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回望2020廣西:奮勇擔當 攻堅克難 八桂民政再譜發展新篇章

時間:2020-12-22   瀏覽量:128 次  來源:中國社會報
【字體:    打印

志愿者輔導留守兒童寫作業。

養老服務機構內老年人開展文化活動。

在中國(廣西)大健康產業峰會上,廣西老年人宜居社區授牌。

社區“逢四說事”議事廳。

首屆“八桂慈善獎”頒獎典禮。

舉辦兒童安全教育活動。

工作人員對民政救助對象進行人臉信息采集。

基層民政工作人員為困難群眾發放臨時救助物資。

2020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政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和民政部的工作部署,上下齊心、奮勇擔當、攻堅克難,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民政事業發展,切實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等職責,在打贏“兩場硬仗”、奪取“雙勝利”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疫情防控成果持續鞏固

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作為重要大事來抓,迅速成立自治區、市、縣三級防控工作領導機構,出臺一系列防控指導文件和6個防控指南,根據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印發常態化疫情防控條件下民政服務機構服務開展、社區疫情防控、秋冬季疫情防控等文件,不斷健全常態化疫情防控保障機制。

嚴防死守民政服務機構,嚴把入口、自我防護、監控、出口“四道關口”,全區1200多家收養性養老服務機構、46家兒童福利機構、118家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70家救助管理機構、5家精神衛生福利機構、32家殯儀館、37家經營性公墓保持“零感染”“零疑似”。推進社區精準防控,以自治區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名義印發文件,全面落實疫情防控一線城鄉社區工作者關心關愛措施。

及時將因疫致貧、返貧、致困人口納入社會救助范圍,啟動實施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1月-11月,全區各級民政部門發放臨時救助資金1.8億元,臨時救助16.5萬人次;發放臨時物價補貼13.3億元,救助3023.5萬人次。

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有序有力

推動自治區政府出臺《廣西壯族自治區最低生活保障辦法》,以政府規章的形式明確低保兜底脫貧的政策措施,確保基層民政部門有政策、有信心、有能力履行兜底保障職責。制定7項疫情期間救助政策,取消戶籍地、居住地申請限制,簡化救助審批程序,推行不見面申請審批,倡導先行救助,不需核對家庭經濟狀況,及時把受疫情影響導致基本生活困難的城鄉居民納入救助范圍。

扎實推進社會救助兜底脫貧攻堅工作,推動各級政府一把手切實擔起領導協調第一責任,層層建立掛牌督戰和工作“專班”制度;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2020年社會救助兜底脫貧行動實施方案》,明確工作推進時間要求;建立信息數據共享機制,切實將符合條件的對象納入低保兜底保障范圍;加大排查力度,對所有未脫貧建檔立卡貧困對象、建檔立卡邊緣戶、監測戶進行“地毯式”排查,將符合條件的對象納入低保范圍,確保“不漏一戶、不落一人”。截至11月,全區農村低保對象268.8萬人,納入低保的建檔立卡貧困對象有175萬人;在24.5萬2020年脫貧對象中,有22.5萬已納入低保兜底;在25.05萬建檔立卡的低保邊緣戶、監測戶中,有18萬已納入低保兜底。

全面開展低保等社會救助審批權限下放鄉鎮改革,截至今年8月,全區111個縣(市、區)均完成了審批權下放改革。全面推行社會救助異地申請改革,讓困難群眾既可以向戶籍所在地申請社會救助,也可以向經常居住地申請,切實解決外出務工群眾申請救助難問題。全面實施社會救助無紙化審批,推廣應用社會救助網上自助申請平臺,讓困難群眾不出村、不出戶,通過手機“刷臉”就可申請救助。

持續深化農村低保專項治理,落實工作專班,建立“專治”督導協調制度、工作月報臺賬制度、工作協同落實制度、工作宣傳監督制度,推動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政策全面落實。全面實施城鎮困難群眾脫困解困,提高城鎮困難群眾生活保障水平,共為32.9萬城市困難群眾落實了基本生活、醫療、教育、住房安全、就業創業、社會保險“六條保障線”和臨時救助、社會資源幫扶“兩個全覆蓋”。

特殊困難群體關愛服務有效提升

扎實做好特殊困難群體關愛服務,將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納入自治區黨委常委會工作要點和政府工作報告,將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與脫貧攻堅同部署、同推進、同考核,為1.49萬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發放基本生活補貼。全區14個設區市普遍提高孤兒、艾滋病病毒感染兒童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生活保障標準;10個設區市出臺實施細則,推進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政策落實,明確和細化失聯認定等相關工作程序,提高政策的執行效率。自治區民政廳等6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階段性價格臨時補貼工作的通知》,將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納入聯動機制保障范圍。

4項試點工作有序推進。艾滋病病毒感染兒童關愛服務試點初見成效,明確了試點工作原則和工作內容,提出7種關愛服務模式,為試點地區開展困境艾滋病兒童關愛服務工作提供了政策指引。兒童救助保護熱線試點工作持續推進,努力實現服務流程和資源配置的優化,積極打造兒童保護網絡。啟動 “護童成長”——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建設項目試點,進行為期3年的試點工作。開展“養治教康置+社會工作”試點,加快促進兒童福利機構轉型升級,提升全區兒童福利機構管理水平和風險防范能力。

加強農村留守婦女關愛服務。自治區民政廳聯合公安廳、司法廳等12個部門印發《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婦女關愛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在加強解困幫扶、就業扶持、權益維護、家教支持等方面提出了具體措施。同時,加強農村留守婦女的排查和信息錄入工作,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區共錄入農村留守婦女2萬人。

救助流浪乞討人員25651人次,其中流浪未成年人1975人次,護送返鄉2318人次;探索建立救助管理工作第三方監督委員會,將在全區范圍內征集15名第三方監督委員會委員,對全區救助管理工作進行全方位監督。

以服務創新加強婚姻登記管理正規化建設、穩步推進婚俗改革相關工作。進一步加強完善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將認定權下放給鄉鎮,簡化辦事流程。全區共109.76萬符合條件的殘疾人領取兩項補貼,累計支出9.66億元。推進貧困重度殘疾人照護服務,按每人每月45元照護服務標準,下發給8個縣開展試點。積極推進“福康工程”和探索精神障礙社區康復示范項目建設。

基層社會治理水平持續提高

自治區出臺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等一批引領性政策措施,調整成立自治區城鄉社區治理和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形成城鄉社區治理合力。牽頭啟動改進和規范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出具證明工作,聯合六部門印發《全區改進和規范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出具證明工作實施方案》。開展城鄉社區議事協商示范創建,確定了南寧市高新區心圩街道江東社區等35個村(社區)為試點單位,進一步提升城鄉社區協商水平。深入實施農村社區建設“十百千”工程,積極推進村(社區)“兩委”換屆選舉,持續深化社會組織登記“放管服”改革,逐步建立與新型城鎮化進程相適應的行政區劃管理體制,有力促進了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協調發展。

扎實做好城鄉社區疫情聯防聯控。及時部署落實社區疫情防控工作,先后推動自治區層面出臺通知,指導各地民政部門周密部署社區防控等工作,推動城鄉社區全面落實聯防聯控措施,基層呈現一批有效可行的社區工作法。

成功舉辦中國第一個村民委員會——合寨村村民委員會成立40周年紀念活動。各地深入探索“一組兩會”屯級協商自治模式,健全村(居)民會議、村(居)民代表會議制度,推行“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和“一事一議”制度,不斷完善民主決策機制。推動完成修訂了《廣西壯族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辦法》等3個地方性法規,將村(居)委會每屆任期由原來的三年調整為五年。凝聚鄉村振興發展合力,高質量抓好民政領域鄉村振興戰略重點任務落實,取得新成效。

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建設,牽頭成立全區大規模移民搬遷后基層組織重構調整等后續管理工作專班,在全國率先出臺《關于進一步做好大規模移民搬遷基層組織重構優化等后續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積極推進大規模移民搬遷村的組織和管理重構。牽頭落實安置點建設便民利民“十個中心”服務工程,推動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群眾自治組織“應建盡建”。

加強黨對社會組織的統一領導,在建立領導協調機制、構建綜合監管體系、規范“審管分離”改革等方面取得突破。目前廣西社會組織有28508家,其中社會團體13333家、民辦非企業單位15069家、基金會106家。自治區本級和所屬14個設區市以及80%以上的縣(區)已建立社會組織管理工作領導小組。通過上下聯動、同步推進,全區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匹配項目180多個,涉及資金720多萬元。

基本社會服務加快發展

率先在全國推進以健康養老為重要內容的大健康產業發展,建設省級全域性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驗區,打響“長壽福地·壯美廣西”品牌。

全面放開養老市場,深入實施“1521”養老服務示范工程,全區建成縣以上養老服務示范園80多個,每千名老年人養老床位數達到全國平均水平。申報并獲批為國家養老機構等級評定先行先試地區,桂林、梧州被確認為第五批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市。創建廣西老年人宜居社區13個。圓滿完成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法人登記工作,登記率達100%。

促進養老產業和養老事業協同發展。積極推動廣西大健康產業發展,將養老服務業納入大健康產業發展總體工作通盤謀劃和統籌推進,全區1億元以上健康養老項目73個,總投資共2000多億元。主動服務經濟發展大局,參與舉辦2020中國(廣西)大健康產業峰會、2020中國(廣西)健康長壽產業發展論壇、第40屆中國國際康復輔助器具產業博覽會暨國際福祉機器博覽會,簽約項目總額達2300多億元,為地方經濟發展增添新動能。與廣東、江西以及吉林簽訂旅居養老合作框架協議,整合南北康養資源,提升服務供給能力,滿足來自全國各地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把廣西打造成為宜居康養勝地。

推行花壇葬、海葬等節地生態葬。2020年清明節期間,設立網絡祭掃平臺,共有661.2萬網友關注和參與代祭公益活動,259.8萬人次開展網絡祭掃,各殯葬服務機構免費敬獻鮮花超過20萬枝(束),線下為個人代祭服務達800余次。連續8年成功舉辦集體骨灰撒海活動,共為群眾集中代撒648位逝者骨灰。

加快發展慈善事業和社會工作,開展首屆“八桂慈善獎”評選。投入2300萬元,在全區21個縣(市、區)110個鄉鎮(街道)建立社會工作服務站,凝聚近500名社工扎根基層,以專業方法重點服務農村留守兒童、困境老年人、救助對象、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等特殊困難群體,深度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基本民生保障工作。不斷深化志愿服務,出臺《廣西壯族自治區志愿服務條例》,搭建志愿服務平臺,民政服務對象的獲得感幸福感顯著提升。

2021年,廣西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高質量編制好全區民政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發揮規劃的牽引和改革的驅動作用,開拓進取、創新爭優,進一步推進全區民政事業持續高質量發展。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12.22)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