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以改革創新打造廣州民政新標桿

時間:2020-01-08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張偉濤 通訊員 廖培金

  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全市開設長者飯堂1036個,養老機構醫養結合服務覆蓋率達91%;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要求,率先在全省實現市區兩級未保機構全覆蓋,配齊全市174名鎮(街)兒童督導員和2725名村(居)兒童主任,率先成立廣州市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開通廣州市困境兒童24小時救助保護服務熱線;全市設立村居議事廳2725個,城鄉社區議事工作全覆蓋。

  近年來,廣東省廣州市認真抓好社會救助、養老服務、兒童福利、社會組織、社區服務、黨建等工作,著力推動養老服務、社會救助、社會組織、社區治理和慈善事業等重點領域的改革創新,打造了多項廣州標準、廣州模式,20多項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強基前列”工程夯實民政事業基礎

  圍繞構建“令行禁止、有呼必應”基層黨建引領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廣州民政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深化民政基層黨建“強基前列”工程,大力開展模范機關建設,穩步推進紀檢干部“雙重”管理模式和基層片區綜合監督管理等模式,堅守“責任、安全、穩定、廉潔、道德”五條工作底線,筑牢“基準、基本、基礎、基層、基數”五項發展基石,推動審計、暗訪、巡查等全覆蓋。廣州市社會組織黨建“紅苗工程”被評為全市十大黨建品牌之一。

  發揮黨組統籌協調指導,深入開展“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工作,局領導班子每人每年組織開展課題研究,摸底數、找問題、聽意見、析原因、問方法、明方向、出政策,每年都有課題獲獎,每年都出臺一批惠民良政。加強智慧養老、醫養結合、精神治療、孤棄兒童早期干預等民政領域科技項目研究,推動養老設施、康復治療技術、3D遺體修復技術等成果轉化項目,2019年獲得省、市科技項目計劃主管部門18項科研項目立項。以“專責力量、專業人才、專注精神、專門保障”的模式,積極推進25項民生重點工程。

  重點建設“學習、發現、考察、鍛煉、使用”為一體的干部綜合鍛煉平臺,力促黨員干部在干事創業中擔當作為,在履職盡責中增長才干。自2016年平臺搭建至今,先后鍛煉干部300多人次,一批干部通過平臺的鍛煉提升了工作能力和綜合素質。在組織開展的“民政聯絡專員進村(居)”活動中,從2019年6月至今,首批189名聯絡專員了解社區服務情況累計669人次,鏈接資源57人次,入戶民政對象287戶,參加社區活動275人次,解決困難和問題121件。

  各項民政工作取得新突破

  廣州市委、市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民政工作擺在重要位置來抓,各項民政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民生保障有新力度。連續10年提高社會救助標準,出臺低保低收入、特困供養、臨時救助等政策,強化對低保特困、困境兒童、特殊困難群體的關愛保障,綜合保障水平穩步提升。

  為老服務有新提升。深化養老服務改革創新,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全市73%的養老床位、85.5%的居家養老服務綜合體、95%的長者飯堂、83%的家政養老服務由社會力量提供。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護理站建設加快推進。大力實施為老服務項目,長者飯堂已成為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的民生保障品牌。高齡重度失能老年人照護商業險、“家政+養老”服務、家庭養老床位試點等切實滿足了老年人在家、就近養老需求。

  社區治理有新拓展。2725個規范化居民議事廳覆蓋全市村(居),社區共建共治共享中心建設和“社區隨約服務網上驛站”試點成效明顯,城市社區15分鐘優質生活圈和農村社區30分鐘優質生活圈加快形成。

  社會組織有新活力。實施社會組織品牌戰略,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和科技類、公益慈善類等社會組織,健全社會組織綜合監管機制,社會組織養老服務公益創投被全省復制推廣,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扎實有力。

  全面推動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

  夯實底線民生保障。穩步提高社會救助標準,依據困難類型和困難程度實施差別化、差異化救助,推動社會救助從簡單的生活型、經濟性救助向多維度保障、綜合性服務救助轉變,不斷提升社會救助綜合保障水平。探索推行“互聯網+救助”,暢通社會救助受助和施救渠道。加強臨時救助、前置救助,進一步完善主動發現機制,從源頭減少救助量。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救助,推動政府救助、慈善救助有序銜接。強化殘疾人、困境兒童福利保障,做好“兩兜底”“四保障”,確保一個不漏。

  用心服務老年群體。深入探索“大城市大養老”模式,加大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力度,提高機構、社區、居家養老資源供給能力。鼓勵支持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推動養老服務機構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醫療機構實現簽約服務全覆蓋。深化長期護理險試點,全面落實高齡重度失能老年人照護商業保險,加強護理站建設,讓老年人實現“足不出戶”享受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等專業服務。

  提升基層治理成效。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制定出臺社區(村)公共服務目錄清單,推動構建“令行禁止、有呼必應”基層黨建引領社會治理工作格局。深化城鄉社區協商工作,將社區協商工作向樓棟、鄰里延伸,引導各方力量參與協商實踐,推動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健全充滿活力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以建設城鄉幸福社區為目標,以構建“城市社區15分鐘優質生活圈、農村社區30分鐘生活圈”為抓手,深化創新城鄉社區治理專項改革,高標準建設廣州社區治理綜合示范平臺。

  深化社會組織改革創新。深入推進社會組織黨建“紅苗工程”,做實“黨建強、服務強”雙強共同體工作。深化社會組織品牌戰略,建立健全社會組織有序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體制機制,引導社會組織積極參與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計劃,開展“社會組織扶百村”專項行動。

  深化慈善之城創建。推動《廣州市慈善促進條例》《廣州市志愿服務條例》制定修訂,研究建立慈善信托評估制度,發展社區慈善基金,進一步撬動慈善資源,深入推動慈善與社會工作、志愿服務高質量融合發展。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1.8)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