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朱婕妤
荒灘戈壁上,他們仰望穹宇,為“兩彈一星”事業奮斗終身。
綠水青山中,我們飲水思源,深深銘記他們的豐功偉績。
10月15日,在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55周年紀念日即將到來之際,“兩彈一星”老基地故土封存儀式在浙江安吉龍山源“兩彈一星”主題文化園舉行。
這場紀念活動意涵豐富,參與者云集?;顒佑砂布h民政局主辦,安吉綠郡安城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承辦,湖州市民政局、安吉縣委宣傳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兩彈一星”歷史研究分會、浙江省殯葬協會、中國“兩彈城”、郭永懷事跡陳列館等予以支持。
■ 禮贊新中國成立70周年,弘揚
“兩彈一星”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兩彈一星”精神激勵和鼓舞了幾代人,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一定要一代一代地傳下去,使之轉化為不可限量的物質創造力。
傳承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正是安吉龍山源營造“兩彈一星”主題文化園的初衷。
上午9時許,來自北京、上海、杭州、南京、湖州、寧波等地近200位“兩彈一星”親歷者相約而至,走進安吉龍山源“兩彈一星”主題文化園。中國科學院院士賀賢土、“兩彈一星”元勛于敏之子于辛也受邀參加本次活動。
今天的“兩彈一星”主題文化園被紅色裝點,道路兩旁,金菊吐蕊,鳥兒叫得格外歡暢。
上世紀50年代,黨中央作出發展中國“兩彈一星”事業的偉大決策,全國各地數十萬名科技工作者、大學生、解放軍戰士、干部、工人陸續奔赴戈壁沙漠、深山茂林,用智慧、熱血和青春年華譜寫我國尖端技術發展的光輝篇章。
如今,“兩彈一星”的親歷者已步入暮年,他們手拉著手再次集結,一起回憶激情燃燒的光輝歲月。
9時50分,“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贊歌……”這首輕快而情感至深的《我和我的祖國》被精神矍鑠的老年合唱團唱響。熟悉的旋律縈繞耳畔,來賓也情不自禁和著旋律齊聲吟唱。
賀賢土代表“兩彈一星”親歷者致辭說:“這場盛大的活動把曾經工作在‘兩彈一星’戰線的老同志們聚到一起,封存‘兩彈一星’老基地的故土,推出‘兩彈一星’奉獻者故事集。這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義舉,我們支持安吉龍山源把‘兩彈一星’主題文化園建設好,將老同志創造的‘兩彈一星’精神傳承下去、發揚光大,也寄語后來者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span>
■ 什么是“兩彈一星”精神?在《光輝印記》人物故事集中找到答案
活動上,《光輝印記——兩彈一星親歷者故事》一書發放。
書里,40位“兩彈一星”親歷者講述了令人難忘的人生故事。他們中有機構負責人、有科研專家、有工程技術人員、有解放軍指戰員、有教師……都無一例外地把自己的青春奉獻給了偉大的“兩彈一星”事業。
40個生動故事向人們講述了什么是“兩彈一星”精神——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登攀。
40個故事,充滿精神力量,將成為后輩人心中的一盞明燈。
來自寧波的袁興鈞女士陪同父親參加此次活動。她的父親袁椒培把一生都奉獻在了青海金銀灘,直到1993年退休才回上海。袁興鈞說:“父親今年80多歲了。60年前和父親一同戰斗過的老同志,有的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如今健在的每一位老人都是一本愛國主義教育活教材。這一代人的奮斗經歷,要讓更多年輕人知道,尤其是我們作為他們的子女,更要了解他們的故事,傳承他們的精神?!?/span>
記者問袁椒培老人,當初怎么被選去參與“兩彈一星”的事業的?他幽默風趣地說:“我們單位可能覺得我這塊料好用?!?/span>
■ 一塊蘑菇云模樣石頭的來歷
10時55分,“兩彈一星”親歷者捐贈儀式開始。“兩彈一星”科研工作者陳國泉向安吉龍山源贈送了一枚宛如蘑菇云模樣的石頭。
這塊石頭是陳國泉40多年前在四川梓潼工作時,無意間在潼江發現的。因為它形狀特別,像一朵騰空而起的蘑菇云,陳國泉將它保存至今。
陳國泉還清楚地記得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時的場景?!澳鞘?964年10月16日15時,只見一個大火球仿佛火紅的太陽,‘轟’一下躍出了地平線,遼闊的戈壁灘上,出現閃光、火球、煙團、蘑菇云,伴隨著轟隆隆的巨響和狂風,四周通明雪亮,壯觀無比?!?/span>
陳國泉說道:“輝煌的‘兩彈一星’事業,培育了一批批輝煌的‘兩彈一星’人。我非常有幸參與其中,感恩黨和國家的栽培,感恩艱苦奮斗的時代?!?/span>
而且,陳國泉夫婦很中意安吉龍山源景色優美、人文豐厚的環境,加上對綠郡公司的專業化服務也非常認可,有意把人生百年后的歸宿選在這里。每次來參加完活動,他們夫婦二人都會去墓區里走一走、看一看。
■ 一封公開信和三行小詩
“同學們,聽吧!祖國在向我們召喚,四萬萬五千萬的父老兄弟在向我們召喚,五千年的光輝在向我們召喚!”“回去吧!讓我們回去把我們的血汗灑在祖國的土地上灌溉出燦爛的花朵?!本G郡公司工作人員深情朗誦朱光亞《給留美同學的一封公開信》,將現場來賓帶回那個激情澎湃的年代。
隨后,《我的祖國我的家·愛與生命的告白》三行小詩頒獎儀式舉行。此前,綠郡恒業聯合都市快報社、杭州市養老事業促進會、舟山晚報社發起三行小詩征集活動,他們走進上海、杭州、舟山和湖州四地社區、養老院、老年社團,用兩個月時間征集了上千首小詩。活動現場,3位朗讀者以三行小詩吟誦出普通人對于祖國的熱愛、對家人的感恩、對生命的感悟。
綠郡恒業總經理池西坪說:“我們希望在綠郡人文紀念園里,既有家國精神的傳承,也有百姓生活的淳樸寫照。‘兩彈一星’故事集、三行小詩活動及詩集,都是我們倡導保存生命文化的方式。我們正在倡導和推行‘留印、留言、留物、留影、留聲’五留服務,以更豐富的形式保存更多人的生命故事、人生文化。”
■ 把“兩彈一星”老基地故土封存于“脊梁”雕塑下
自2017年起,綠郡團隊就著手老基地故土采集工作,他們奔赴青海、梓潼、馬蘭、廣德等8個地方采集土壤。
11時5分許,“兩彈一星”老基地故土封存儀式舉行。賀賢土、數名來自老基地的代表以及于敏之子于辛,在300余名現場來賓的見證下,將來自8個老基地的故土封存于主題雕塑“脊梁”基座保護罩內。
綠郡公司安吉龍山源負責人黃模敏說:“安吉龍山源‘兩彈一星’主題文化園開建以來,綠郡公司團隊每位成員都在思考怎么建設好主題文化園,3年來一直在腳踏實地做這件事。我們重走了‘兩彈一星’路,取回了8處老基地故鄉土;我們去綿陽、北京、上海、合肥等地采集了近2000位‘兩彈一星’奉獻者手印,將來做成宏偉的‘兩彈一星’奉獻者手印墻;我們與40位親歷者一起撰稿,推出‘兩彈一星’故事集,等等。在政府的指導下,在‘兩彈一星’親歷者的幫助下,我們一定可以打造出一座令人矚目的‘兩彈一星’主題文化園?!?/span>
■ 對曾經奮斗的戈壁灘致以永遠的生命禮贊
“兩彈一星”親歷者金允朝向記者講述了核試驗基地艱苦的工作環境。特別是進試驗場區執行任務時,住的是帳篷,喝的水是苦澀的,還要斗風沙。金允朝說:“能參與核試驗,是光榮的使命,是擔當、是責任,再苦再累也值得?!?/span>
“除了為‘兩彈一星’事業作出開創性貢獻的科學家們,還有許多默默奉獻了一輩子的工作者們,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光榮也屬于他們?!苯鹪食f。他的戰友王書培,就是在帶領幾名戰士開挖試驗坑道時因一氧化碳爆炸而犧牲,留下年輕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
“安吉龍山源在‘兩彈一星’主題文化園的打造上下足了功夫,他們的服務用心、貼心,讓我們找回了珍貴的記憶。對曾經奮斗的戈壁灘,我們致以永遠的生命禮贊。安吉龍山源‘兩彈一星’主題文化園,也是我們生命中的‘戈壁灘’?!苯鹪食f。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