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疫情之中,感謝有你們的堅守

時間:2020-04-15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社區防控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對社區工作者給予肯定。近日,習近平總書記給武漢東湖新城社區全體社區工作者回信,再次肯定城鄉廣大社區工作者在疫情防控斗爭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向他們致以誠摯的慰問,并勉勵他們為徹底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再立新功。

  社區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線。社區雖小,但關乎抗“疫”全局;社區工作者雖平凡,但作用舉足輕重。在疫情最為嚴重的湖北省,社區工作者的身影出現在每一個角落。他們盡職盡責、堅守崗位,是信仰堅定的戰士,是毫不畏懼的逆行者,是默默無聞的奉獻者。他們用自己的辛勞和奉獻織就了抵御疫情的嚴密防線,為抗擊疫情作出了重要貢獻,付出了巨大犧牲。為此,本期《致敬戰疫人物》專欄刊發一組來自湖北省的城鄉社區人物報道,專門向湖北省城鄉社區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


“鐵娘子”三淌熱淚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湖北省十堰市武當山特區太極湖街道桑樹廟村文書劉元霞處事干練、大膽潑辣、作風過硬,而被譽為“鐵娘子”的她,也有潸然淚下的時候。

  “感動”的淚

  1月23日,武當山特區疫情防控阻擊戰全面打響。當時,桑樹廟村在村的村干部僅有治保主任田志林、信息員王萍和劉元霞三人。劉元霞雖“官”不大,但在村“兩委”中任職時間最長,她主動扛起疫情防控重擔。

  劉元霞每天起早貪黑,敲著銅鑼走村串戶宣傳疫情防控形勢和防護措施,勸導村民不出門、不串門、不聚餐。組建村疫情防控微信群,把村里會用手機的人都拉進群里,第一時間推送特區通告、科普知識。

  正月初三,已累得喘不過氣來的劉元霞,在微信群里抱著試試看的想法,發出“召集令”。很快,一支由村“兩委”干部、村黨員、村醫、志愿者、扶貧工作隊員等33人組成的“五位一體”疫情防控戰隊迅速集結到位,分別擔負起路口值守、環境消殺、宣傳發動、體溫測量、后勤保障等村級疫情防控職責。

  “疫情不退,我絕不后退。”“平常沒在村里,讓我為父老鄉親們盡一份力吧。”“別怕,天塌下來,我們一起頂著。”……聽著大家的鏗鏘誓言,劉元霞哽咽了,再也控制不住感動的淚水:“有你們做后盾,咱村一定能打贏這場戰役!”

  “委屈”的淚

  “劉文書,我年前來襄陽女兒家過年,帶的特效抗癌藥品已服用完了,襄陽沒有賣的,我的身體這兩天已有明顯不適,也不知道路還要封控多久,我怕回不了家了……老家還有一個療程的藥,要是能有辦法送過來,我一輩子念你的恩情……”2月4日晚,一條求助短信讓劉元霞的心揪了起來。

  這是村里低保對象熊某發來的,她已經與肺癌抗爭整整5年。

  為此,劉元霞找到13家快遞公司的電話,一個個撥打求助,可都答復“沒有營業”。

  “要不我帶著藥品去找領導幫忙想辦法?實在不行,你送我去特區疫情防控指揮部碰碰運氣?”劉元霞不甘心,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丈夫余浩軍。“疫情這么嚴重,你還要往街上跑,家里還有兩個孩子,你都不為她們想想?”劉元霞與丈夫發生爭吵,委屈的眼淚不爭氣地流了下來。

  擦干淚再向前。第二天一早,劉元霞提著藥品找到領導,說明來意。武當山特區紀委書記肖群高度重視,第一時間協調郵政局,想方設法把藥品給患者送去了。

  兩天后藥品送達,劉元霞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愧疚”的淚

  “我家有兩個女兒,大的15歲讀初三,小的剛8歲。”提及家庭,劉元霞的聲音都變小了。

  疫情防控期間,劉元霞負責全村事務,丈夫余浩軍負責村民生活物資的代購、分送及卡口值守。

  “這段時間,早上走時孩子沒有醒,晚上回時她們已經睡了。”3月10日小姑娘過8歲生日,劉元霞出門時還惦記著中午為孩子做碗生日面,可碰巧村里的獨居老人李某珍不小心摔傷了,她跑前跑后把老人送往醫院。晚上回到家時,看著熟睡的孩子,頭發亂蓬蓬的,圓圓的小臉上還有一道掛著傷疤的血跡……劉元霞抱起孩子失聲痛哭。

  劉元霞是母親,也是女兒。公公肺癌晚期,一人獨居在鄰村。年前,本想接老人一起居住,可老人為不拖累年輕人,沒同意。

  受疫情影響,村與村之間的道路封控。劉元霞和丈夫又有“公務”在身,根本走不開。

  “我不是一個好妻子,也不是一個好媽媽,更不是一個好兒媳,虧欠家里的實在是太多了。”劉元霞泣不成聲。

  “疫情防控不獲全勝決不輕言成功,在繼續抓實抓細疫情防控的同時,我們還要積極謀劃村級產業發展。”談及未來,劉元霞立即來了精神。

  擦干眼淚,繼續前進……

  ▲社區工作者為孤寡老人送生活物資。

  ▲社區工作者向居民群眾宣傳武漢解封后小區封控管理政策。


勇士沖鋒到最后時刻

  2月19日下午,湖北省漢川市經濟開發區東方紅村47歲的黨支部委員謝詩橋在配送完村民生活物資后,因勞累過度引發中風倒在了村防控指揮部辦公室。

  面對疫情,他身先士卒、沖鋒在前

  在新冠肺炎戰“疫”打響之時,謝詩橋主動協同東方紅村“兩委”班子成員成立疫情防控指揮部,并擔任指揮部副組長。

  他主動請纓負責入戶排查等工作,僅用3天時間就排查完全村260戶、1114人,“不落一戶,不漏一人,不斷一天”。對于武漢返鄉人員,謝詩橋每天都會按時上門測體溫、關注身體狀況。

  面對群眾,他耐心宣傳、積極勸導

  疫情發生伊始,許多人沒有意識到疫情的嚴重性。為加強宣傳、提高認識、減少流動,謝詩橋手拿小喇叭,身著紅馬甲,深入群眾了解情況,聽取意見和訴求,耐心做好疫情防控知識宣傳。

  看到出門閑逛和沒戴口罩的村民,他總是不厭其煩地勸阻;對不明疫情嚴重性的村里老人,他總是耐心宣傳疫情防控知識。每天巡邏結束,他嗓子都是嘶啞的,有時連話都說不出來。

  面對任務,他勇于擔當、連續奮戰

  在村值守卡口時,謝詩橋牢牢堅守在崗位上,對每個進出人員詳細登記、測量體溫、詢問事由,不符合條件的一律不予放行,為全村人民筑起一道堅固的防線。

  足不出戶的日子長了,很多村民都有采購生活必需品的需求。謝詩橋和其他村干部及志愿者團隊協作,主動承擔起此項工作。東家要米,西家要油,張家要雞蛋,李家要買藥,他都積極幫村民采購。

  從1月21日開始,謝詩橋一直戰斗在抗“疫”一線,像陀螺一樣不知疲倦地運轉。去世前幾天,他常感到頭暈,村支書勸他休息幾天,他還說“不要緊,我當過兵,身體好著呢……”2月19日下午,村里一位老婆婆問:“橋橋每天給我們送東西都蠻快,今天怎么到這時還沒來?”老人不知道的是,謝詩橋剛回到辦公室后,突然后腦疼痛難忍,直接栽倒在地上……

  在抗擊疫情的戰斗中,謝詩橋是一名勇敢的戰士,始終沖鋒在一線、戰斗在一線。他充分發揮了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守護了村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他的生命定格在這個春天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湖北省遠安縣嫘祖鎮青峰村是全鎮任務最重的村。村黨支部書記周祥軍舍下身患重病的愛人,沖在一線,干在前面,從動員部署到排查摸底,從卡點值守到物資配送,到處都有他忙碌的身影。

  疫情發生后,青峰村建立了村干部包組、組長包保責任人、包保責任人包戶的三級聯防責任體系。第5組和第6組人口最多、難度最大,并且有的村民住在山上、交通不便,即便身患乙肝不能過度勞累,周祥軍還是將這兩個組劃分給自己。白天,周祥軍挨家挨戶給村民測量體溫;晚上,他又在村內巡邏、值守。從早到晚,他一心撲在了工作上,顧不得自己的身體,也顧不得患病的妻子。

  疫情期間,為表達淳樸的村民對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持,周祥軍發動大家捐菜,得到了村民的積極響應。2月19日中午,村民捐贈的蔬菜裝袋完畢后,周祥軍隨即跟縣里相關單位聯系運輸車輛。當天16時40分左右,縣民政局運輸車輛到達青峰村,裝車后仍剩余兩噸多蔬菜。

  看著滿地清洗干凈、整齊裝袋的蔬菜,周祥軍下定決心,“這些蔬菜都是村民的心血,等到第二天就不新鮮了,不能辜負了老百姓的一片心意,一定要想辦法送出去。”在與各方溝通后,周祥軍聯系了本村有廂式貨車的超市老板陳教春,連夜一起將剩下的蔬菜送往縣中醫院。出發之前,妻子建議他第二天白天再送菜,他卻堅定地說:“明天還有明天的工作,今天可以做完的事決不能拖。”

  誰曾料到,在運送途中貨車發生了意外,周祥軍的生命永遠定格在50歲。

  心系群眾是周祥軍的鮮明底色。“疫情期間老百姓不能出門,我們要比平時更加關心群眾。”周祥軍常常這樣對村組干部說。青峰村六組村民但望堂因開顱手術后遺癥,全身抽搐不止。接到電話后,周祥軍立即放下碗筷,陪同村醫一起上門量血壓、查體征、做檢查。因缺少鎮靜劑無法治療,周祥軍隨即聯系卡口值守人員,由但望堂的兄弟將他及時送往鎮衛生院接受治療。

  青峰村患有精神疾病的村民余正培從小路走到定林村,被卡口值守人員發現。周祥軍得知后,馬上開車將其接回家安置。村民吳邦玉類風濕關節炎病情加強,全身腫痛難忍。周祥軍二話不說,直接開車將其送往鎮衛生院進行治療。

  即便是人生中的最后一個電話,周祥軍仍在情掛著村民。二組村民謝長春不小心在家摔倒,后腦勺血流不止,正在裝蔬菜上車的周祥軍接到電話后馬上安排代購員谷定偉送他到鎮衛生院治療。在途中,谷定偉接到了周祥軍詢問具體情況的來電,沒想到這竟是周祥軍人生中的最后一通電話。

  “待在家里,不要外出串門,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別人負責。”青峰村六組組長宋繼成回憶,周祥軍經常勸阻愛串門的村民。在六組宜保公路邊,居住有60多戶村民,老百姓經常在路上聚集,防控難度大。周祥軍每天都去給老百姓做工作,勸返路上行人,并安排人員加大巡邏力度,由8個黨員和村民代表每天檢查,有異常情況立即向他匯報。

  在周祥軍的帶領下,青峰村疫情防控工作穩扎穩打,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得到了保障。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青峰村都沒有出現一例疑似和確診病例。


她是居民主心骨

  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人們的生活節奏。為了社區安寧,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區西山街道落駕坪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李云鳳始終戰斗在抗“疫”前沿。她巾幗不讓須眉,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社區女書記的初心使命。

  舍小家 顧大家

  李云鳳在社區工作已有十多年了,自三年前擔任社區黨委書記后,她的工作更忙了。居民們常這樣說:有事找云鳳,她是我們的主心骨。

  疫情暴發后,李云鳳推出社區防疫“三步工作法”。一是做實“硬封控”。對轄區進行全封閉、全管控、全巡查,封閉16個進出道路,由下沉干部24小時值守卡口。二是摸排“全方位”。白天帶領社區工作人員逐家逐戶上門登記,晚上看燈核查、不漏一戶。三是“軟服務”。每天為1360多戶居民提供電話微信服務,為他們采購運送生活必需物品。她還時刻關注社區的獨居老人、殘疾人、重疾患者等特殊群體,先后優先為他們發放生活物資6批次。

  肩并肩 心連心

  針對居民生活物資供求緊張的問題,李云鳳通過各種信息渠道,每天與社區工作人員和志愿者一起代購蔬菜米面,分裝成統一蔬菜包,掃碼支付并精確送達居民家門口。

  落駕坪社區有12名病人需要定期透析。為了統籌兼顧,她詳細了解這些病人的透析時間,根據周期和醫院預約情況對12名血液透析病人進行合理安排。病人家屬看在眼里、記在心上,一封封飽含真情的感謝信送到社區。

  3月10日,一位79歲的居民胃病復發引起低燒。李云鳳接到電話后,立刻將老人送往醫院。傍晚6時,老人檢查完后,李云鳳聯系社區工作人員端來了熱氣騰騰的湯面。醫院在場的工作人員都發出感嘆,這位老人有福氣,還有人送餐。旁人笑著問:“這是你親爺爺吧,對他真好!”李云鳳笑了:“社區居民都是我們的親人。”聽到對話后,老人的眼睛濕潤了。

  為保障社區居民在防疫期間的安全,李云鳳每天要接聽幾百次電話,卻無暇顧及自己的家人。有一次居民請她代購藥物,她突然想到母親的降壓藥和降脂藥可能也缺少。這時母親才告訴她,降血脂藥早在十天前就沒了。擔心她太忙,沒忍打擾。李云鳳聽后深感對家人的愧疚。

  勇擔當 守陣地

  李云鳳不僅是社區的“守門員”,還是居民的“服務員”,更是抗“疫”攻堅的“戰斗員”。面對疫情嚴峻形勢,她召集社區黨委成員、社區黨員志愿者,商議防疫方案,細化防控責任,啟動應急防疫工作。同時,她主動帶領社區工作人員和黨員志愿者承包樓棟單元、商鋪門店,實施地毯式排查。對留守社區居民逐一上門宣傳疫情防控要求,為體弱的居民發放體溫計,落實每日觀測責任人,對有發熱疑似者,詳細登記。


用生命書寫忠誠擔當

  “我們一起共事了20多年,她干工作非常積極主動、從不推諉,不管分內分外、不管多辛苦,她總說‘我沒事’。”湖北省武穴市花橋鎮柏樹林村村支部書記項學斌哽咽著,“昨晚她還在梳理發熱人員的家庭信息,怎么今天就走了。”

  2月16日,柏樹林村59歲的村委會委員、婦聯主席陳桂榮突發冠心病,倒在了抗“疫”一線。作為一名有著36年黨齡的老黨員,陳桂榮用生命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書寫了忠誠與擔當。

  “我是老黨員,讓我上”

  春節期間,柏樹林村人員流動較大,防疫任務艱巨。本來負責防疫后勤工作的陳桂榮主動請纓參與防疫宣傳工作,每天騎著電動車,拿著小喇叭,穿行于村組垸巷,拉橫幅、挨家挨戶做宣傳,為返鄉人員量體溫、做消毒。

  陳桂榮特別善于與人溝通,用村民的話來講,“她說話中聽,不讓出門聽著也樂意”。幾天下來,陳桂榮嗓子啞了,人也憔悴了。連日的忙碌,加上天氣突變,陳桂榮的腰痛得直不起來。但她忍著疼痛,一天也沒有休息過。項學斌提醒她注意休息,她總是說:“我是老黨員,對村里情況熟,我必須帶好頭。”

  2月1日,柏樹林村確診一例,這戶居民需要隔離觀察。鎮村干部曾多次上門勸說,但其一直不開門,也不配合醫務人員檢查身體狀況。得知這一情況后,陳桂榮決定上門勸說。她白天去,晚上也去,一次不行去兩次,兩次不行再去。“隔離觀察14天,是為自己好,也是為其他人好。要是有什么困難和需要,您隨時聯系我……”晚上9點多,寒風瑟瑟,陳桂榮一直站在門口耐心解釋、勸說。半個多小時后,女主人終于理解配合。

  “那一陣子,她每天起早貪黑,沒怎么在家里待過,就算回到家也總跟我念叨著防疫的事情。”陳桂榮的丈夫項金柱說。

  “我沒事,我還可以”

  2月3日,陳桂榮來到村委,按組分好口罩、體溫登記表等后,她拿起體溫槍測量體溫。體溫顯示只有33.6℃,一旁的項學斌堅持讓陳桂榮去醫院看看,陳桂榮執意不從,執拗地說:“書記我沒事,我還可以,你放心。”

  第二天,項學斌照樣給陳桂榮測量體溫,又只有34.2℃。“連續2天了,你立馬去醫院!”

  “書記,我給大家拖后腿了。其實,我最近兩天是有點不舒服,我看到村里忙,不好意思和您說。我先去醫院看看,沒事就回來上班。”陳桂榮滿懷愧疚。

  在項學斌的再三督促下,陳桂榮住進武穴人民醫院病房。醫生告誡她,要服從醫囑臥床休息。可是,疫情防控工作始終縈繞在她的心頭。“我沒事,其他事我做不了,就讓我理下數據吧。”她再一次帶病主動請纓。

  “書記,讓我的兒子項興當志愿者吧,他也是黨員,更要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母子兵”就這樣上陣了。白天,項興守卡點、測體溫、抓摸排、送物資;晚上,陳桂榮理數據、做臺賬、填表格。

  抗“疫”勝利才是最大的孝道

  在村“兩委”崗位工作的30多年里,陳桂榮盡心盡責。得知她去世的消息后,不少村民都無比悲痛。項興通過微信向親友、同事表達謝絕吊唁的歉意。考慮到有些人沒看微信會上門來吊唁,細心的項興還特地在家門口貼上告知書。

  “我們做后輩的本來應該給老人一個體面的葬禮。母親雖然離開了,但疫情還沒有退去。我作為兒子,作為黨員,更要在這個關鍵時刻頂上來,完成母親未完成的防控任務,繼續堅守在抗‘疫’一線。”

  2月15日,送走母親,項興顧不上休息,把悲痛埋在心里,又戴起了紅袖章,投身到柏樹林村的防疫戰場上去了。(本版文圖由湖北省民政廳提供)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4.15)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