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通訊員 趙宇新
浙江省桐鄉市烏鎮管家社會服務中心(以下簡稱“烏鎮管家”)是烏鎮的一家社會服務機構。不論你是小區業主、退休干部還是熱心群眾,只要有心為社區治理添份力,都能報名成為“烏鎮管家”?!盀蹑偣芗摇弊尅肮荛e事”變成名正言順的事,營造出了“公共安全,人人有責”的氛圍。
在這場抗“疫”戰斗中,這支擁有4000余人的隊伍,借著對村(居)民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積極參與走訪摸排,提供居家觀察服務,勸說“宅家”休息,做好小區封閉式管理,在抗擊疫情的人民戰爭中作出了重要貢獻。
微網格體系的全域化防控
烏鎮鎮政府在每個村、社區都成立了“烏鎮管家”管理小組,全鎮108個網格中建立164個管家站,劃分出381個聯絡小組。
打好疫情防控主動仗。烏鎮在原有108個網格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細化,建成由947名微網格長組成的防控網絡體系。“烏鎮下轄26個行政村、4個社區,地域面積廣、人口多,疫情摸排工作量大面廣,微網格啟用后,充分發揮了群眾力量,針對重點人員建立起了‘一人一檔’信息系統,織密了群防群治的疫情防控網。”“烏鎮管家”聯動中心主任張常春說。目前,全鎮947個微網格長主要是轄區內的中心戶或黨員,也是“烏鎮管家”的志愿者,他們不僅工作認真負責,而且非常熟悉轄區情況,便于開展群眾工作。
今年63歲的俞元生是烏鎮第四網格的一名微網格長,也是資深的“烏鎮管家”。他所在的微網格內的南宮社區銀杏公寓有36幢居民樓,而他也是該小區的一名住戶?!袄蠌埌?,最近有沒有出去旅游啊?有沒有去過湖北呀?”“最近這段時間,這附近有沒有從外地來的人?”從大年三十起,俞元生就開始在自己的微網格內走訪摸排,向大家宣傳疫情防控知識,登記相關信息。在摸排過程中,一對小夫妻主動告訴俞元生曾在幾天前去過湖北旅游,在俞元生的勸說下,小夫妻很配合地主動居家觀察。
和俞元生一樣,“烏鎮管家”吳小美也是一名微網格長,她負責社區吳家浜新村的26幢居民樓。今年1月底的一天,她在小區走訪時發現了一輛湖北牌照車輛,立即向網格長匯報。通過相關信息查詢,他們找到了車主。原來,車主一家前幾天剛從湖北來到桐鄉,吳小美勸他們進行居家隔離觀察,并加了他們的微信號。此外,吳小美還在由社區醫生、村干部、居家醫學觀察人員組成的“3+1”微信群中與居家醫學觀察人員開展日常聯絡,幫他們采購蔬菜及其他生活必需品,切實讓居家醫學觀察人員安心居家。
從網格到微網格,處處都有“烏鎮管家”的身影,他們與包干聯系的居民緊密聯系,時刻關注各家情況,特別是家里外來訪客情況、家庭成員外出情況和身體情況,做到小事了如指掌、大事層層上報。同時,“管家”們還開展疫情知識的宣傳,對群眾提出的意見建議,確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處置情況有反饋。在“管家”們的帶動下,烏鎮開展群防群治、聯防聯控,取得了良好效果,實現了網格排查全覆蓋、嚴防死守全時段、連心服務全方位。
開放式小區的封閉式管理
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開放性小區因人員流動性大、居民出行方便,給排查和防控工作帶來巨大困難。“烏鎮管家”充分發揮志愿者人數多、涵蓋范圍廣等優勢,在開放式小區內通過志愿者自治的方式,實施封閉式管理,為群眾撐起“保護傘”,為防控擰緊“安全閥”。
銀杏公寓是烏鎮較大的開放式小區,有居民500余戶,其中還有不少新租客。伴隨著“三返”高峰的來臨,疫情防控任務壓力增大?!盀榱诵^人員健康,本小區現實行封閉式管理,憑出入證進出小區,出門請戴好口罩……”銀杏公寓門口的大喇叭里循環播放著這段錄音。這是該小區的“烏鎮管家”錄制的,在他的號召下,小區只留一個出口實行封閉式管理,同時發動200多名業主自主報名加入小區自治管理的隊伍。
在報名參加小區自治管理的業主中,很多都是退休在家的老人。他們每天排4班,每班由3個“管家”負責執勤,從早上7點到晚上10點,對進入小區的人嚴格把控,沒有出入證的一律不準進入小區?!靶^是我們自己的家,把好小區的門,就是守護自己家人的平安健康,所以我們覺得這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
與此同時,桐鄉市烏鎮民宿行業協會的會員們也紛紛加入到“烏鎮管家”的志愿者隊伍中,“大年初一開始,每天有30多名‘烏鎮管家’志愿者會分組、分片區對鎮內的511家民宿進行摸排和統計,察看是否營業、是否有人值班、是否有游客滯留等?!眳f會會長周華鋒說,“志愿者們還號召各民宿負責人,將庫存的口罩捐贈給防疫一線的工作人員,目前已募集到1千多個口罩。”
主動出擊,有力擔當,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防控戰中,“烏鎮管家”的會員和志愿者們眾志成城,用自己的行動筑起“疫情防控墻”,守護平安家園。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