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李標洪 通訊員 鄒宛佚) 近日,重慶市渝北區民政局舉辦首屆養老產業招商推介暨產業發展研討會,來自國內外50多家品牌養老企業和多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助推渝北打造養老產業高地。在當天舉行的招商推介會上,渝北區政府、3個街道、3個國有公司與北京安馨養老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等7家企業簽訂9個合作項目,將在普惠養老和社區養老服務方面展開合作,助力養老產業高質量發展。
如何推動渝北養老產業高質量發展,與會代表獻計獻策,充分交流,渝北區也拿出許多“硬貨”“干貨”。渝北區副區長張廣莉表示,在重慶市政策基礎上,渝北區進一步增添措施,完善形成支持養老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特別是既補建設又補運營的“養老補貼八條”,支持力度全市領先。在產業規劃上,養老服務設施布點納入城鄉總體規劃、控制性詳規、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標準,合理設置養老服務設施。在產業用地上,社會資本舉辦非營利性養老機構可以依法使用國有劃撥土地和農村集體土地。利用城鎮空閑廠房等舉辦養老機構,符合《劃撥用地目錄》且連續經營1年以上的,5年內免收土地年租金或土地收益差價,土地使用性質也可暫不作變更。經濟型酒店等非民用房轉型成養老服務設施的,5年內可暫不辦理土地和房產功能變更手續。在財稅補貼上,對自有產權建設的,每張床位補貼1萬元,租賃產權建設的,每張床位補貼5000元;新建市級示范中心,每個平均配套補貼200萬元,運營良好的中心每年補貼不超過30萬元;收住渝北籍老年人的,每人每月補貼300元;新建社區養老服務站每個補貼20萬元,社區養老服務站每年運營補貼不超過8萬元;興辦連鎖養老機構的,每個獎勵10萬元-20萬元。在人才培養上,對參加養老服務技能培訓、創業培訓且培訓合格的勞動者,按規定給予培訓補貼。對長期從事養老護理服務工作的,給予獎勵。
截至2018年底,渝北區60歲及以上戶籍人口已達20.62萬人,占比達20%,已進入較嚴重老齡化階段。近年來,渝北區民政局主動作為,全力驅動發展養老產業,逐步形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目前,共有各類養老設施145個,養老床位6300余張,其中,區級社會福利中心1家,敬老院26家,公辦民營養老機構4家,社會辦養老機構16家,社區養老服務站94個,市級示范社區養老服務中心3個,區級智慧居家養老平臺1個。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