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依托人文資源 構建“四有”生活共同體

時間:2023-04-17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民政局黨委書記、局長 鄔益軍

作為江蘇省揚州市的核心區和老城區,廣陵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找準社區治理的焦點、難點、痛點,依托轄區內豐富的歷史人文資源,運用打造古城歷史文化街區的契機,構建“有顏值”“有溫度”“有故事”“有精度”的生活共同體,探索出一條老城區治理升級換代的路徑。

堅持黨建引領

構建“有顏值”的生活共同體

按照“讓古城興起來”的工作要求,廣陵區發揮城鄉和諧社區建設指導委員會統籌作用,織密紅色服務網格,持續推動社會治理重心下移,為創建具有人文特色的基層治理奠定了扎實基礎。

建好紅色聯盟。廣陵區建立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駐區單位、社會組織黨組織等共同參與的區域化黨建聯席機制,組建文昌商圈等一批黨建聯盟,以“專班運作+清單確責+統籌聯動”機制合力推進商圈業態更迭、街區全面改造、民生設施改善等,既聚了人氣,又聚了商氣。

建強紅色根基。針對老城區熟人社會、老年居民多的特點,廣陵區推進“黨建+網格”,吸納退休教師、退伍軍人等黨員骨干力量擔任“紅色微格長”,建立“社區—支部—微網格”三級聯動問題解決機制,實現“微訴求黨員幫忙實現、小矛盾支部商量調處、小問題黨群聯手解決”的良性循環。

建造紅色戰隊。廣陵區依托“三需三聯”工作法,將有專業技能、奉獻意識強的黨員,分類編入145個服務型特色黨組織,開展“五防”檢修、關心關愛等志愿服務,2022年領銜辦理實事285項,服務3278人次,探索出了一條滿足人民期盼、體現廣陵特色的社區治理新路子。

回應群眾需求

構建“有溫度”的生活共同體

為促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廣陵區以歷史文化街區打造、老舊小區改造等為契機,緊扣群眾需求,著力完善社區服務功能,不斷提升社區吸引力承載力,讓“文化味”和“煙火氣”賦能基層社會治理。

統籌謀劃,優化社區布局。廣陵區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增配設施,先后開展3次社區規模優化調整工作,新設福運門、通運等5個社區,合并皮坊街等2個社區,進一步推進服務陣地“物理空間”優化、“服務內容”賦能。

夯實基礎,完善服務功能。廣陵區累計投入1500余萬元,在老城區新建22個1000平方米以上的社區服務用房、39個頤養社區和7個中心廚房,打造親民化、零距離的15分鐘便民生活圈。新倉巷社區醫養結合特色服務、瓊花觀社區“八元助老餐”,為老年人解決生活難題。皮市街社區通過修繕傳統民居建筑、整治街區環境等,解決老城居民“老大難”問題,讓社區的“氣質顏值”與居民的“幸福指數”齊升。

整合資源,做優人文服務。廣陵區以文化內涵為支撐,充分調動多方參與力量,打造“社區+”服務空間,延伸建成327個“網格微家”“連心服務站”和“百姓說事點”等微陣地,讓歷史文化街區活力四射。旌忠寺社區轄區內格桑花、詩魚書院、金木工坊等文藝工作室每年為居民提供免費播放老電影、開辦小魯班課堂等100余場文化惠民服務,老城區居民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精神大餐。

聚焦招才引智

構建“有故事”的生活共同體

廣陵區深挖人才特色,全面推進社區從“治理”向“智理”轉變。

培樹治理“智囊團”。廣陵區在老街老巷,搭建民生茶館、有事好商量、小板凳議事團等平臺。依托東關街、皮市街等歷史文化載體與人脈資源,實施“廣陵名師工作室”申報遴選,已吸引56位名家大師、海歸青年、鄉土人才參與社區治理。樹人苑社區組織老教師、老專家、老模范等成立“銀發生輝顧問團”,每年申辦10件民生實事,成功解決江陵花園小區加裝電梯難題。

搭建治理“新陣地”。廣陵區創新居民線上線下說事、議事、評事平臺,讓上班族也能有效參與社區公共事務。汶河街道“社區通”平臺一個季度受理協商申請78件,辦結率達到83.4%,居民滿意度達到91.2%。豐富居務公開形式,通過微信公眾號、網格群等渠道接受居民監督。

鍛造治理“生力軍”。廣陵區對社區工作人員推行“區招街聘社用”模式,堅持凡進必考、規范統一招錄程序,先后招聘261名高素質年輕化人才。大幅提升社區工作人員待遇,既招得進,又留得住。依托揚州市社區干部培訓學院等資源,累計培養全科社工362名,國家級(助理)社工師持證比例達74%。實施“五名行動”“人才培養工程”等,為社區治理不斷注入人才源頭活水。

緊扣治理創新

構建“有精度”的生活共同體

廣陵區充分挖掘老城區資源,創優工作方法、創新服務品牌,不斷滿足居民對高質精品生活的需要。

推行服務“全科化”。廣陵區提出“全科社工標準化”服務模式,并實現城鄉社區全覆蓋。針對老城區居民的需求,推行“一門受理,全程代辦”的業務辦理模式,將民生保障、穩崗就業、垃圾分類等62項公共服務納入社區網格,提供23項幫代辦服務,做好做細家政、就業、維修等10余類社會服務。

打造治理“新樣板”。廣陵區累計投入400余萬元專項資金,圍繞“五社聯動”“社區營造”等熱點打造30個治理創新項目,培育新興治理主體、拓展資源動員網絡、創新資源動員手段,并形成長效機制。打造“家門口飯碗——社區下崗職工就業創業服務計劃”等10個品牌項目,推動衛生、社教、養老等公共服務項目高品質實施,打造古城保護利用新標桿。揚州文峰慈善基金會助力“爸媽飯堂”“咖啡渣公益”“絲瓜公益”等項目,探索“五社聯動”的社區實踐。

樹立文化“新品牌”。廣陵區整合江上青烈士史料陳列館、曹起溍故居等特色資源,開通“前進汶河”“紅耀古運河”“樂游雙東”“星火皮市”“潮涌曲江”5條紅色精品研學線,深受轄區青少年歡迎。舉辦文創集市和民俗節、“通關文牒”、揚州老照片展,編印全國首部社區志等,打造具有揚州特色的生活美學實境體驗活動,增添了時尚的文化元素,讓古城廣陵更具時代感。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