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19年,全國殯葬領域聚焦群眾關切,深化改革創新,加強制度建設,推進殯葬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朝現代化方向不斷邁進,殯葬領域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能力顯著增強,殯葬事業持續健康發展。中國社會報社《殯葬周刊》編輯部評選出2019年中國殯葬業十大新聞,見證、記錄殯葬事業發展進步的堅實步伐。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為殯葬事業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
2019年4月2日,第十四次全國民政會議在北京召開。會上深入學習貫徹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習近平指出,民政工作關系民生、連著民心,是社會建設的兜底性、基礎性工作。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加強對民政工作的領導,增強基層民政服務能力,推動民政事業持續健康發展。各級民政部門要加強黨的建設,堅持改革創新,聚焦脫貧攻堅,聚焦特殊群體,聚焦群眾關切,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等職責,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新的貢獻。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為殯葬事業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殯葬是群眾關切的重要事項,也是基本社會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堅持改革創新,推進殯葬事業健康發展。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重大戰略部署,為構建“逝有所安”制度指引了方向
2019年10月3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該決定提出,必須健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國家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注重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保障群眾基本生活。建立健全“逝有所安”制度、辦好群眾“身后事”,也是題中應有之義。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為加快完善殯葬領域制度建設、推進殯葬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指引了方向。
民政部等多部門聯合部署開展違法違規私建“住宅式”墓地專項摸排和整治工作
2019年3月,民政部等12個部門聯合部署開展違法違規私建“住宅式”墓地等突出問題專項摸排工作。2019年9月,民政部等9個部門聯合部署開展違法違規私建“住宅式”墓地專項整治工作。目前,專項整治工作已完成。在開展整治的同時,各地堅持疏堵結合、標本兼治,針對問題成因,完善殯葬設施規劃布局,加強公益性骨灰堂(公墓)建設,從保障改善公益性安葬服務供給、加強日常監督管理、改進創新治理方式、推進殯葬移風易俗等方面綜合施策,建立健全規范安葬服務管理長效機制,切實滿足群眾“逝有所安”需求。
全國殯葬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座談會在山東沂水召開
2019年11月28日至29日,全國殯葬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座談會在山東省沂水縣召開。會議總結交流各地殯葬綜合改革試點的經驗做法,分析當前殯葬工作面臨的形勢任務,研究部署下一階段殯葬工作改革創新的思路舉措,進一步推進殯葬事業健康發展。會議公布北京市民政局《打造新模式構筑新機制全力推進長青園自然葬發展》等36個全國殯葬綜合改革試點優秀案例名單,入選優秀案例的試點地區(單位)將充分發揮改革先行、示范引領作用,以點帶面推動殯葬改革和殯葬事業健康發展。
民政部授予10名殯葬系統干部職工民政部最高榮譽獎“孺子牛獎”
2019年3月29日,民政部授予李紹純等30名同志民政部最高榮譽獎“孺子牛獎”,其中有10名殯葬系統干部職工獲此殊榮。同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民政部表彰“全國民政系統先進集體”196個,其中殯葬單位12個;表彰“全國民政系統先進工作者”107名,其中殯葬領域6名;表彰“全國民政系統勞動模范”91名,其中殯葬領域29名。這彰顯了殯葬領域干部職工牢記使命、擔當作為,全面履行新時代殯葬工作職責使命,推動殯葬事業深化改革發展,更好地服務于人民群眾的“逝有所安”需求。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8部門聯合出臺《加大力度推動社會領域公共服務補短板強弱項提質量、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行動方案》
2019年1月2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8部門聯合制定《加大力度推動社會領域公共服務補短板強弱項提質量、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行動方案》。在加強社會福利服務體系建設方面,該方案明確提出,在火葬區尚無設施的縣(市、區)新建殯儀館或公益性骨灰安放設施,對已達危房標準、設施設備陳舊的縣(市、區)殯儀館實施改擴建,對已達到強制報廢年限或不符合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的縣(市、區)火化設備進行更新改造。社會領域公共服務關乎民生、連接民心。補齊社會領域基本公共服務短板,增強非基本公共服務弱項,提升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既有利于加強社會政策兜底保障、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又有助于擴大公共服務有效供給、積極培育發展國內市場,對于新時代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殯葬專業教育取得新進展
2019年10月18日,教育部官網發布《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設置管理辦法》,在相關學校和行業提交增補專業建議的基礎上,教育部組織研究確定9個2019年度增補專業,其中“陵園服務與管理”專業首次進入《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目錄》。過去,殯葬高等職教領域只有“現代殯葬技術與管理”專業,側重于殯儀服務方面的人才培養,新增專業將進一步填補陵園服務與管理人才培養的短板,對殯葬專業人才的精細化、多元化培養發揮重要作用。2019年9月,安徽城市職業管理學院殯葬專業首批38名新生入學。該校今年首設殯葬專業,成為全國第5個開設殯葬專業的高校。
《人民幣圖樣使用管理辦法》禁止在祭祀用品等上使用人民幣圖樣
2019年10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人民幣圖樣使用管理辦法》,自2019年11月15日起施行,原《人民幣圖樣使用管理辦法》同時廢止。其中第四條明確規定,禁止在祭祀用品、生活用品、票券上使用人民幣圖樣。如有違反,由中國人民銀行或其分支機構給予警告,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予以處罰。該規定從源頭上規范了祭祀用品的制作生產,為倡導推行綠色文明祭祀提供了跨部門的制度保障。
全國殯葬信息化建設加快推進
2019年,全國殯葬信息化建設加快推進。落實民政部推進“互聯網+殯葬服務”部署要求,14個省份已基本建立省級殯葬管理服務信息平臺,6個省份正在建設。絕大部分已建省級平臺實現了與殯儀館和經營性公墓聯通,云南省部分地區實現了省、市、縣、鄉、村五級聯通;部分省級平臺實現了與民政系統內部婚姻、低保、殘疾人兩項補貼等數據共享;有的省還實現了與公安、人社、衛健等部門數據共享。地方殯葬信息化建設亮點紛呈,比如“上海市殯葬服務平臺”通過百度“官網認證”,市民可獲得權威、精準的官方動態、機構查詢、白事指南;云南省經營性公墓審批和年檢、遺體異地運輸審批、部分農村公益性公墓管理等實現網上辦理;浙江省打造身后“一件事”“一站式”服務平臺,并與“浙政釘”服務應用全貫通;江西省殯葬信息化納入全省政務服務平臺“贛服通”建設重要內容。
民政部發布14項殯葬類行業標準
2019年12月12日,民政部發布17項推薦性行業標準,其中包括《殯葬服務機構安全管理指南》《遺體收殮運輸衛生技術規范》《遺體整容操作技術規范》《遺體冷凍柜通用技術條件》《突發事件遇難人員遺體處置技術規范》等14項殯葬類行業標準。以上行業標準自2019年12月12日起實施。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