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鵬程
“要突出抓好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政工作重要指示論述精神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切實把中央的各項決策部署轉化為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12月28日至29日在京召開的全國民政工作會議上,民政部黨組書記、部長李紀恒語重心長地說,“用民政部門的‘辛苦指數’換來老百姓的‘幸福指數’、黨和政府的‘民心指數’。”
民政事業關系民生、連著民心。筑牢民生兜底的最后一道防線,是國家賦予民政部門的神圣使命。時刻用民心這把尺子來丈量,廣大民政人甘為孺子牛,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民愛民、勤勉擔當,努力書寫人民滿意的“答卷”。
老齡化形勢高速發展,讓養老服務變成“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民生事業。聚焦脫貧攻堅,關愛老年群體、老年家庭,事關億萬百姓福祉,事關民政高質量發展進程。億萬老年人出了什么題,如何答好這份“答卷”,各地民政人或許最有發言權。
“三人行已有一老”,大城養老亟待破題。上海市民政局局長朱勤皓透露,養老服務擺在全市“老小舊遠”民生工作之首。當前,268家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180家長者照護之家、700多家社區日間服務中心、1000多家老年助餐點、1700多處睦鄰互助點,構建了覆蓋城鄉社區的養老設施“骨干網”,將8大類24項養老服務嵌入社區,讓老年人原居安養變為現實。
作為老齡化率高居全國前列的江蘇省,始終聚焦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江蘇省民政廳廳長呂德明告訴記者:“江蘇始終把保障基本養老服務放在優先位置,以優質供給和有效監管,努力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到2020年,江蘇每千名戶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數有望達到40張,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更加健全,“15分鐘養老服務圈”讓老年人獲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強。
人口大省河南省,老年人口接近1600萬,規模與一個中小國家相當,在推動養老高質量發展上不遺余力。“2018年,河南省政府投入20億元用于社區設施改造,其中民政主導實施使用9.4億元。60%以上的省級福彩公益金用在養老上,226萬80歲以上老年人領到高齡津貼。省財政準備拿出32億元,對全省已建成養老服務機構按照每平方米1000元標準進行補貼,每張床位補貼3000元,同時按照入住老人比例購買社會服務。”河南省民政廳廳長鮑常勇如數家珍地說。
時值歲末,各版本養老“答卷”紛紛亮相。
2019年,養老服務部際聯席會議踏上新征程,北京、浙江、山東、江西、重慶、四川、甘肅等多個省份在社區養老設施規劃建設上再上層樓,多個城市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如火如荼展開,大城養老開足馬力,農村養老迎頭趕上,養老院服務質量和綜合監管水平齊步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數”水漲船高……
“要積極做好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相關工作,加快健全養老服務體系”,針對養老服務政策落實中的難點堵點,李紀恒部長在本次大會上要求,找準問題癥結,制定政策清單,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解決突出問題,推進市場化改革,激發養老服務發展活力。同時,要在解決“有沒有”“夠不夠”的基礎上,深刻回應“好不好”“優不優”問題,積極滿足群眾期待。
各地民政部門負責人紛紛表示,將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不斷提升養老服務政治性、群眾性、時代性和協同性的認識水平,著力滿足老年群體的新期待,讓自己的“辛苦指數”轉化為老年人的“幸福指數”。
展望2020年,全國養老服務將重點抓現有政策的執行落實,推動農村養老提質增量,加大養老服務綜合監管的力度。
上海市將著手把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納入養老服務體系,夯實養老服務支付基礎;江蘇將家庭養老支持政策作為突破口,探索適老化改造、帶薪照護假、舒緩服務、時間銀行等多管齊下;遼寧民政將聯合省財政部門合力發展社區養老,將55%以上福彩公益金用于支持養老……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十三五”能否完美收官,“十四五”如何順利開局,2020年是關鍵中的關鍵。參加全國民政工作會議的代表表示,要深刻對標對表,立足戰略發展全局,把民政各項發展指標、規劃任務和重大項目放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程中考量,奮力書寫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可以預見,養老事業的發展必將成為最突出的亮點之一。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