后,如何幫助老年殘疾低收入人群實現穩定可持續脫貧,是亟須解決的首要問題。加之“殘疾”與“貧困”都具有可預防性,積極開展主動預防并進行風險評估與管理,有利于完善老年民生保障網。
民進中央建議,從以下四方面加強保障力度:
一是精準識別和認定老年殘疾低收入人群。建立健全監測體系,充分利用現有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數據庫、殘疾人人口基礎數據庫以及其他相關人口信息數據庫,促進數據整合。同時,補充相對貧困需要關注的各項維度指標,探索建立適應未來貧困治理需要的登記與管理系統。
二是將貧困治理行動與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相連接。進一步提高對老年殘疾低收入人群的保障,重視老年人對健康管理、長期照護等服務的需求,并以農村老年殘疾低收入人群作為重點關注對象,增加公共服務供給。
三是提高老年殘疾低收入人群的幫扶標準和幫扶質量。一方面,吸收借鑒脫貧攻堅時期的有效幫扶措施,根據實際情況,動態調整幫扶對象,將易陷入貧困的老年殘疾低收入人群納入其中;另一方面,除了加強經濟支持外,還需加強健康、社會參與、能力建設等多維度支持與幫扶,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
四是從全生命周期視角加強早期殘疾與困難風險預防。推進全生命周期健康教育,加強老年人慢性病防治與管理,是重要預防手段。將政策關口前移,推動殘疾人在青中年時期的教育、就業等問題的解決,加強風險預防,減少返貧致貧可能。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