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山東省民政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第十四次全國民政會議部署,按照民政部和山東省委、省政府要求,擔當作為、狠抓落實,全力推動山東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
不忘初心展現民政使命擔當
山東省民政廳成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和專門辦公室,制訂工作方案,廳黨組先后8次召開會議,研究制訂學習計劃、問題清單、專項整治、基層調研、征求意見等工作方案,并結合民政實際,確定了一批實踐載體,確保主題教育始終沿著正確方向推進。同時,專門制訂廳黨組學習教育計劃和配檔表,副處級以上黨員干部全部制訂個人學習計劃,先后舉辦學習教育培訓班、全省民政局長培訓班,共開展集中學習32次、專題交流研討12次。
山東省民政廳多渠道廣泛征求基層民政部門和服務對象意見建議,結合“問政山東”問題整改,派出16個調研組,采取“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匯報、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層、直插現場”方式赴16市,實地調研鄉鎮敬老院988家、農村幸福院1910家,梳理問題和整改意見127條。在此基礎上,廳黨組及時召開調研成果交流會,推動成果轉化。并部署開展了農村低保、民政扶貧、養老服務質量、社會組織管理、殯葬服務等領域的一系列專項整治行動,較好地解決了社會救助錯救漏救、養老服務質量不高、殯葬散埋亂葬和違規建設大墓豪華墓、社會組織監管不到位等突出問題,達到了消除點上問題、建立長效機制的目的。
通過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全廳黨員干部的理論武裝進一步強化,工作作風進一步轉變,“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形成了十多項制度成果,落實了一批為民實事,真正讓基層和群眾感受到了主題教育帶來的新變化、新氣象、新成效。
社會組織管理制度改革見成效
山東省民政廳持續加強黨對社會組織的領導,印發《加強省管直接登記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建設意見》,組織省管社會組織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扎實推動黨建示范點創建活動。出臺《關于優化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服務的十條意見》,落實四類社會組織直接登記政策,持續深化社會組織領域“放管服”改革,開展流程再造,減少蓋章和表格填報數量一半以上,實現社會組織各項業務網上預審和辦理,受到社會廣泛好評。
加大力度規范涉企收費,對318家行業協會商會收費計劃進行公示,今年全省降低收費9316萬元。全面推開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目前有3052家行業協會商會完成脫鉤,占任務總量的75%。全年共打擊整治217家非法社會組織,并對近兩年未參加年檢的作出警告處罰75件,撤銷登記處罰51件,“雙隨機一公開”抽查省管社會組織102家。
山東省民政廳還積極引導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實施“雙百扶貧”“鄉村振興”“跨省幫扶”三大行動,111家省管社會組織與省派第四輪第一書記開展對接幫扶,96家省管社會組織與省派“萬名干部下基層”鄉村振興服務隊開展對接聯系。爭取中央財政資金30萬元、省級資金2500萬元,加大對社會組織的扶持力度。
多層次養老服務滿足新期待
推動出臺《山東省養老服務條例》,預計明年上半年發布。近日,省政府辦公廳還印發了《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了今后三年全省養老服務發展的思路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
今年,全省共新建城市日間照料中心287處、農村幸福院646處,新增專業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組織213家,全省日間照料中心、農村幸福院、居家社區專業養老服務組織總數分別達3650處、1.05萬余處、1169家。開展農村老年人相對集中居住養老試點工作,積極推進養老周轉房和農村幸福院建設。省財政安排1.6億元,在4個市和20個省定貧困縣開展試點,今年計劃建設養老周轉房3737套,目前已完成主體建設3429套、正在建設308套。青島、日照2市被列為全國第四批社區居家養老試點單位。
開展2019年全省養老院服務質量專項行動,整治安全隱患,市縣民政部門全部設立并公開了監管投訴電話,全省養老機構重大安全隱患整改合格率達97.7%。省級開展養老服務與管理人才培訓班45期,培訓4500人,成功舉辦第三屆全省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競賽、全省首屆養老服務校企合作對接會。聚焦農村幸福院閑置浪費、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配建、養老機構服務質量等短板,陸續出臺養老服務設施等級評定、規范農村幸福院建設和運營管理、加強養老服務設施規劃等政策文件,進一步補齊工作短板,提升養老服務質量。
社會救助兜底保障脫貧攻堅
今年以來,山東省持續完善社會救助統籌協調機制。近日,經省政府常務會議研究同意,省政府印發了《關于統籌完善社會救助體系的指導意見》,著力統籌社會救助制度、完善工作機制、整合救助資源、提升服務能力,構建兜底保障長效機制。同時,成立由省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的山東省社會救助工作領導小組,形成救助工作合力。
省民政廳還聯合省財政廳、省殘聯等部門修訂了《山東省最低生活保障管理辦法》,進一步完善生活困難家庭重度殘疾人“單人保”等政策規定,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納入低保范圍。目前,全省共有城鄉低保對象129.5萬人,城鄉低保平均標準分別達到每人每月575元、431元,各地農村低保標準全部保持在省定扶貧線以上;城鄉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相關標準均較去年有了較大幅度提高,2.9萬名不能自理特困人員實現集中供養,集中供養率達48%。山東省民政廳還深入開展農村低保專項治理,深化社會救助領域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專項整治,切實維護困難群眾合法權益。
今年,山東省進一步提升臨時救助水平。指導各地在鄉鎮(街道)全面建立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實行小額救助由鄉鎮(街道)直接審批。前三季度,累計支出臨時救助資金1.55億元,救助7.7萬人次。
山東省民政廳還在全省組織開展了社會救助領域制度創新試點工作,指導青島市城陽區、德州市臨邑縣積極參與“全國社會救助綜合改革試點”。深入推進社會救助“放管服”改革,印發指導意見,開展社會救助審批權限下放改革試點,優化簡化審批流程,壓縮審批時限。
社區治理服務創新持續推進
山東省民政廳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實施意見》,提請省政府成立了城鄉社區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定期研究工作重大事項制度。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推動各地建立三崗十八級社區工作者薪酬制度。
在全省開展“一窗受理、全科服務”模式試點,16個試點單位順利完成試點任務。指導煙臺市芝罘區和濱州市濱城區申報成功第四批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建立完善省級實驗區培育孵化機制。
出臺《關于加強村民委員會規范化建設的意見》,明確10項重點工作任務。配合組織部門把受過刑事處罰、存在“村霸”和涉黑涉惡等問題的人員清理出村干部隊伍,同時補齊配強。指導各地認真貫徹落實《山東省村務公開條例》,目前,全省已有113個縣(市、區)制定了村務公開目錄。
兒童福利保障撐起藍天
今年,山東繼續提高孤兒和重點困境兒童基本生活費標準。機構養育孤兒、社會散居孤兒和重點困境兒童基本生活費省定標準分別達到每人每月不低于1400元、920元、500元,均比2018年提高200元。全省共保障孤兒9880人、保障重點困境兒童1.2萬人。升級“福彩圓夢·孤兒助學工程”項目,為符合條件的孤兒每人每學年發放1萬元助學金,全省共資助1446名孤兒安心讀書。同時,不斷提升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水平。全省共在冊登記農村留守兒童7.7萬多名,在監護、就學、落戶等方面建立了長效機制。對兒童福利機構集中養育孤兒的殘疾和入學情況進行了全面核查,522名適齡未入學兒童已納入學籍管理,接受義務教育。
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工作的實施意見》,將父母具有重殘、重病、服刑在押、強制隔離戒毒、失聯等十種情形的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納入保障范圍,明確按照與孤兒保障政策相銜接的原則發放基本生活補貼。
基本社會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深入推進殯葬改革,提請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倡導移風易俗推動綠色殯葬建設的指導意見》,加快推進公益性公墓建設。今年新建成并投入使用公益性公墓1995處、公益性骨灰堂150處;實施節地生態安葬10萬多人。全面推廣沂水惠民禮葬經驗,全省實施了遺體運輸、冷藏、火化、骨灰臨時寄存等基本殯葬服務惠民政策。
推動慈善事業健康發展,引導慈善組織積極參與抗災救災。“利奇馬”臺風期間,全省各級慈善組織依法募集善款超3000萬元,服務受災群眾10余萬人。目前,全省持證社工達2.8萬余人,注冊志愿者1040萬人。
山東省民政廳還提請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的通知》。今年,全省共救助流浪乞討人員2萬多人次,推動783名長期滯站人員落戶安置。
依法做好婚姻登記管理服務,推動婚姻登記規范化建設,婚姻登記機關開展免費頒證服務和婚姻家庭輔導。部署開展婚姻登記規范化建設突出問題自查整改活動,堅決杜絕違規收費現象。(本版文/圖由山東省民政廳提供)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