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柳 旭 張雨點
9月24日一大早,河北省張家口市懷安縣太平莊鄉流水溝互助幸福院里就熱鬧起來,一輛輛小推車、騾車、三輪摩托車滿載著生活用品和村民們對未來生活的憧憬在小院里穿梭。這一天是流水溝村民集中搬家的日子,從此他們將告別居住了數十年的土窯,住進寬敞明亮的新家。互助幸福院這項暖心工程讓這個空心村、貧困村的村民們有了可期的未來。
告別即將垮塌的土窯
在流水溝互助幸福院門前,記者遇到了正在搬家的王進財和老伴張國蓮。85歲的王進財腿腳不方便,今天特意把親戚叫來幫忙。走進他們的新家,干凈整潔的櫥柜上配好了電磁爐,一陣陣香味撲鼻而來,原來鍋里正熬著八寶粥,衛生間里安裝了熱水器,臥室里沙發、茶幾、雙人床、大衣柜一應俱全,溫暖的陽光透過兩扇大窗灑滿整個房間。說起對新家的感受,張國蓮連聲說“好”。
隨后,記者跟著她來到她家的老房子,這是57年前修的5眼土窯,經過半個多世紀的風雨洗禮瀕臨垮塌。由磚塊堆砌的門洞已經和窯體分離,勉強用木料撐著。走進窯內,張國蓮指著墻體上巨大的裂縫以及大面積剝落的窯頂反復說著:“不結實了,要塌了!”
從張國蓮家出來,記者遇到了她的鄰居王進海。78歲的王進海有4個兒子,由于家境不好娶不來媳婦,有3個兒子都入贅到外省,今天搬家,他把在鄰村當會計的小兒子王明珠叫回來幫忙。由于他家地勢較高,上下通行的路又窄又陡,王明珠只能先用獨輪車把家當運到大路上,再搬上三輪摩托車。王進海的老伴則捧著心愛的豆漿機一步一步從土坡上走下來,小心翼翼地放到車上。裝滿了一車,王明珠就開著三輪摩托把東西運到互助幸福院。
72歲的王進河是個急性子,幾天前他就把行李都搬進了新家,看看就要告別的土窯,想想就要住上的新家,喜悅的心情全都寫在他滿是皺紋的臉上。問起老房子的最大問題,他笑著說“不保險”。由于年久失修,他家的土窯同樣出現了墻體和窯頂剝落的問題。記者問他,為什么不翻修一下或干脆蓋新房子呢?王進河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想是想過,但沒有辦法啊。”
打造安度晚年的新家
“這里手機信號不好,再加上交通不便,要是有個緊急情況,即使打通了電話,救護車也不一定進得來。”張家口市民政局派駐流水溝村第一書記范有泉告訴記者,他們工作組一行三人是2017年開始駐村的,當時村里戶籍人口60戶、120人,目前只剩下26戶43人,其中11戶為空巢老人、8戶為殘疾人、4戶患有慢性病、3戶為特困供養對象,平均年齡超過71歲,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養老。
駐村工作組把情況向市民政局黨委匯報后,局里決定在鄰近的、交通條件更好的大要子水村修建農村互助幸福院,一戶不留,一人不剩,進行整村搬遷,在改善村民住房條件的同時,讓老人們相互有個照應,能夠安度晚年生活,應對流水溝村空心化的問題。
在項目推進過程中,最讓范有泉印象深刻的就是買地。由于村里沒有集體建設用地,耕地上又不能建房,只能買村民廢棄的舊窯,通常一眼窯在當地的價格也就一兩千元,但聽說駐村工作組要買窯,價格一下飆升了十幾倍。經過幾輪艱難的談判,工作組最終以兩萬元的單價從村民手里買了三眼舊窯,但加起來還不到兩畝地,又通過縣里和鄉里協調,將村大隊原來的用地劃給了互助幸福院項目使用,這才湊夠了建設所需用地。
2017年11月招投標完成,轉年開春后動工,互助幸福院不到半年就完工了。考慮到當地海拔較高,冬季異常寒冷,所有房間都安裝了電暖氣,外墻還加裝了8厘米厚的保溫層,既保證讓村民溫暖過冬,又兼顧了環保。在工程驗收時張家口市民政局領導考慮到當地交通不便、經濟落后,村民吃菜做不到現吃現買,提出要為每家修建一個菜窖,方便村民們儲存食品或其他物資。
范有泉告訴記者,現在村民們搬入的是一期工程,項目總投資300多萬元,資金來源主要是省民政廳互助幸福院獎補資金、縣里涉農整合資金等。目前,二期工程也已經竣工,將用于鄰近的另一個空心村的整村搬遷,為解決更多老年人的養老難題提供保障。
開啟村民的全新生活
“人都搬出來了,舊房子怎么辦?”這是記者在采訪中聽到的村民們最關心的問題。
太平莊鄉黨委書記楊慶偉告訴記者,目前采取的辦法是先由集體管理,并將可利用的48畝土地列入復墾計劃,后續將通過有償收購為每戶村民至少帶來一兩萬元的一次性補貼,解決村民的后顧之憂。
據楊慶偉介紹,太平莊鄉17個行政村中有5個是空心村,其中2個村進行了就地整治提升,3個村建立了互助幸福院,流水溝互助幸福院就是其中之一。建互助幸福院的初衷就是為了改善村民生活環境,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在項目推進過程中,最困難的是轉變村民思想觀念,要讓這些和泥土打了一輩子交道的村民,突然離開居住了數十年的環境,告別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難免會有抵觸情緒。但隨著互助幸福院的從無到有,隨著村民們的口口相傳,大家的態度也從最初的懷疑、不認可,到逐漸了解、接受,再到現在的認同、認可,這才讓此次整村搬遷順利完成。
楊慶偉表示,除了收購宅基地,鄉里還協調了當地的生態農業公司通過土地流轉、建立勞務關系等方式盡可能地為村民們增加收入,對于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村民,政府也會做好兜底保障,為村民們在新環境中順利開啟新生活,通過互助幸福院努力讓村民們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最終目標。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