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偉 丁 潔
“燕博,鄭東(化名)的‘爸媽’打電話了,他們非常感謝你為孩子做的一切。現在,孩子過得很好。”日前,河北省廊坊和諧之家的主管黃莉華給河南省鄭州市兒童福利院社工燕博打來電話反饋消息。鄭東是燕博辦理涉外收養的一個孩子,從事兒童收養工作以來,像這樣的電話,燕博經常會接到。每當此時,他心里總是暖洋洋的、美滋滋的,一種成就感油然而生,更加堅定了他“圓孩子一個夢·幫他們找一個家”的使命。
為孩子找到家,是他奮斗的初衷
2008年5月,燕博大學一畢業就踏進了兒童福利院的大門,從事護理工作。那段經歷令他至今難忘:全天圍著孩子,喂飯、洗澡、剪指甲、洗衣服、換尿布、洗床單……對一個剛畢業的毛頭小伙來說,這一切需要很大的勇氣。但他堅持下來了,到現在還有許多孩子記得他,“小不點”華雙早已長大,每次見到他,老遠就喊著“燕爸爸”跑過來撲到懷里。
2008年底,因工作需要,燕博被調入收養科,負責兒童收養工作,自此,他就釘在這個崗位上12年。那時候,福利院的收養業務剛起步,對他這個新人來說,收養知識、工作經驗更是一無所知。沒有借鑒,燕博就對照模板邊干邊學邊摸索,省民政廳、市民政局、收養中心來回跑,不停地電話咨詢,從規范工作程序、完善收養材料等方面入手,做好調查筆錄、綜合評估、材料收集等,漸漸地,他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12年來,他先后為660多名孩子找到了新家。提起這些孩子,他如數家珍,清楚地記得每個孩子的狀況,辦公室、檔案室都堆滿了兒童收養的檔案材料,兒童生活相冊裝滿三個檔案柜。同時,福利院收養工作多次得到上級領導點贊,連續多年受到省民政廳通報表彰。
得到孩子的認可,是最好的回報
力求為收養家庭提供可靠翔實的兒童信息,讓更多孩子都有機會得到“父母”的愛,是燕博多年來一直追求的目標。林蔭小道上,戶外活動時,他總抓住一切時間和護理員、社工聊孩子近況,向醫護人員、康復師了解孩子身體和心理情況,給孩子照相、拍短片……老遠處,孩子們看到總會跟他大聲打招呼,他心里暗暗高興,孩子們的認可,是對他最好的回報。
福利院里的孩子情況特殊,特別是在辦理收養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各類突發狀況,資料補交、護照辦理、家庭融合等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每當這時,燕博總會第一時間出現,多方聯絡,協調幫助解決。高新(化名)在廣州領事館辦理簽證時,需要補交治療材料,而當時恰好是元旦,當天辦不下來,就只能等到節后了,家長顯得異常著急。燕博接到電話后,立刻駕車趕回單位,找出孩子原始檔案,掃描整理后發了過去,解了燃眉之急。
周末加班、公休假調整、錯過午餐、每周二協助收養家庭辦理護照簽證……這些都成為他的工作常態,一年52周,周周如此,但他甘之如飴。
對家人愧疚,是他說不出的痛
“這些年,對妻子、兒女關心不夠,好在他們都理解我,支持我的工作。”他清楚地記得,婚假度蜜月時,他加班準備收養兒童檔案材料;愛人懷孕時,總是自己挺著大肚子產檢;女兒生病時,忙前跑后的身影都是媽媽。
有一次,女兒打疫苗,途遇大雨,打不著車,妻子只能抱著女兒擠公交車,回到家就打電話對他嚷:“你就那么忙。學習你不管,打針你也不來。我一個人容易么。”燕博也很難受。事后,妻子平靜下來,對他解釋道:“不是故意發脾氣的,那時候心里很難受,想發泄一下。以后還是要以工作為重,家里有我呢。”妻子的暖心話語瞬間暖到了他。
2020年春節,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闔家團圓的生活。春節前,福利院就實行了全院封閉、人員閉環管理,接到通知后,燕博告別妻子、孩子,第一時間趕到單位,自愿加入戰疫隊伍中。在抗疫的時光里,除了繁重的護理任務,還要戰勝對家人的思念。吃過晚飯,給女兒打個視頻,聊聊天,剛滿半歲的兒子在視頻中沖他微笑,嘴里發出“啊啊”的聲音;夜深人靜時,翻開照片,看看女兒、瞅瞅兒子,心里就有了繼續向前的動力。
如今,一切都已過去,燕博的生活工作重回正軌,他又積極投入到收養工作中,用愛為孩子營造安全港灣,用行動踐行著“圓孩子一個夢·幫他們找一個家”的初心使命。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