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讓鄉村從外到內美起來
——河北省保定市鄉村治理見聞

時間:2019-12-25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周 亮

  鄉村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治理主體多元、治理內容復雜、治理方式交織,就如一臺鄉村社戲,生旦凈末丑、梆镲鼓鑼胡,必須指揮得當、協調有力。在河北省保定市農村,記者真切地看到治理帶來的嶄新變化,也從中品出了基層干部和老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激情和智慧。

  干部“紅綠點”百姓“紅黑榜”

  齊村鎮位于曲陽縣西北部山區。近年來,該鎮圍繞脫貧攻堅,實施了萬畝光伏、萬畝核桃、萬畝棗樹、萬畝生態林等整村連片扶貧開發,打造現代農業山地園區。從貧困鎮到全國聞名的“光伏小鎮”,齊村鎮黨委書記牛建亮告訴記者,全鎮的快速發展要從實施“三力三治”說起。

  “‘三力’就是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力、黨員代表帶動力、社會組織影響力,‘三治’就是村民自治、依法治村、以德治心。”牛建亮介紹。

  就拿提升基層黨組織領導力來說,以前,鎮里組織黨員學習,開會一個小時了人都到不齊,“這樣的小事都做不到,更別提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帶領百姓脫貧了。”牛建亮說。

  為改變這一現狀,在市、縣兩級的指導下,該鎮在鎮干部和村“兩委”中實施激勵清單、負面清單、問責清單“三單”管理。激勵清單包括13項內容,完成一項記1個“綠點”;負面清單包括18項內容,違反一項記1個“紅點”;問責清單11項內容,觸犯任何一項即是底線,啟動問責程序。“紅綠點”與鎮干部、村“兩委”的工資待遇掛鉤。

  在店上村公示欄的“紅綠點”臺賬上,村支書李新法就有一個“紅點”。他撓著頭尷尬地向記者解釋道:“雖然我請假不在村,但仍應該按時召集在村黨員學習,這個‘紅點’記的就是我組織學習不到位。”還好,在給村民用無煙煤換有煙煤的過程中,李新法組織得當記“綠點”,與“紅點”抵消,算是將功補過。

  “在鎮政府的會議室里,整整一面墻貼著各村村委的‘紅綠點’,很有震懾力。”牛建亮說,“現在,村干部清楚哪些能干、如何干,哪些是‘高壓線’,既知道了工作方向,又規范了行為。”

  與村里黨員干部“紅綠點”相呼應的是村民“紅黑榜”。

  齊村鎮每個村都組建了鄉賢參事會、百姓議事會、紅白理事會和道德評判團、法律顧問團、百事服務團“三會三團”,把自治、法治、德治變成了村民更容易理解的方式。村民“紅黑榜”就是一種延伸。

  小口頭村有兩家人結了“梁子”,家族勢力較大的那家就把另一家的路用石頭樁子堵上了,導致其進出家門非常麻煩。村干部多次上門做工作也沒能徹底解決。“三會三團”組建后,評議的第一件事就是這兩家的矛盾。

  堵路一家態度強硬,不聽法律顧問團調解。百姓議事會和道德評判團評議后,決定將他家送上“黑榜”。沒想到,一個月后,堵路一家主動找到村委,提出不堵路下“黑榜”的要求,“‘黑榜’太丟人了,影響兒子娶媳婦。”見堵路一家的態度軟下來,“三會三團”乘勝追擊反復做兩家人的工作,終于把多年積怨化解了。

  “紅榜”展現真善美、勤德能,“黑榜”公示臟亂差、惡懶散。“村民參與村級事務、自身事務的評議,不但讓他們獲得更多歸屬感,也讓他們能夠見賢思齊、見不賢自省。”牛建亮說。

  “以前村里路邊、樹蔭下全坐著人拉呱(聊天),現在都積極求發展。村里建起服裝廠后,留守婦女實現就近就業。”李新法指著忙碌的流水線和火熱的勞動場景告訴記者,“現在做的都是給淘寶購物節供的貨。”

  “一年多來,‘三力三治’從雛形到基本成型,從試點到全面推開,優化了鄉村治理結構,積聚了鄉村發展后勁。村容村貌整潔、有序,民風家風和諧、文明,村民心態健康、向上,成為齊村鎮新農村的標志。”牛建亮說。

  北方古樸村落疑似江南秀美水鄉

  小橋、流水、人家,紅磚、白墻、綠樹,這幅江南水鄉的美景,竟然出現在寒冬時節的保定市競秀區大激店村。同樣出現在這個村莊并讓記者不停贊嘆的,還有與大激店村3000年歷史文化巧妙融合的特色民宿、九畝竹院、匠人空間、現代美術館、相聲茶館和文藝咖啡館。

  這古樸與時尚、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村莊,正是競秀區農村社區治理“一村一社區一品”的落地實踐。

  在統籌城鄉發展中,競秀區根據保定市相關安排部署,按照規劃同步、建設同體、實施同覆、發展同向、保障同效的工作思路,全面啟動農村社區建設,被河北省民政廳列為全省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區。大激店村作為試點區的試點村,把黨建和富農作為突破口,利用自身文化歷史優勢,在保護原村原貌古色古香的基礎上美了鄉村、富了村民。

  村黨支部書記張東河是黨的十九大代表,他深刻認識到基層黨建的重要性。為了強化村“兩委”的作用,大激店村規定所有村干部必須坐班,村集體額外補貼工資;根據村規民約編寫《大激店村管理手冊》,細化村干部、在村黨員、村民和企業商戶、群眾自組織的責任義務,保證村務管理長效性;實施網格化管理,充分發揮在村黨員和村民代表的作用;重金獎勵考上一本大學的本村學生,給回村創業人員提供無息貸款,為村莊發展匯聚人才;吸收青年黨員加入村“兩委”,用待遇留人、情感留人、事業留人,打造了一支有責任、有活力、有干勁、有戰斗力的隊伍。

  “村里有任務需要全員支持時,小到自掃門前雪,大到燃氣入戶改造,無論是干部還是百姓,大家真的是一呼百應。”80后大激店村村委委員李飛說,“火車頭跑得快,大家自然都想跟著進步。”

  正和李飛做著交流,一條清澈的河流映入記者眼簾。

  “這是百草溝河。我們村自然環境得天獨厚,三面環水,水道長2200米,在歷史上就是重要的交通要道,這一灣水便是我們的金飯碗。”李飛介紹,以前,村里的生活廢水直接排到河里,不僅污染了水源,還嚴重影響了村里的環境。2013年,張東河帶著全體村干部和村民清理河道,同時整治村內衛生,實行村民包片管理,開始大規模植樹造綠。“如今,我們村的綠化率達到65%,‘死’水變‘活’水,更變成‘財水’。”

  水清了,環境好了,投資者自己找上門。在充分尊重、保護特色民俗文化的前提下,大激店村與河北云鄉居集團合作,流轉村內民居和部分集體建設用地等資源,打造了“網紅打卡地”——由20多間風格各異、別具一格的民宿組成的耕讀民宿群。

  “今年上半年,來我們村旅游的人已超過20萬,耕讀民宿的預訂都排到了2020年。現在,我們的村民既是農民、工人,還是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股東,更是民宿房東,全村年人均收入都超過了2.6萬元。”李飛自豪地說。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12.25)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