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廣東東莞:突出品牌建設 構建綜合高效社會救助體系

時間:2023-03-28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張偉濤

近年來,廣東省東莞市以強化急難社會救助為突破口,突出“民生大莞家”“莞愛慈善驛站”等民生服務品牌建設,著力構建覆蓋全面、分層分類、綜合高效的社會救助體系,切實兜住兜準兜好基本民生底線。

多部門協作開展綜合救助

居住在東莞市寮步鎮的陳明(化名),因一場意外事故左腿高位截肢,無法外出工作,父母又相繼患上尿毒癥,大額的醫療費用讓一家人生活陷入困境。

寮步鎮公共服務辦了解情況后,立即聯動多個部門并積極對接社會資源,對陳明一家開展綜合救助幫扶。為解決陳明父母高額的醫療費用并緩解一家人面臨的生活困難,寮步鎮公共服務辦協助其申請了4000元醫療救濟金;駐村“雙百”社工協助其申請了“民生大莞家”項目,通過“民生微心愿”為他申請了臨時生活救助金2000元、醫療救助金6000元,并為其鏈接到棉被、油、米、牛奶、面等生活物資,還聯系了愛心企業免費給陳明安裝了價值1.7萬元的假肢輔具。

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東莞市不斷推動打造政府主導、制度設計創新的社會救助體系,建立了由民政部門牽頭,宣傳、教育、公安等32個部門參加的東莞市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協調機制。2020年創建的“民生大莞家”品牌項目,整合市、鎮、村10余個民生訴求收集渠道,對接10余個部門的40余項民生保障政策,形成多部門聯合發力的社會救助工作格局。

針對東莞城鎮化程度高、外來人口多、流動規模大等特點,東莞市先后出臺了臨時救助辦法、急難救助方案,實行社會救助保障標準動態調整、物價聯動、主動發現等機制。同時,不斷推動社會救助提標擴圍,2022年,全市低保標準達每人每月1200元,社會救助范圍逐步擴大至非戶籍常住人口。通過統籌推動基本生活救助與專項救助相銜接,東莞市積極發展服務類救助,將救助內容拓展至醫療救濟、就業扶助、心理疏導、權益維護、服務轉介等。

品牌服務鍛造“全鏈條式”救助

13歲的梁某一家居住在約20平方米的房子里,靠其母親在飯店做服務員的收入維持生計。因梁某一直沒有辦理戶籍,無法就讀公辦學校,加上家庭困難,無法負擔民辦學校的學費,只能輟學在家。東莞市高埗鎮公共服務辦了解情況后,會同公安機關幫他辦理了常住戶口登記,并為其家庭發放了6600元的臨時救助金,幫助其解決學費、生活費等臨時困難。之后,又通過“民生大莞家”項目為其修繕房屋,改善了居住環境,為他提供了一個安全舒適的生活及學習環境。

為及時有效解決困難群眾的需求,近年來,東莞市創建了“民生大莞家” “莞愛慈善驛站”等多個民生服務品牌項目,為群眾提供全方位的救助幫扶。

——以“民生大莞家”為依托,實行“全鏈條式”救助。“民生大莞家”以強化急難臨時救助為重點,對民生訴求通過實時轉派、即時辦理、合理解決、跟蹤問效等流程和環節,實現對原有社會救助政策外困難群眾的應救盡救、應助盡助。項目實施以來,已累計解決“民生微心愿”10萬余條,其中臨時生活救助約占94.5%,幫扶對象中非戶籍人口占比約12.8%。

——以“雙百工程”為抓手,提升專業化服務水平。在全市建成“雙百”社工服務站33個、社工服務點191個,聘用近700名專業社工,為困難群眾和特殊群體提供政策落實、心理疏導、資源鏈接等專業服務。2022年,“雙百”社工累計入戶走訪17.4萬人次,在冊困難群眾和特殊群體實現100%建檔立卡,協助1.75萬名困難群眾享受應有保障政策。

——以“莞愛慈善驛站”為載體,實現服務陣地前移。全市設立103個“莞愛慈善驛站”,通過慈善捐贈物品等方式,為有需要的群眾提供食品、衣物、急救外傷藥品等,確保有臨時困難的群眾得到及時救助。

——以莞愛志愿服務為動力,促進多元參與。成立東莞市莞愛志愿服務促進會,組建60余支莞愛志愿服務隊伍,圍繞基層救助幫扶主題,開展莞愛志愿服務活動2751場次,服務時長超9萬小時。

同時,東莞市積極引導愛心企業參與社會救助,其中,莞愛志愿服務隊伍鏈接387家慈善組織及愛心商家等,為困難群眾提供幫助;“雙百社工”鏈接慈善資金1309萬余元;“民生大莞家”吸引1900余家愛心企業、社會組織及廣大熱心市民加入愛心資源庫。

優化流程精準及時救助

通過對社會救助申請、核查、辦理等流程的優化,東莞市不斷提升社會救助質量和時效,對困難群眾進行精準及時的救助幫扶。

推動一門辦理就近辦。東莞市通過深化“放管服”改革,將低保等社會救助審核確認權限下放至全市33個鎮街(園區),下沉至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受理,由鎮街(園區)經辦機構全面推行“一門受理、協同辦理”。

落實上門核查精準辦。成立市社會救助申請家庭經濟狀況核對中心,對全市低保對象等困難群眾開展入戶核查,做到入戶核查和信息核對兩個100%,確保應保盡保、應退盡退。

建立響應機制快速辦。“民生大莞家”在“i莞家”APP、12345政務服務熱線上開通了一鍵求助,設立推廣專屬二維碼、專屬熱線,制作發布社會救助電子地圖,實現民生訴求“一鍵通”呼應、“一口辦”接收、“一網通”跟進、限時辦理,確保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