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放而不亂 管而不死 ——南京市探索公益創投項目監管與督導對接機制

時間:2019-10-25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本報記者 馮 佳 特約通訊員 汪 源

  投入資金9000多萬元;

  千家社區與社會組織洽談;

  915個項目走到群眾身邊。

  這么多錢,這么多組織,這么多項目同時在江蘇省南京市第六屆社區暨社會公益服務項目洽談會(以下簡稱“社洽會”)上“交易”。怎樣保證這些錢、這些項目花的準、買的值?帶著疑問,記者對此進行了追蹤。

  互聯網+專業督導

  科學監管公益創投項目

  “雙隨機、一公開”現場執法監督抽查搖號是今年南京“社洽會”首次亮相的環節。15家社會組織“中彩”,接受民政部門和第三方會計師事務所組成的督查組的檢查,并提供詳細財務狀況和項目執行情況、公開“賬本”。如果檢查不合格,嚴重的將被撤銷登記,從采購名單中“出局”。

  “我們的項目不怕抽查,因為全區所有創投項目都有網絡監督管理平臺和專業督導的雙重監督。”建鄴區雙閘街道社會組織服務中心主任包蘭英所說的,就是公益創投項目監測管理及督導對接機制。用“互聯網+專業督導”的方式對公益創投項目進行跟蹤監督管理指導。

  “社洽會”作為南京市政府職能轉變、深化“放管服”的確實舉措和實際成效,自2013年南京市首屆“社洽會”舉辦以來,累計投入財政資金超2億元,帶動社會資金6000多萬元,2000多家社區社會組織得到資助扶持。社會組織注冊登記數大幅度提高,目前已有1.3萬家。

  社會組織、創投資金、公益項目的“蛋糕”越做越大,怎么進行監管成為考驗民政部門的一道必答題。

  “說到監管,人們往往會想到一句話‘一放就亂,一管就死’。我們監管的目的不是為了拿掉誰,而是要讓他們更好地發展下去。”南京市民政局社會組織管理局局長施惠宇表示。保障社會組織的健康發展,既要放手讓他們發展,又要有好的引導和科學的監管。2015年,南京市出臺了南京市社會工作督導選拔使用管理辦法,建立了專業督導人才庫。近兩年,市民政局又委托南京市公益創投協會開發出“南京市公益項目監測管理平臺”。民政部門、街道、社區、社會組織、專業督導可以實時掌握項目進度與執行效果,也可以有針對性地指導項目開展。

  發展6年的南京“社洽會”,已成為社會服務領域的品牌資源對接平臺,在市級財政資金帶動下,各區、街道、社區和基金會紛紛加入到配套購買中來。為老、未保、救助、助殘、社會事務、社會福利、社會工作等項目的實施,培育出一批本土社會組織。還有新疆、青海等地的社會組織與南京的社會組織簽約開展對口支援和扶貧項目。

  “‘社洽會’絕對不是熱鬧幾天簽完約了事,而是要讓社區、社會組織、社工進行有效溝通對接,挖掘出政府需要、群眾期盼的‘金點子’‘好種子’。讓社會組織逐步適應項目發布、洽談、競標、評估的新常態,進而推動基層公共服務項目化、標準化。”施惠宇說。

  雙向聯動

  提升“三社”服務綜合能力

  項目拿到手之后,活動怎么開展?如何監督管理?

  “白局是南京本土唯一的地方劇種,已有六百多年歷史,說的是天道地理、時事人文,唱的是衣食住行、節氣民風,一度擁有‘金陵絕唱’的美譽。”10 月9日,建鄴區蓮花南苑社區舉辦了一場非物質文化遺產南京白局公益教學課。

  “按照項目計劃書,梁曉嵐南京白局傳承社8月就應該在蓮花南苑社區開展第一次活動,但我們9月查看項目進度時發現,他們一次活動都沒有開展,所以打電話給項目負責人詢問情況,并督促他們盡快實施項目。”發現問題的建鄴區現代社區研究院督導趙東曙在該組織第一次實施項目的時候跟到現場查看,并征求社區居委會意見。“有20多人參加活動,證明大家對這個項目是感興趣的,但這個社會組織當時只去了一個老師,現場沒有任何志愿者,簽到表、記錄、橫幅都沒有,我們就給他們提了督導意見,下次活動我們還會現場跟進。”

  建鄴區民政局副局長蔣國富介紹,以前做監管,民政局和第三方評估機構只能在中期、結項評估才能了解項目開展情況,現在每個項目的主要內容、實施地域、時間、詳細的資金安排、督導意見等都會在網上顯示。再結合月度驗查、季度抽訪、中期評估、結項評估等,基本能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做好指導。

  社會組織登錄公益創投項目監督管理平臺,填寫項目進展及服務開展情況,并實行定位打卡。民政局及第三方評估機構可通過該平臺對各社會組織申報的項目進行審核。街道、社區、專業督導通過平臺實時監測,實時掌握及時跟進各項目的開展進度,掌握項目實施的具體細節,并提出針對性建議和指導,這種方式克服了公益創投項目監督管理過程中,由時間和地點帶來的困難。

  “社會組織發展要數量,更要質量。跟隨清單一道出爐的還應有制度,透明操作、全程監控應該成為政府購買公益服務的原則。”南京市建鄴區現代社區研究院院長、南師大教授白友濤說,避免“跑冒滴漏”、粗放浪費等問題,必須扎緊制度的“籠子”,確保采購物有所值。

  創新的監管方式還帶去一個好處,“以往報項目計劃與服務開展情況,我們需要報事業局一份、第三方一份、區中心一份、街道中心一份,非常麻煩耗時。現在上了平臺,我們只需上報一次,所有數據都是可以在管理員端看到的,需要做正式用途時直接導出,省去了我們層層上報的苦惱,節省了人力和時間,非常方便。”南京市雨花臺區益心青少年服務中心負責人對此贊不絕口。

  短評

  身正也要影子端

  張玉琢

  古人云:身正不怕影子斜,說的是只要站得正,不用擔心影子是斜的。然而,由于光線角度原因也好,還是因為視者眼力也罷,身子正也會導致“影子斜”的現象發生。一旦人們認為“影子斜”,都應該有權質疑。

  公益創投,一舉投入9000多萬元資金,這當中到底有沒有“私貨”,有沒有“貓兒膩”?記者求問真相,理所應當。公眾質疑與否,無可厚非。可貴的是,南京市區兩級民政部門,直面可能出現的各種疑問,沒有躲躲閃閃,而主動自我監督、接受社會監督。這種身正也要影子正的做法,堪稱提升公共服務水準的一場自我革命。

  ——“雙隨機、一公開”抽查搖號現場執法監督,隨查隨辦;

  ——市、區所有創投項目都有網絡監督平臺,一鍵到位;

  ——建立專業督導人才和公益項目對接幫扶機制,自始至終都可指導。

  他們做到了快速、精準、專業。

  南京市這種將公益創投置于陽光下的做法,贏得了公眾的信任,換來了八方參與。“社洽會”創辦6年來,激發了各方參與熱情,累計投入財政資金2億元,帶動社會投入6000多萬元,2000多家基層社會組織得到資助,一大批為老、未保、救助、助殘等民生項目猶如彩虹,成為南京市的一抹亮麗的底色。南京民政主動回應社會關切的做法,今后還會有什么新創造、新發明,我們以期待的目光注視著。 (上接1版)

  雙向聯動

  提升“三社”服務綜合能力

  項目拿到手之后,活動怎么開展?如何監督管理?

  “白局是南京本土唯一的地方劇種,已有六百多年歷史,說的是天道地理、時事人文,唱的是衣食住行、節氣民風,一度擁有‘金陵絕唱’的美譽。”10月9日,建鄴區蓮花南苑社區舉辦了一場非物質文化遺產南京白局公益教學課。

  “按照項目計劃書,梁曉嵐南京白局傳承社8月就應該在蓮花南苑社區開展第一次活動,但我們9月查看項目進度時發現,他們一次活動都沒有開展,所以打電話給項目負責人詢問情況,并督促他們盡快實施項目。”發現問題的建鄴區現代社區研究院督導趙東曙在該組織第一次實施項目的時候跟到現場查看,并征求社區居委會意見。“有20多人參加活動,證明大家對這個項目是感興趣的,但這個社會組織當時只去了一個老師,現場沒有任何志愿者,簽到表、記錄、橫幅都沒有,我們就給他們提了督導意見,下次活動我們還會現場跟進。”

  建鄴區民政局副局長蔣國富介紹,以前做監管,民政局和第三方評估機構只能在中期、結項評估才能了解項目開展情況,現在每個項目的主要內容、實施地域、時間、詳細的資金安排、督導意見等都會在網上顯示。再結合月度驗查、季度抽訪、中期評估、結項評估等,基本能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做好指導。

  社會組織登錄公益創投項目監督管理平臺,填寫項目進展及服務開展情況,并實行定位打卡。民政局及第三方評估機構可通過該平臺對各社會組織申報的項目進行審核。街道、社區、專業督導通過平臺實時監測,實時掌握及時跟進各項目的開展進度,掌握項目實施的具體細節,并提出針對性建議和指導,這種方式克服了公益創投項目監督管理過程中,由時間和地點帶來的困難。

  “社會組織發展要數量,更要質量。跟隨清單一道出爐的還應有制度,透明操作、全程監控應該成為政府購買公益服務的原則。”南京市建鄴區現代社區研究院院長、南師大教授白友濤說,避免“跑冒滴漏”、粗放浪費等問題,必須扎緊制度的“籠子”,確保采購物有所值。

  創新的監管方式還帶去一個好處,“以往報項目計劃與服務開展情況,我們需要報事業局一份、第三方一份、區中心一份、街道中心一份,非常麻煩耗時。現在上了平臺,我們只需上報一次,所有數據都是可以在管理員端看到的,需要做正式用途時直接導出,省去了我們層層上報的苦惱,節省了人力和時間,非常方便。”南京市雨花臺區益心青少年服務中心負責人對此贊不絕口。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10.25)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