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雷 耀 通訊員 劉 昊
成立陜西省省級社會組織微黨校,為持續深入扎實推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往深里走、心里走、實里走,搭建工作平臺;省級251家社會組織主動加入脫貧攻堅合力團,全省12個合力團與深度貧困縣開展結對幫扶,確定扶貧項目304個,投入資金1.4億元,切實發揮社會組織脫貧攻堅生力軍作用……
自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陜西省民政廳堅持“四個貫穿始終”,在省級社會組織中扎實開展“強化黨建引領、促進四個服務”活動,推動主題教育成果落地落實。
“參加此次主題教育的,共有110家社會組織、600多名社會組織黨員。重點圍繞把社會組織廣大黨員組織起來、把黨的工作開展起來、把職工群眾凝聚起來‘三個起來’目標要求,加強主題教育組織領導、巡回指導和成果轉化。”陜西省民政廳社會組織黨委書記、副廳長陳軍告訴記者,“以社會組織在服務國家、服務社會、服務行業、服務群眾方面的實效檢驗主題教育成果,為全省脫貧攻堅和追趕超越目標的實現貢獻應有的力量。”
黨組重視 精心部署
著力解決“如何開展”問題
陜西省民政廳黨組高度重視社會組織主題教育工作,精心安排部署。成立由廳黨組書記、廳長郭社榮任組長的主題教育領導小組,召開專題會議動員部署,并在廳系統抽調5名黨員骨干成立主題教育辦公室,制訂詳細實施方案,建立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群,對社會組織黨組織情況進行全面摸底,定期發送主題教育信息和動態,指導主題教育扎實開展。
郭社榮以《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守初心和使命,引導社會組織在全省追趕超越中再立新功》為題,圍繞在社會組織中開展主題教育“為什么”“干什么”“怎么干”三個問題進行交流輔導,勉勵社會組織黨員結合工作實際、提高政治站位,以工作實效踐行初心使命。廳領導還多次帶隊深入各社會組織,調研指導主題教育開展,對存在的問題及時研究分析、幫助整改落實。
省民政廳還從省級4A級社會組織和廳離退休干部中抽調50人,組建12個主題教育巡回指導組,制訂巡回指導方案,舉辦專題培訓,明確指導內容,對社會組織進行全面巡回指導。主題教育期間,省民政廳領導重點督導7家單位,廳社會組織黨委委員定點包抓33家單位,社會組織黨建工作處專人分類抽查40家單位,巡回指導組完成110家單位社會組織主題教育巡回指導兩輪全覆蓋。省民政廳通過督導、包聯、抽查和巡回指導等方式,確保主題教育成效。
明確重點 現場觀摩
著力解決“取得實效”問題
2019年11月,省民政廳啟動“強化黨建引領、促進四個服務”活動,分檢視整改、總結交流和鞏固提高三個步驟進行,配合主題教育同步開展。
各社會組織緊扣“四個貫穿始終”抓落實,學習教育堅持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創新學習方式,鼓勵相近行業領域和人數較少的黨組織一起聯合學習、開展交流、集中研討。調查研究結合社會組織實際,圍繞脫貧攻堅、追趕超越等重點領域進行調研,不斷提高認識,創新方式,提升能力,改進工作。檢視問題針對黨組織發揮作用不夠、軟弱渙散、開展活動不經常、班子配備不齊等問題,突出重點,舉一反三,深刻剖析,為組織生活會的召開夯實思想基礎。整改落實對照問題清單立行立改,逐一銷號,堅持抓工作落實,突出以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社會治理、服務全省經濟建設等工作的實際成效作為檢驗標準。
為鞏固檢視問題成果,規范和提升部分社會組織專題組織生活會的組織流程和會議質量,省民政廳社會組織黨建工作處還以省慈善聯合會黨支部組織生活會為藍本,安排專人到會指導,并組織12家社會組織黨組織書記列席會議、現場觀摩。通過示范助推其他社會組織黨組織生活會扎實有效召開,達到會議主題突出、組織程序規范、剖析問題到位的標準要求,實現推進工作、增進團結的目的,確保社會組織基層組織生活會不走形式、不走過場。
黨建引領 關注民生
著力解決“成果轉化”問題
開展主題教育的同時,省民政廳還重視加強社會組織黨的建設,對照有場所、有設施、有標志、有黨旗、有書報、有制度“六有”標準,規范社會組織黨組織活動場所規范化建設。
集中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采取單獨建、聯合建、依托建、掛靠建、社企聯建、村社聯建等方式提升“兩個覆蓋”,增強社會組織黨建工作覆蓋力。在教育中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真正達到把社會組織廣大黨員組織起來、把黨的工作開展起來、把職工群眾凝聚起來的“三個起來”要求。如省藥品零售行業協會、省綠色生態研究中心,在吳起、禮泉等地開展健康公益行和鄉村生態發展等大型公益活動;省社會組織孵化基地黨支部開展了“不忘初心、助盲同行”活動;省慈善聯合會在鳳縣舉辦“不忘初心——健康扶助送溫暖”捐贈活動等;省企業家協會以黨建為引領,號召全省企業發揮自身優勢,服務全省經濟建設,為全省脫貧攻堅工作貢獻了社會組織的力量。
陜西省民政廳還充分發揮社會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引導社會組織黨員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深化主題教育,注重教育成果轉化,積極服務困難群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牢牢結合民生民政工作實際,緊緊扭住群眾熱切關注的問題,有的放矢、對癥下藥,將教育成果轉化為服務老年人、困境兒童、農村留守人員、低收入家庭、受災群眾等困難群眾的具體行動。省民政廳在扶危濟困、社會治理和慈善捐贈、脫貧攻堅等領域組織開展系列活動100余次,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和使命。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