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給馬背上的老人在城市里安個家
——探訪錫林郭勒牧區老人集中養老園區

時間:2019-10-16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盧 芳

  提起草原生活,人們通常想到的都是美麗的風景、馳騁的馬和成群的牛羊。在歌聲與篝火中,從城市到草原旅游的人們總是說,這么自由美好的生活,真想放下一切,在這草原上一直到老。

  在草原上養老真的那么美好嗎?“事實上牧區生活條件還是相對落后,幾千畝草場內見不到一個人,生活起來很不方便。僅就醫來說就非常困難,通常要騎1小時摩托才能到醫院。草原生產條件也特殊,牧民要跟著牛羊轉草場,子女沒有太多時間和精力照顧老人的生活,至于對老人的精神關照,就更顧不上了。”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民政局局長阿立達爾圖說,“基于這樣的現狀,探索一套可行、可持續、可復制,能讓牧區老人安心養老的辦法,是我們這幾年一直在做的事情。”

  形式多樣建園區 一切從老人需求出發

  錫林郭勒盟指導各旗(市、縣)在城市建立牧區集中養老園區,牧區老人自愿申請入住,簽訂房屋租賃協議,收取一定的房屋租金、物業管理費。園區內一套公寓的月租金基本控制在300元以下。在國家實行草原生態補獎政策后,牧區老年人依靠政策性收入,基本上都有了“放下牧場來養老”的條件。對入住的特困老人,政府給予全額補貼。對低收入困難老人給予部分補貼,同時鼓勵有經濟條件的牧區老人自費入住。園區在管理上普遍采取公建民營的方式,政府將園區養老用房的租金全部返還給運營企業,用于園區運行。

  錫林郭勒盟出臺了《牧區養老機構管理辦法》《入住養老機構服務對象政府補助優惠辦法》等文件,從機構可持續運營、入住老人補貼等方面提供了政策保障。各旗(市、縣)政府積極落實投融資、土地供應、稅費減免和建設運營補貼等優惠政策,鼓勵新建園區。也有的地方直接將廉租房劃到民政局名下,作為集中養老園區用房。

  “在集中養老園區建設形式上,我們還是比較多樣化的。”錫林郭勒盟民政局養老服務科科長娜仁其其格對記者作了詳細的介紹。

  養老育幼型,旨在解決老年人進城陪讀養老和后代教育問題。創造性地將育幼融入到養老中,統籌考慮牧區老人養老和進城陪讀需求,推廣經濟舒適、養老適宜和助學適用的老年公寓。牧區老人進城入住養老機構的同時,還可承擔起隔代育幼的責任,給予子女代際支持。

  醫養結合型,旨在解決牧區困難老年群體的醫養問題。支持醫療單位在養老機構設置醫療站點,通過派駐醫師巡診、設立老年人轉診綠色通道等方式,推進養老資源與醫療資源互補互融。

  民俗頤養型,旨在關懷進城牧區老人的“草原情結”。各園區在建筑風格、內部設施等方面盡量體現出牧區生產、生活特征,常年開展小年祭火、祭敖包等傳統民俗活動以及民族歌舞、蒙古象棋等民族特色文體娛樂活動,讓老人們感覺好像還在牧區一樣,消弭了與城市的隔閡感。

  服務全醫療好 “我們將一直留在這里”

  在阿巴嘎旗哈樂穆吉牧區養老服務中心里,民族特色異常濃郁,出來進去的老人們都穿著鮮艷的蒙古長袍,就連活動室里老人們下的棋,都是羊骨做成的。

  其木德老人是哈樂穆吉的黨支部書記兼老年協會會長,老人是被大家選舉上來的,很珍惜大家的信任,工作上一絲不茍,生活上待人實在。這個黨員平均年齡67歲的黨支部,依然不忘發揮功能,發展了一名正式黨員、兩名預備黨員,培養了三名積極分子。其木德老人向記者介紹了園區的大體情況:“我們這里2014年開始運營,是全盟第一個牧區集中養老園區,屬于民辦公助?,F在有425戶,老人604個,陪護的子女195個,上學的兒童179個。我們這里有超市、醫院、文體活動隊,基本上滿足了養老的日常需求。政府還給我們專門買了輛校車,一天四趟接送上學的孩子,方便得很?!?/span>

  米德格瑪大娘最稀罕的就是園區門口的社區醫院,她說:“以前在牧區,感冒一次要騎摩托40公里去看病?,F在醫院就在家門口,我們年輕時生活在草原上,天天騎馬天氣又冷,關節都不太好,好多人60歲就拄拐杖了?,F在蒙醫的針灸、火罐就在家門口,還不對我們收費,聽說這是政府幫我們購買的服務,一年還給我們體檢兩次呢。”

  11歲的阿拉根沙嘎,是個4年級的小姑娘,父母在牧區從事生產。一邊在園區養老、一邊陪讀她的,是她77歲的老奶奶。沒有養老園區的時候,一般都是媽媽陪孩子進城讀書,要在城里租房,會耽誤家里的生產,給家庭帶來了不小的經濟壓力。常年的分居,也讓不少草原夫妻不再如往日親密。為了便宜,進城陪讀都是租平房,冬天燒煤爐時總有煤氣中毒的,很不安全。自從有了養老園區,大多數老人都像老奶奶這樣,一邊養老一邊陪孩子讀書。記者問老人,等到孩子升上初中去寄宿了,她會繼續留在園區養老,還是回到草原呢?聽到這個問題,老人的眼睛看向遠處,喃喃地說:“不回去了,草原上太寂寞了。”

  89歲的老黨員吉仁太、免費入住的低保老人阿優希都已沒有了陪讀任務,但他們選擇一直留在園區,他們說這里有城市的方便,又能和牧民群居互相依靠。這里有30多年沒見面的老同學,有多年顧不上來往的親姐妹,這里有節日時的篝火,有一輩子喝不夠的奶茶:“在這里,感覺好像從沒有離開草原?!?/span>

  讓幸福安老惠及每一位牧區老人

  蘇尼特右旗的幸福家園綜合養老園區入住在即,分為70平方米的兩居和54平方米的一居兩種戶型,可容納280戶居住。走進園區,第一感覺是綠化非常到位,樓間各處遍植花草。樓體是很洋氣的咖啡色,映襯著別致的落地飄窗,電梯入戶,配套齊全,整個園區讓人在視覺上很舒服。

  在蘇右旗一條逼仄的小胡同盡頭,是75歲的老奶奶斯日吉米都日嘎租住了20年的小平房。她在這里陪讀了6個孫輩,而今有的孫女都已經上了大學,老人也將在過幾天搬到幸福家園的新房子里去。“沒去看過,不知道房子好不好,聽說有電梯我挺高興,人老了腿腳不好?!庇浾呋卮鹄先耍骸靶路孔游乙豢炊继婺吲d,好著呢,肯定不會讓您失望?!?/span>

  蘇尼特右旗常務副旗長蒙根颯告訴記者:“幸福家園之后,還有二期牧區集中養老園區投入建設,下一步二期建設中,我們要把失能和半失能牧區老人也包含在內,這也是對我們園區醫養結合配套的一個考驗。一期幸福家園從建設到投入使用,為我們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從配套資金到占地拆遷、園區設計,我們曾遇到了不少難題,但做民政工作,就是要持之以恒,要見招拆招。”

  集中養老模式,為破題牧區養老瓶頸提供了有益探索。目前,4處示范性牧民養老服務機構已投入使用,5處牧區養老機構在建,全盟牧區養老床位總數將達到7472張,但依然面臨著求大于供的形勢。阿立達爾圖表示,下一步他們將在資金籌措上加以改進,大力鼓勵社會資本和民營資本參與牧區養老建設,從政策優惠、改善營商環境入手,鼓勵引導各類社會服務機構向養老園區靠攏:“我們爭取利用2-3年時間,實現牧區養老真正意義上的全覆蓋?!?/span>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10.16)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