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程 楠
“當大家第一眼看到我的時候,都會非常好奇,一個連雙手都沒有的人怎么去做公益?但是我對自己的定義是,即使沒有了雙臂,也要展翅飛翔。”
秉承這樣的信念,羅小小在擔任全國青聯委員、湖南省懷化市志愿者協會副秘書長期間,榮獲了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輕松籌微愛互助站”榮譽大使等多項殊榮。
用腳寫下名字,獲得上學機會
3歲那年,一場觸電事故讓羅小小與死神擦肩而過。面對昂貴的醫療費,他的父母多方求助。經過搶救,他堅強地活了下來,卻永遠失去了雙臂。然而愛心人士的幫助,在他幼小的心底埋下了愛的種子。
在有些孩子眼中,他是“無手怪”,但父母對他的愛卻沒有缺少一分,經過嚴格的訓練,他學會了用腳吃飯、穿衣、寫字。可以生活自理后,他開始向往校園生活。
“在學校里你能自理嗎?你會寫字嗎?”面對這些問題,羅小小自信地用腳拿起筆,寫下了自己的名字。回憶起上學時的點點滴滴,羅小小告訴記者:“在我上中專的時候,有一次和同學外出,手機忽然接收到班主任的信息,需要馬上回復,因為沒有雙臂,我需要蹲下來使用手機,當我再站起來時,發現同學們早已不見蹤影。那時我明白了,這個世界不會因為你殘疾而等待你,只有通過自己努力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于是我努力學習用嘴唇打字,現在我已經能很熟練地用嘴唇打字,和大家順暢地溝通交流了。”
“師傅”眼中的驕傲
“我最要感謝的人是我‘師傅’。”這是羅小小獲得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后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他給了我融入社會并幫助他人的機會。”獲獎時羅小小剛滿24歲,因多年來在志愿服務中表現突出和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突出貢獻,他成為懷化首個獲此殊榮的青年。
2014年,中專畢業的羅小小找工作屢屢碰壁,曾經得到過懷化市志愿者協會幫助的他想到了求助協會會長楊曉軍。
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楊曉軍告訴記者:“當時協會正缺一名專職志愿者,每月1500元的工資很難招到合適的人,我也想給孩子一個機會。”就這樣,羅小小踏上了公益路。
整理文件、項目執行、聯系溝通,協會的這些日常工作,羅小小都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才能完成。
在同事眼中,楊曉軍對羅小小嚴格到近乎苛刻。剛參加工作的羅小小失誤在所難免,不少同事私下勸楊曉軍說:“小小手都沒有了,你干嗎還那么嚴厲?”
“正因為他是我推薦的,要求才會更高。殘疾不是用來博取同情的資本,只有激勵自己不斷奮斗,才能贏得社會的尊重。”在“師傅”楊曉軍的悉心栽培下,羅小小從一名專職志愿者成長為如今的懷化市志愿者協會副秘書長。
守住幫扶“最后一公里”
近日,輕松集團首席戰略官王政在調研指導“輕松籌微愛互助站”相關工作時表示,期待未來可以把更好的慈善資源引進懷化,繼續做好大病醫療救助,助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讓每個家庭都擁有應對疾病的勇氣和力量。
“輕松籌微愛互助站”就是由懷化市志愿者協會、懷化市同心公益服務中心聯合輕松籌于2018年發起成立的。“在大病救助項目中,增加了志愿者走訪核實、組織認證環節,將貧困患者資金使用情況定期反饋給捐贈人,守住幫扶‘最后一公里’的真實性。把關懷送給身患重大疾病、需要較多醫療費且尚沒有足夠能力承擔的患者,幫助他們渡過難關。”楊曉軍說。
在羅小小心中,“輕松籌微愛互助站”是個溫暖的平臺,能幫助因病致貧的大病患者籌款,助其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你是誰?你連手都沒有,怎么來幫我?”面對求助者的質疑,羅小小立馬掏出手機,用嘴唇點開輕松籌平臺,在了解并核實患者準確信息后,他快速協助患者發起了籌款項目。經過短暫的交談,求助者見識到了“輕松籌微愛互助站”志愿者的專業能力。
3年來,羅小小帶領志愿者幫助了上千名這樣的求助者。據輕松集團聯合創始人于亮介紹,截至2020年12月,“輕松籌微愛互助站”項目累計為5328名大病患者籌集善款1.079億元,并入選國務院扶貧辦2020年“志愿者扶貧50佳”案例。
“作為志愿者,我雖然不能直接給予他們金錢上的幫助,但可以通過志愿服務和鏈接愛心資源幫他們走出困境,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氣。”羅小小告訴記者。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