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注定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復雜局面和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嚴重沖擊,江蘇各級民政部門牢固樹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以創一流、走前列的目標追求和惠民生、暖民心的使命擔當,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民政事業發展,在大戰大考中,不折不扣筑牢“保”的底線,全力以赴夯實“穩”的基礎,有力有序拓展“新”的實踐,頂住了壓力,展現了擔當,彰顯了作為,各項民政事業邁上了新臺階,交出了一份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的優異答卷。
回望2020年,全省各級民政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為遵循,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在民政部的精心指導下,深化改革、銳意創新,系統推進現代民政高質量發展,認真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等職責,充分發揮了民政工作在社會建設中的兜底性、基礎性作用,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把握從早從嚴,抓實疫情防控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江蘇民政系統以高度的政治覺悟,迅速反應、全面動員、積極應對,堅決打贏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把握“從早從嚴”的關鍵,迅速對7大類、3萬多家民政服務機構和站點啟動最嚴格的防控措施,能封閉管理的全部封閉管理,不能封閉管理的實施全流程管控,全面排查機構工作人員和服務對象,未發生一起確診及疑似病例,堅決守住了民政服務機構“零感染”防線。強化社區聯防聯控,形成“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模式,動員30萬社區網格人員,摸排出疫情防控線索41萬條,服務居家隔離人員546萬人次。全省慈善組織累計接收抗疫捐贈資金17.47億元、物資折價5.4億元。組建103支多學科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服務團隊,3萬余名專業社工參與疫情防控。推動5300多家行業協會商會著力搭建勞動力、原材料、能源、運輸服務等供需對接平臺,助力復工復產。堅決執行民政部指令,迅速組建全國第一支養老服務支援隊馳援武漢,為打贏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全國養老機構疫情防控提供了經驗和范例。科學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根據不同類別服務機構特點,分類實施精準防控,堅決守住來之不易的防控穩定態勢。
決戰脫貧攻堅,兜牢保障底線
加大社會救助力度,及時對因疫情陷入生活困境的人員實施臨時救助13.32萬人次、支出救助金7169.05萬元,為25.02萬困難群眾發放基本生活物資和防疫物資2454.83萬元,今年1月-9月,全省民政部門發放價格臨時補貼資金8.61億元,惠及困難群眾863.22萬人次。開展社會救助兜底脫貧行動,及時將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全部納入兜底保障范圍。在全省255萬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中,有89萬通過低保、特困供養兜底脫貧,共占34.9%。目前全省城鄉低保對象共保障45.2萬戶78.5萬人,低保標準以設區市為單位全面實現城鄉一體化,平均保障標準達到每人每月771元。強化臨時救助分級審批、先行救助、急難型和支出型臨時救助等政策執行。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共實施臨時救助31.7萬人次、支出救助資金2.4億元,其中救助返貧和存在致貧、返貧風險人口7.7萬人次。強化特困人員集中供養計劃執行和分散供養協議委托照料服務。今年以來,全省對16.63萬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全面落實了委托照料服務,新增特困供養人員1.5萬人。全面開展低保、特困供養等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信息化核對,并拓寬到扶貧建檔立卡、住房救助、醫療救助、困難職工等對象范圍,有力促進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實施溫情社會救助改革,推行社會救助申請“只需跑一次,無需開證明”,深受群眾好評。聯合省慈善總會開展 “幫特困、助急難”行動;聯合省扶貧辦發動20余家慈善組織開展“‘讓善匯流、為家充電’——江蘇省貧困家庭慈善救助‘家電包’活動”,為蘇北12個省重點幫扶縣(區)2.4萬戶城鄉困難家庭發放基本的常用家電,實現政府救助兜底?;竞蜕鐣α繀⑴c促提升的良性互動。
聚焦“一老一小”,增進民生福祉
著力推進養老服務提質增效,全面開展養老機構等級評定工作,全年新增護理型床位1.27萬張,養老機構床位結構持續優化,護理型養老床位占比達62%,滿足更多失能、失智老年人長期照護服務剛性需求。大力推進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發展,今年以來,累計為245萬人次老年人開展上門服務,全面完成3.07萬戶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重度殘疾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民生實事,各地創新探索家庭照護床位、時間銀行等居家服務新模式,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基礎性地位不斷夯實。深化養老服務“放管服”改革,推動連鎖化、品牌化養老服務企業發展,社會力量舉辦或經營床位數占比69.1%。部署實施為期三年的全省農村養老服務“雙提升”工程,全省700家特困供養服務機構基本具備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功能,接收農村社會老年人達到1.93萬人,194家特困供養服務機構開展了公建民營。連續九年成功舉辦江蘇國際養老服務博覽會,江蘇養老服務的行業知名度和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加強養老護理員隊伍建設,在全省遴選40家省級養老護理員實訓基地,全年共培訓養老護理員4.45萬人次,首次以省政府名義舉辦養老護理技能狀元大賽,省民政廳與高校合作共建全國首家本科養老服務與管理學院。全面拓展兒童福利保障范圍和內涵,機構集中養育、社會散居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標準分別達到每人每月2527元、1856元,位居全國前列。在全國率先建立困境兒童“主動發現、精準保障”機制,創新“三步排查、四色管理、N重關愛”做法,全省困境兒童總數達56萬,近3萬名重病重殘兒童均按不低于當地社會散居孤兒標準的50%發放基本生活費。新建200個兒童“關愛之家”,總數達618家。“明天計劃”受助人群由孤兒拓展到所有困境兒童,累計投入資金1.05億元,免費為1萬余名困境兒童提供醫療救治和康復服務。
創新社會治理,促進多元參與
在30個鄉鎮開展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試點。加強城鄉社區治理,修訂村(居)民委員會選舉規程,為村(居)委會換屆選舉提供政策保障。聯合相關部門修訂社區“兩份清單”,推進“社區萬能章”專項整治。持續推進村(居)民自治領域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開展新型農村社區治理研究,向省委提出政策建議。出臺指導意見,進一步依法規范農村“合村并居”工作程序。大力推進社區服務能力建設,全省城鄉社區全部建立了綜合服務設施,其中85%的城鄉社區達到每百戶30平方米的新標準。89個縣(市、區)推行了“全科社工”服務模式,70個縣(市、區)實行“三崗十八級”薪酬體系。基層自治全面推進,涌現了“掌上云社區”“社區天天樂”“睦鄰議事坊”“馬莊精神”等一大批基層群眾自治鮮活案例。強化社會組織培育監管,全省注冊登記社會組織達到9.7萬家;加快實施行業協會商會脫鉤改革,省級24個單位主管的201家行業協會商會脫鉤改革順利推進;認真組織實施行業協會商會涉企收費治理,2020年全省性行業協會商會會費比上一年減少近7600萬元,降幅超過36%。成功舉辦首屆江蘇社會組織展示交流會,在省級層面打造了社會組織展示交流和資源對接新平臺。積極引導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今年以來全省社會組織共實施省內幫扶、東西部扶貧協作、“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幫扶項目3094個,投入幫扶資金7.22億元。成功舉辦第二屆江蘇慈善論壇,評選表彰第五屆江蘇慈善獎,在全省建立慈善綜合指標評價體系和區域慈善指數發布制度。大力發展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將《江蘇省志愿服務條例》修訂納入省人大2020年正式立法項目,全省登記注冊志愿者1627.7萬人,為全國最多,擁有持證社會工作專業人才6.58萬人,培養發展社工機構1693家,累計選派20家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參與民政部“牽手計劃”,赴安徽、河南開展專業幫扶活動。
強化規范管理,優化專項事務
優化中心城市行政區劃,增強中心城市集聚輻射功能。南通市行政區劃調整順利獲批并組織實施。今年以來撤并鄉鎮15個,新設立街道11個,合理調整鄉鎮行政區劃,優化鄉鎮格局。規范行政區劃管理,省政府出臺《江蘇省設立鎮標準》《江蘇省設立街道標準》《縣鄉人民政府駐地遷移申報審核工作辦法》。大力推進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成果轉換,穩妥開展不規范地名清理整治,務實做好行政區域界線管理。部署開展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服務質量大提升行動,大力推廣以公安部門為主、城市管理部門協作、民政部門配合的街面巡查“南京模式”,今年以來已救助2.09萬人次。嚴格依法依規辦理婚姻登記,全新上線江蘇省婚姻登記管理信息系統,大力發展“互聯網+婚姻服務”,試點結婚登記跨區域辦理,牽頭長三角電子婚姻登記證二維碼應用,全面開展婚姻家庭輔導服務,婚姻登記管理工作水平不斷提高。深化殯葬改革,全面完成“住宅式”墓地整治工作,全省13個設區市和相關縣(市、區)全部編制完成殯葬事業發展規劃和殯葬服務設施布局規劃。去年以來,全省開工建成749個公益性安葬設施,新增69.7萬個墓穴和87.7萬個骨灰存放格位,鄉鎮公益性骨灰安放設施實現全覆蓋,各市、縣(市)均建立了集中守靈中心。清明節期間全省共494.23萬人次參與“云祭掃”。
著力攻堅克難,構筑安全防線
開展全省養老等民政服務機構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召開全系統安全生產警示教育暨專項整治電視電話會議,組織開展民政服務機構“安全生產月”活動及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集中宣講“春風行動”,對各級民政部門、民政服務機構負責人等共3600余人進行培訓。完成全省養老等社會服務機構百日安全集中整治攻堅行動,建立健全全員參與、全方位覆蓋、全過程銜接的隱患排查機制,對所有民政服務機構持續開展全覆蓋、拉網式的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各級民政部門累計出動檢查督查組5520組,共檢查企業(單位)數量21759個(次),已排查出隱患12982個,已整治12870個,整改率99.14%,有效防范安全事故發生。嚴格落實國務院安全生產專項整治督導組要求,把養老機構消防整改作為年度工作重中之重。省級層面印發《關于解決全省養老機構消防審驗問題的實施方案》,各地成立由政府分管負責同志牽頭,相關職能部門共同參與的養老服務安全生產專項工作組。全省911家未取得消防審驗手續的養老機構全部整改到位,重大安全隱患實現“清零”,工作經驗獲國務院督導組肯定。開發上線“江蘇民政服務機構安全生產管理系統”, 實現民政領域安全生產全流程、在線化、閉環式管理。
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和兩個五年”承前啟后的重大節點,江蘇正處在全面深度轉型、邁向現代化的關鍵階段,民政事業發展肩負新的任務,迎來新的機遇,也面臨新的挑戰。面向“十四五”,踏上新征程,江蘇民政部門將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為根本遵循,按照總書記賦予江蘇“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科學把握民政工作在新發展階段的目標定位,牢牢抓住高質量現代民政“六大體系”建設的發展主線,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基本民生保障更加有力,推動高效能社會治理的基層活力充分激發,推動高品質生活的民政公共服務更加多元,以改革落實新任務,以創新抓住新機遇,以擔當迎接新挑戰,知重負重、善作善成,一步一個腳印開拓江蘇高質量現代民政建設新境界。
(本版文圖由江蘇省民政廳提供)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