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本報記者 安 娜
一個生命的逝去,總是那么令人感傷。
長久以來,殯葬行業(yè)一直籠罩著一層神秘面紗。有的人因為親朋好友的離去悲痛不已,無暇顧及和了解殯葬程序;有的人受傳統(tǒng)思想影響,談及“死亡”話題時諱莫如深、避之不及。
作為殯葬行業(yè)的龍頭單位,北京市八寶山殯儀館多年來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先后五次舉辦公眾開放日活動,邀請社會公眾走進告別廳、整容室、火化間等場所,詳細了解全流程殯儀服務項目,零距離體驗一線殯葬職工的工作環(huán)境,提升公眾對殯葬行業(yè)的認知度。
2016年,“故人沐浴”服務給公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人們不禁感嘆原來生命可以如此有尊嚴地離去;
2017年,推出的“心語撫慰”“葬禮策劃”等服務品牌,全部由80后、90后擔當重任,讓公眾看到了殯葬行業(yè)的蓬勃朝氣;
2018年,VR技術、3D打印、機器人等高科技與殯儀服務相融合,更為生動形象地展示殯儀服務實景;
2019年,京城首家“生命文化展廳”積極開展生命文化教育。
近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暫停一年的八寶山殯儀館公眾開放日活動重新啟動。這一次,我們探訪殯儀館服務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火化。
1∶4比例打造模型 零距離演示火化全過程
清晨6點,天還沒有大亮,八寶山殯儀館的火化師們已經(jīng)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火化室主任魏童告訴記者,因為火化工作的特殊性,火化室的崗位實行倒班制,保證每天24小時有工作人員在崗服務。“殯儀館工作人員的生活作息與大多數(shù)人不同,通常晚上八九點入睡,凌晨四點多就要起床了。”
與想象中灰暗、陰冷的環(huán)境不同,八寶山殯儀館火化室內(nèi)寬敞開闊、窗明幾凈,幾臺大型火化機器整齊排列著。“此前舉辦開放日時,公眾在火化室只能看到火化設備的外表。今年,我們按照1∶4的比例制作了一個火化機模型。”魏童說。
跟隨著火化師王元元的腳步,記者在火化室東側(cè)的廣場上看到了一個長七八米的火化機模型。只見王元元按下啟動按鈕后,載著微型紙棺的臺車炕面緩緩前行,經(jīng)過火化前廳、火化預備間,最終進入爐體……王元元介紹,這套設備主要是火化室開展帶徒教學、技能傳授所用,模型兩邊采用的是透明材質(zhì),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機器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運轉(zhuǎn)情況等。記者一邊聽著王元元的細致講解,一邊觀察著模型的運轉(zhuǎn)情況,5分鐘左右就完整地觀看了一遍遺體火化流程。
“遺體入爐火化一般需要1小時到1.5小時,為什么會存在時間差異呢?因為逝者的性別、年齡、體重、死亡原因、冷藏時間等,都是影響火化的因素。”王元元說,不管時間長短,火化師都會認真地對待,火化過程中不會使用任何輔助工具,充分踐行尊重逝者、尊重生命的工作理念。
剛剛結(jié)束火化的炕面溫度高達800℃,經(jīng)冷卻至150℃時,會由火化師戴上防護手套對逝者骨灰進行手工撿拾。“有時,火化后的骨灰會摻雜著一些異物,有的是家屬放在棺內(nèi)的隨葬品,有的是逝者身體內(nèi)的醫(yī)療輔助器具。我們承諾的是交給親屬純凈、完整的骨灰,所以這些異物一般不會放在骨灰收納袋中。”王元元告訴記者,如果家屬沒有特殊要求或放棄領取,這些火化殘留物將成為火化室的教學資料。“目前,我們共收集了心臟起搏器、鋼釘、鋼板、心臟支架等300余種火化殘留物。”
保障服務無差錯 火化前后10次核對信息
從事火化工作多年的魏童告訴記者,他有時會被逝者家屬問到這樣一個問題:“怎樣確定我所領取的骨灰就是逝去親屬的呢?”
“為了保障我們的服務不出現(xiàn)任何差錯,逝者遺體從進入八寶山殯儀館開始,到火化后骨灰被親屬領取,總共要經(jīng)過工作人員的10次信息核對。”魏童解釋說。
記者在殯儀館的服務分理臺看到,引導員與逝者家屬洽談相關業(yè)務后,根據(jù)逝者信息生成了兩個一樣的二維碼,一個貼在了逝者的棺木上,一個貼在了逝者火化證明上。“這個小小的二維碼,將成為逝者家屬核對骨灰是否領取正確的重要依據(jù)。”魏童介紹,“遺體火化前,火化室的調(diào)度人員還將打印一個二維碼貼在骨灰收納袋上。其間,各個流程都將對二維碼和逝者信息進行多次核對。逝者家屬領取骨灰時,工作人員要再次對火化證明和骨灰袋上的二維碼進行核對。確認無誤后,才會將逝者骨灰交到親屬手中。”
讓生者放心,對逝者尊重。八寶山殯儀館工作人員對待工作的細致入微和盡職盡責,從一遍又一遍的信息核對上,可見一斑。
據(jù)了解,為了不斷滿足逝者家屬的多樣化需求、打消他們對骨灰準確性的疑慮,八寶山殯儀館火化室今年還推出了“心相隨”銘心牌個性化定制服務。“銘心牌的牌體采用的是高溫耐火的材質(zhì),即使跟隨逝者遺體一同入爐火化,也不會發(fā)生破損和變形。”魏童說。
在火化室的一張工作臺上,記者看到一個個火柴盒大小的灰黑色銘心牌。牌體的正面分別雕刻著十二生肖等圖案,背面平滑留白。工作人員在電腦上輸入指令后,雕刻機器開始進行激光雕刻作業(yè)。不過30秒的時間,本是空白的牌體背面就出現(xiàn)了“八寶山”“云山常做伴”“松柏永為鄰”13個字。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銘心牌背面的文字都是根據(jù)逝者家屬的要求現(xiàn)場定制的,可以記錄逝者家屬在陪伴親人走過人生最后一程時最想說的心里話。
打響藍天保衛(wèi)戰(zhàn) 每年過濾污染物30噸以上
火化機配備單獨尾氣處理系統(tǒng),每年過濾污染物達30噸以上;開發(fā)熱能綜合利用系統(tǒng),將原有火化爐余熱進行回收再利用……提起這幾年火化工作對綠色殯葬、節(jié)能減排、保護環(huán)境等作出的貢獻,八寶山殯儀館的火化師們個個打心底里覺得自豪。
“聽老一輩的火化師傅講,原來的火化設備是非常落后的。遺體火化以后,直接將煙塵排入大氣之中,殯儀館的上空總是灰蒙蒙的。”魏童指著火化室外面的天空笑著說,“現(xiàn)在可不一樣了。您看看現(xiàn)在的藍天、白云。當傳統(tǒng)殯葬遇到現(xiàn)代科技,火化工作也得到了質(zhì)的飛躍。”
然而,能擁有這樣的藍天,其實并不容易。據(jù)魏童介紹,八寶山殯儀館共有19臺燃氣式臺車火化機,現(xiàn)在每一套設備都單獨安裝了煙氣后處理裝置,這個裝置共分急冷罐、噴淋罐、除塵布袋三部分。“在急冷罐內(nèi),通過非接觸式水冷裝置將800℃左右的煙氣冷卻至150℃,降低主要污染物二噁英的產(chǎn)生率;在噴淋罐內(nèi),通過噴注堿液對煙氣進行脫硫脫酸處理,并加注活性炭吸附煙氣中的細小顆粒。此后,我們再通過130個布袋的過濾,最終達到凈化煙氣的效果。”魏童介紹,經(jīng)權(quán)威部門檢測,八寶山殯儀館火化室的煙氣排放標準已經(jīng)達到并超過了北京市地方標準,火化室每年通過煙氣凈化系統(tǒng)收集的粉塵重達30噸以上。“可以說,我們?yōu)楸Pl(wèi)北京的藍天作出了貢獻。”
在加強火化設備環(huán)保改造的同時,八寶山殯儀館又在設備中加入了熱能綜合利用系統(tǒng),將原有火化爐余熱進行回收再利用。這樣一來,火化室產(chǎn)生的熱能,既滿足了“故人沐浴”、整容化妝等日常殯儀業(yè)務的用水需求,又滿足了全館200余名職工每日的用水需求,甚至還實現(xiàn)了冬季館區(qū)1.5萬平方米的有效供暖。“經(jīng)測算,火化室每年提供熱水1.25萬立方米,減少天然氣用量近22萬立方米,節(jié)約電力消耗1.58萬千瓦時,替代了洗浴鍋爐和電熱水器。”魏童高興地說。
加強自身隊伍建設
一切以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為前提
2020年7月,22歲的云小林從北京社會管理職業(yè)學院畢業(yè)。經(jīng)過嚴格的考核,她成為八寶山殯儀館的一名火化師,也是該館近20年來的第一位女性火化師。
“云小林的加入從一個側(cè)面反映出,社會對殯葬行業(yè)的認同度在不斷提升,也反映出,隨著技術含量的不斷提升,火化工作不再是重體力勞動。”魏童感慨地說。
據(jù)介紹,八寶山殯儀館火化室現(xiàn)有一線火化師18人,平均年齡33歲。雖然年紀輕,但大家的專業(yè)素養(yǎng)過硬,所有人都取得了中級以上職業(yè)證書。2015年,在全國首屆火化師職業(yè)技能競賽中,魏童和王元元名列總分第一名和第二名,雙雙獲得特等獎,被評為“全國技術能手”。
在火化室的外墻上,懸掛著每一名工作人員的照片,這些照片排列成了一個“心”形。魏童告訴記者,“心”形照片組合的最外層都是共產(chǎn)黨員。“干事創(chuàng)業(yè)、為民服務,首先在政治上必須過硬。在日常工作安排中,我們不斷深化‘以黨建帶隊建、以隊建促黨建’的思路,充分發(fā)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采取黨員帶群眾‘一幫一、一對紅’的方法,不斷提升隊伍的執(zhí)行力和組織力。”此外,火化室還經(jīng)常組織職工加強對專業(yè)技術的學習。堅持“四個一”的學習制度,即每天早上組織一次交班會,每周組織一次集中專業(yè)技術學習,每月組織一次業(yè)務服務分析討論交流會,每年至少組織一次人員外出培訓。
記者了解到,在魏童的帶領下,火化室多年來先后獲評“北京市民政局技能大師工作室”“北京市技能大師工作室”等,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基礎上,他們不斷深入地開展火化技術、火化禮儀、火化方式、生命文化教育等研究工作。“目前,我們已經(jīng)取得了吸味一體式布袋除塵器、殘灰收納裝置、節(jié)能排煙裝置等6項實用新型專利,還有臺車式火化爐炕面快速冷卻系統(tǒng)、臺車式火化爐骨灰收集器、火化爐爐壓安全控制系統(tǒng)等5項專利通過了初審。”魏童說,“殯葬行業(yè)是一個服務行業(yè),我們的一切技術創(chuàng)新都是以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為前提。下一步,我們將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做好生命文化教育工作,為殯葬行業(yè)的進步和發(fā)展貢獻一份力量。”
作為北京市硬件設施最全、服務層面最廣、業(yè)務數(shù)量最多的殯儀服務單位,八寶山殯儀館每年服務群眾數(shù)百萬人、火化遺體2.5萬具,約占全市火化量的四分之一。這些數(shù)字的背后,是每一位殯葬工作者對這份職業(yè)的熱愛、執(zhí)著和付出……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