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馮 佳 通訊員 沈 慧
她,1.51米的身高,看似柔弱,卻被居民稱作“鐵娘子”。
她,2018年查出肺癌,切除部分肺,大家不讓她干重活累活,但她說:“能早期發現并做手術,是幸運的。如果不能為群眾做點兒事,寧愿不當社區干部。”
從新冠肺炎疫情警報拉響那一刻,她連軸工作在防控一線,與居民擰成一股繩,眾志成城,在忙碌和祥和中共同守護起美好家園。
她,就是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城南街道錦繡社區黨總支副書記陳霞云。前不久,陳霞云被江蘇省委宣傳部表彰為“江蘇最美防疫先鋒”,作為唯一入選的社區工作者,成為全省15萬城鄉社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
帶著“殘缺”的肺,堅守抗“疫”一線。她說:“我是黨員,關鍵時刻怎能做逃兵。”
“霞云,這次疫情形勢很嚴峻,傳染性很強,你肺不好,還是不要到一線去了。”1月22日,接到上級要求排查小區外來人員通知后,社區書記鄭重地對陳霞云說。
一聽書記說不讓她上一線,陳霞云急了:“書記的關心我明白。小區人員情況我清楚,摸排防控工作量大,這個時候多一個人就多一份力量。如果大家都能行動起來,就一定能用最快的時間戰勝疫情。更何況,我是一名黨員,又是社區的副書記,關鍵時刻怎么能做逃兵?放心,只要我們認真做好防護措施就沒事!”
從2004年陳霞云入職社區工作至今,每天早晨最早到單位的總是她;作為社區有名的工作狂,2018年被查出肺癌早期,手術后3個月她就開始上班。同事心疼她,勸她回去繼續休息,她卻不答應,反而苦口婆心地勸起同事:“社區工作者就是為群眾服務的,你們不要把我當成病人,我還想繼續為大伙兒干點兒事呢。”
社區疫情防控開始后,得知街道統一印制了宣傳海報,陳霞云第一時間趕過去,四大捆、近百斤的宣傳畫,二話不說就開始搬運。她將海報堆放到電動車前面,挺直腰桿兩腿夾著海報慢慢騎回社區。到了社區,由于宣傳海報頁面光滑,無法戴手套張貼,陳霞云就徒手張貼,等460張海報貼完,陳霞云凍得通紅的手上也劃了好幾道口子。
防控開始后,許多居民打電話,有舉報違規開業的,有提供外來人員線索的,陳霞云最多的一天接到100多個電話,到后來嗓子都快說不出話了。
“陀螺”似的工作,陳霞云沒有抱怨過一次,相反,她把這一切都當成了動力,“我相信,只要我們不停下腳步,堅守在抗‘疫’第一線,病毒必將遠離我們的社區和每一位居民。”陳霞云笑笑。
一根小吊繩,拉近黨群鄰里情。她說:“我守護的不僅僅是一個社區,更是我們的家人。”
錦繡社區是老小區,共有1266戶、近5000人。在防控中,陳霞云發現,小區雖然居民總數不算多,但因老年人居多,防控意識淡薄,喜歡聚集打牌、下棋,防控宣傳尤為重要。
陳霞云就每天過去看一看,及時勸導大家回家。也有人表示不理解:“你管得太多了吧?我們在廣場上下棋又沒妨礙別人!”“我們都沒去過武漢,就一起下個棋,就會得肺炎了?”
陳霞云聽了也不生氣,笑著說:“新聞上可說了啊,潛伏期有14天呢,現在正是春節返鄉期間,傳染風險還是不小的。再說了,天這么冷,你們待在外面下棋,萬一著涼感冒就麻煩了。你們平時說孩子們忙不回家,現在他們都在家,還不抓緊這個機會好好陪陪他們……”在陳霞云“喋喋不休”的半勸半哄中,老人們都回了家。
在錦繡小區進行全面管控后,社區將小區分為6個片區,陳霞云主動申請包干最大的一個,共13棟樓400多戶。小區樓層最高的是五層,一棟樓有四個樓道,最多的一天,陳霞云跑了4棟樓,爬了1760個臺階。
有一天陳霞云爬樓給住五樓的陳奶奶送“出入券”,陳奶奶從家里拿出水果送給她:“非常時期,就不請你進門喝水了,吃點水果補充點兒營養。”“當時心里一暖,眼淚不由自主就下來了,覺得我們做得再苦再累也值得。”陳霞云動情地表示,“社區就是我們的家,我守護的不僅僅是一個社區,更是我們的家人。”
居民們知道她身體不好,爬樓吃力,十分心疼她。錦繡小區10戶居家隔離的居民,想出了“吊繩運送”的點子。到了“送貨時間”,只要陳霞云在樓下喊一嗓子,吊繩就從陽臺緩緩降下,等她裝完菜,再晃晃悠悠地提上去。一根繩子,兩頭是愛,一頭是陳霞云對居民們的關心,另一頭是居民們對她的感謝。
一摞民情日記,記滿千件為民事。居民說:“有她在,我們放心。”
陳霞云有一摞厚厚的民情日記,密密麻麻記錄了她這16年來為居民辦的一件件事實,粗略算來已有上千件。
每天走在社區里,陳霞云總會樂呵呵地和居民打個招呼,深得大家的喜歡,時間長了,居民們都把她當成家里人。每次遇到事,總是想跟陳霞云說道說道。社區有活動,只要陳霞云在群里說一句,大家紛紛響應。
之前,社區需要招募一批固定的網格員,陳霞云把這個消息發到社區黨員群里,僅僅過了幾天時間,24個網格員就都確定下來了。有了大家的共同協助,今年社區的疫情防控工作才能更好地開展。
錦繡社區有一位失明的老太太,和兒媳婦、孫女生活在一起,生活困難。陳霞云經常自掏腰包買生活用品送上門,還組織志愿者為老人的孫女輔導功課。
受陳霞云的影響,老人的孫女小湯去年也成為一名社區工作者。疫情防控期間,小湯沖在一線。“陳書記教我很多方法,比如怎么去勸導老百姓不聚集,怎么高效有序地組織外來人口普查等,讓我這個‘新兵’很快進入了角色。”小湯說。
把自己當成一束光,溫暖照亮他人,這就是陳霞云。居民老姜在微信里說:“這么多天,我總能在小區門口看到她堅守一線,踏踏實實地將防控工作落到實處。有她在,我們放心。”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