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養(yǎng)老產業(yè)》周刊編輯部 整理
編者按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一個誰也不能夠置身事外的戰(zhàn)場。疫情肆虐,病毒無情,人間處處有真情。連日來,那些在養(yǎng)老服務一線默默守護的護理員、院長、醫(yī)護人員,敬畏生命、科學防控、全力呵護老人健康,他們不懼風險、堅守陣地、忘我奉獻、團結一心、共克時艱,他們用堅毅的汗水、博大的胸懷,為老人及其家庭筑起一道安全屏障。本期周刊我們?yōu)樽x者整理了一組來自養(yǎng)老機構抗“疫”一線的動人故事,讓我們銘記、感恩這些平凡人,并致敬他們的不平凡舉動!
父親離世,她強忍悲痛堅守一線
“小妹,爸爸剛走了……”正在上班的江蘇省太倉市福利中心護理員邱文華接到了鹽城老家大哥打來的電話,瞬間,手中的抹布掉落地上,眼淚浸濕了口罩……
作為一線護理員,3年來,邱文華一直在為老服務崗位上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父親身患糖尿病多年,年前更是出現了并發(fā)癥,在當地醫(yī)院住院治療。原本準備在春節(jié)期間回去給父親過七十大壽讓老人開心開心,但是由于單位年前人手緊張再加上突如其來的疫情,機構實行封閉管理……考慮再三,她放棄了回老家的打算,選擇堅守崗位,準備等疫情過去了再回去看望父親。
然而,沒想到的是,還沒等到疫情結束,等來的卻是父親突然去世的噩耗……一邊是突如其來的疫情,一邊是摯愛親人的突然離世,面對兩難境地,她以大局為重,選擇舍“小家”為“大家”,強忍悲痛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把對父親欠缺的那份愛用在了全院老人的身上。
院領導慰問她時,邱文華哽咽著說:“沒能見上父親最后一面,沒能在他彌留之際陪伴在他身邊,成了我一生的遺憾,但相信父親會原諒我的……在這個特殊時刻,我愿意和單位的兄弟姐妹們一起繼續(xù)堅守崗位,守護好我們這個大家……希望這一切早點結束!”
作為一名平凡的一線護理員,邱文華始終堅守崗位,履職盡責,用愛為天下父母筑起幸福家園,用責任和擔當打造安全港灣。(供稿:江蘇省太倉市社會福利服務中心)
堅守陣地也是一種沖鋒
鄧丹是位年輕護士,本想在春節(jié)假期盡享新婚的浪漫,疫情突發(fā)后卻急忙趕回院里,投入緊張的疫情防控工作中。除了做好為老人打針、喂藥、換藥、量血壓等日常護理,作為護理骨干,她還要與同事一起研討演練疫情護理應急預案,開展疫情護理基本技能培訓,引導老人正確自我防護,督導護理員嚴格落實護理技術規(guī)范。鄧丹深知,全力呵護老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使命職責所在,堅守陣地也是一種沖鋒。
“我們多一份擔當,老人就多一份安康,他們親人就少一份擔憂。”護士李雪蓮春節(jié)前就在院里值班,她早早計劃調休假時好好陪陪父母。疫情防控全面展開后,護士崗位人手緊、工作量加大,連續(xù)值班七八天后小李才抽身回趟家,與父母短暫團聚后又匆匆趕回院里,投入緊張有序的疫情防控戰(zhàn)斗。
特殊時期,他們還在老人房間臨時搭建了簡易床,晚上輪流陪護。大家還將老人的生活小視頻發(fā)到微信群,讓家屬放心。面對鏡頭,老人顫顫巍巍地舉起右手,為無微不至的護理員們點贊!
勞動者光榮,愛心奉獻者當歌。養(yǎng)老護理工作繁雜、又苦又累。疫情防控期間,更加勞累。每天5點多上班,幫老人穿衣洗臉、喂藥進食、整理衛(wèi)生等,對失能、失智老人每隔一兩個小時或翻身按摩,或幫扶如廁、清潔身體。輪值夜班時,定時挨個房間查看老人狀況……實在困了,主副班輪流交替坐在椅子上打個盹。
衛(wèi)生消毒是疫情防控重要措施之一。每天上下午,護理員們還要對每個老人房間和所有樓層公共區(qū)域和門把手、扶手等重點部位進行衛(wèi)生消毒,為每位老人進行體溫測量并記錄在案。其間,有老人情緒變化,還得及時做好他們的心理撫慰。疫情防控無小事,事事操心。她們盡心把每項簡單而又不簡單的日常護理做到最好,在提升老人幸福感中追求著人生最大價值。(供稿:四川省綿陽市中心社會福利院)
一場簡易樸素的婚禮
在春節(jié)期間,穿上美麗的婚紗,成為最美的新娘,在眾多親朋好友的見證下,得到新婚的祝福——這只是一個新娘再平常不過的愿望。對于江蘇省南京市祖堂山社會福利院醫(yī)養(yǎng)中心護士唐袁慧來說,這個愿望只能暫時擱置了。春節(jié)前夕,通過新聞和本單位的宣傳,憑借在養(yǎng)老機構多年工作的敏感性,唐袁慧深知此次疫情的嚴重性。特殊時期,個人的終身大事只能一切從簡。兩位新人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取消原定的婚禮計劃,正月初六那天,新郎只身一人開車把唐袁慧接走,二人只在雙方父母的見證下進行了一個簡單的結婚儀式。沒有婚假、沒有蜜月,唐袁慧很快回到福利院,積極投入一線養(yǎng)老機構防控疫情戰(zhàn)斗中。與唐袁慧情況相似的還有她的另外兩個同事:劉潔、陸陽陽,在機構一線辛勞,閃光的她們無愧最美新娘的榮光。(供稿:江蘇省南京市祖堂山社會福利院)
今日堅守,是為了明日團圓
春節(jié)前,我踏上了回家祭祀的行程。回家的第一晚,機構不斷傳來消息,臨時停電、老人去世,件件都是大事。我連夜開車趕回,都來不及和熟睡的母親打聲招呼。
回院不久,疫情蔓延越來越受到重視。那天我還在機構里巡房,查看老人的情況。得知消息后,我立即從幾個方面做了工作安排:首先是減少院內外接觸。我在家屬群里發(fā)了通知,讓家屬盡量不把老人接回家,保證院里入住老人的安全;機構緊急封閉,將在崗的員工全部召回;根據要求在院內安排好住宿,保證院內每位員工能有良好的休息環(huán)境;讓堅守崗位的員工每周在宿舍輪休,降低交叉感染的要概率。最重要的是建立隔離區(qū)域,對封院前返院的老人設置隔離區(qū),安排員工統(tǒng)一照護,觀察結果身體無恙后再回原來的樓層。
面對疫情,做好防疫工作和環(huán)境消毒是大事。各樓層員工領取電子體溫計,每日定時為老人監(jiān)測體溫,如有異常及時上報;對樓層房間、地面、扶手、臺面、門把手等進行早晚消毒,空調過濾網等定時清洗;每日熬制板藍根和金銀花等中草藥,幫助老人增強抵抗力。
除夕那天,院里各處也早早開始忙碌起來:樓層掛上了紅紅的燈籠,大門貼上了嶄新的對聯(lián);廚房的炊煙早早升起,美食的香味撲鼻而來;老人們穿上了鮮亮顏色的衣服,露出了高興的笑容;員工們化上了精致的淡妝,戴上了紅紅的圍巾,等待著為老人們獻上一場精彩的表演。我推著禮物車前往每一個樓層,車里有老人最愛吃的零食和點心,有為員工準備的精美禮物,還有只屬于今年的特殊紅包,今年的除夕我們聚在一起過大年。(作者系湖南省長沙市普親老年養(yǎng)護院院長彭芙蓉)
幸福苑里的鏗鏘守護
春節(jié)前夕,新冠肺炎開始肆虐。意識到疫情的嚴重性,安徽省安慶市福田幸福苑院長李慶放棄休假,堅守防控一線,確保全院100多位老年人的安全健康。
老年人是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面對100多位平均年齡為83歲的老人,和30多位醫(yī)護工作人員。李慶深知,若出現人傳人感染,局面將無法控制。1月25日,大年初一,李慶在與福田幸福苑投資方簡短商討后,果斷做出立即封院的決定,并主動向主管部門、家屬及社會各界及時通報和解釋。封閉管理以來,老年人和工作人員主動配合、相互理解,有效防止了病毒的輸入,此舉受到省政府督查組的高度肯定。
封院后,李慶親自擔任院疫情防控小組組長并制訂疫情防控預案,帶領全院人員認真學習民政部疫情《防控指南》,并要求職工應知應會,按章操作。在她的帶領下,全院人員每天堅持做到早晚兩遍測量體溫并登記在冊,對院內公共區(qū)域每日消毒4次,房間內每日消毒2次,所有可接觸物品每日清水擦拭后消毒處理。
封閉管理期間,雖然家屬不能探視,但幸福苑里始終就像一個大家庭。李慶在做好管理工作的同時,利用視頻聊天軟件,讓手機兩頭的老人和家屬定時互動,互道珍重,拉拉家常,彼此鼓勵戰(zhàn)勝疫情。李慶還親自制定每天菜譜,合理搭配膳食,保證老年人營養(yǎng)均衡。對子女參加疫情防控無暇照顧的張本榮老人,李慶在院內設立了專門的觀察隔離室,單獨給予悉心照顧。
疫情一線,李慶帶領大家力保一方平安,被老年人和家屬親切地稱為“守護天使”,展現了新時代基層養(yǎng)老工作者的風采。(供稿:安徽省安慶市民政局)
農村敬老院的“疫”線守護者
“爸,等疫情過去,咱再把年補上……”說這話的,是山東省費縣梁邱鎮(zhèn)敬老院院長張俊嶺。已是花甲之年,本可退休安享晚年的他,因疫情當前放心不下敬老院的24位老人,繼續(xù)堅守崗位。
把牽掛給了敬老院的老人,就辜負了93歲高齡的老父親。老父張景元,是費縣一等功退伍老兵,曾參加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儀式。盡管張俊嶺自大年三十就住在了敬老院,沒有陪自己過年,也沒有回過家,可老人總是囑咐兒子說:工作重要,封好門,看好老人……
“我是一名黨員、一個老兵,這一切都是應該做的。”張俊嶺每天早晚兩次給老人測量體溫,做好院里消毒,給每個老人送水送飯送藥、端屎端尿,忙得顧不上吃飯……
作為農村敬老院,疫情防控形勢更加嚴峻。面對疫情,張俊嶺及時召開院管理人員及院民會議,成立了由院長任組長的三人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并于大年初一對敬老院實行封閉管理,嚴禁所有人員外出,勸返所有來訪人員,從源頭上控制病毒傳播。
敬老院的老人大多數不認字、文化水平低,為提高老人們的防病能力,張俊嶺認真學習疫情防控常識,然后用最簡單易懂的語言逐一向老人講解,手把手地教他們怎么戴口罩、怎么洗手。剛開始有的老人不理解,埋怨道:“活了七八十了,還不知道怎么洗手?”在他的“軟磨硬泡”下,老人們也逐步地行動起來……
有個老人感冒,他趕緊在院內設立緊急觀察房間,對老人進行隔離,并親自照顧,直到老人康復。夜間,他還增加對所有老人的巡訪次數,以防院內老人在此期間生病。“多少個日夜操勞,只為守護這片寧靜。”三年來,敬老院早已成為張俊嶺的另一個家。(來源:瑯琊網)
平凡人的不平凡勇氣
咽拭子可以了解患者病情、口腔黏膜和咽部感染情況,有助于排查是否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但采集咽拭子標本因為要近距離接觸無疑是一項危險性很高的工作。一個張嘴的動作,一次嘔吐的行為,都意味著可能產生大量攜帶病毒的飛沫,稍有不慎,采樣人員隨時都有可能被感染。
對集中隔離對象進行大規(guī)模咽拭子采樣是醫(yī)師林杰的工作職責。作為采樣人,每次工作前,他都要耐心解釋,減少隔離對象的疑慮和擔心。雖然整個采樣的過程比較順利,但因為人數眾多,等工作全部完成后,時間已經快到夜里12點了。其間,他沒有喝過一口水,沒有上過一次廁所,汗水浸濕了隔離服里面的衣衫。
2月10日下午,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qū)麗岙街道葉宅村一名81歲的老人,咳嗽不止。雖然沒有湖北居住、旅行史以及明確和病例密切接觸史,因為年齡太大且股骨頸骨折、腫瘤術后,拒絕到上級醫(yī)院就診。周圍鄰居害怕,街道領導也擔心。為此,林醫(yī)師挺身而出,上門采集咽拭子。面對上門的醫(yī)務人員,老人思想有抵觸,他便不斷安撫老人激動的情緒,讓老人放下戒備,最終順利完成了采樣工作,并排除了新冠肺炎感染。
疫情防控生死攸關。許多醫(yī)務人員時不時要與隔離者“親密接觸”,但責任在肩,無怨無悔,明天,他們將繼續(xù)戰(zhàn)斗!(供稿: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qū)麗岙街道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
92歲高齡老人的一封感謝信
“對貴院和這位女同志如此關心患者,又對社區(qū)老人定期上門服務的舉措十分敬佩……”這是一封2月10日的感謝信,語言樸實、字體工整、情感真摯。寫信人是一位92歲高齡的老人,他對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qū)麗岙街道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的溫暖服務,心懷感激。
人員減少流動、減少接觸是戰(zhàn)勝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措施之一。麗岙街道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在戰(zhàn)“疫”時期,人員十分緊張的情況下,仍然安排專人負責“互聯(lián)網+健康養(yǎng)老”平臺日常運轉工作,為居民提供視頻在線咨詢服務和在線健康隨訪甚至上門服務,讓居民不用出門,健康服務送到家。
2月6日,鄭日形老人因身體不適,通過視頻向麗岙街道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求助。趙自然醫(yī)師問清情況后,急老人之所急,幫老人查找老處方并重開新處方。后因中藥代煎企業(yè)停工,她又及時聯(lián)系老人,親自陪同老人家屬到中藥房抓藥,教家屬回家如何煎藥等等,次日又打電話回訪老人身體情況,溫暖又體貼。
中心楊麗東、許歡樂2位家庭醫(yī)生每月都會定期上門為其開展健康管理、健康指導服務,風雨無阻,而她們周到而細致的服務也讓老人銘記在心。
“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一張老處方、一封感謝信,見證了戰(zhàn)“疫”時期親情般的醫(yī)患關系。面對困難,空間有遠近,關愛常在心。(供稿: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qū)麗岙街道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
“媽媽,我想你了!”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以來,許多白衣戰(zhàn)士舍小家為大家,逆行奮戰(zhàn)在抗“疫”一線。在四川省宜賓市康復醫(yī)院,600余名員工奮戰(zhàn)在臨床一線,共同抗擊疫情。宜賓市康復醫(yī)院隸屬市民政局,同時掛牌宜賓市第四人民醫(yī)院、宜賓市精神衛(wèi)生防治中心、宜賓市優(yōu)撫醫(yī)院。
在宜賓市第四人民醫(yī)院大益醫(yī)療點,有一位90后醫(yī)務工作者,她叫羅利容。在親友的眼中,她嬌小、柔弱,但在疫情和危難面前,使命和責任讓羅利容變得勇敢、堅強。
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她和同事們需要連續(xù)23天堅守在醫(yī)療點。苦點、累點都不怕,但唯一讓她放心不下的是1歲3個月的兒子。
堅守到第九天時,羅利容的丈夫帶著兒子和母親去看她。或許是太久沒見到媽媽,寶寶一時竟沒認出穿著白大褂的羅利容,直到聽到聲音才知道在隔離門對面的是媽媽,馬上就伸出小手要抱抱。特殊時期,羅利容沒有辦法滿足這小小的要求,她只能眼含淚花,遠遠地看著兒子。
為守護更多人的健康,匆匆見一面后,羅利容又要回到崗位繼續(xù)堅守。寶寶還不會說話,當他意識到又要離開媽媽時,“哇”的一聲大哭了起來,仿佛在說:“媽媽,我想你了,你快回家吧。”
白衣戰(zhàn)士也是普通人,他們也有父母、兒女和愛人。但在危難時刻,他們選擇挺身而出,英勇奮斗,守護生命,他們是最可愛的人。(供稿:四川省宜賓市康復醫(yī)院)
一位養(yǎng)老院院長的一天
天剛蒙蒙亮,遼寧省遼陽市衛(wèi)國養(yǎng)老院院長牛洪雙已走進辦公室開始辦公了。每天了解最新信息,結合上級文件要求理清防疫工作思路,是她必修的“早課”。
“消毒液一定要嚴格按照比例配制,廚房、衛(wèi)生間這些場所要徹底消殺,不留死角……”
8時許,牛洪雙三步并作兩步地趕到一樓大廳指定消毒區(qū)域,組織員工進行衛(wèi)生防疫,確保每天2次消毒滅菌雷打不動。
“大媽,您今天的精神狀態(tài)不錯哦,身體要是不舒服一定要及時告訴護理員……”
這所民辦養(yǎng)老院入住了115名老人,有的還患小腦萎縮等疾病,需要特殊的醫(yī)療護理。保護好老人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讓他們免受病毒的侵襲,牛洪雙不敢有絲毫懈怠。她每天查房,詳細掌握老人的身體狀況,量身定制防護方案。針對排查發(fā)現的防疫工作制度落實不徹底等問題,及時糾正錯誤、改進方法。
“今天的飯菜還可口吧?別著急,慢慢吃,小心燙到……”
中午,三菜一湯熱氣騰騰,看到老人們吃得津津有味,牛洪雙露出一臉幸福的笑容。疫情發(fā)生后,養(yǎng)老院采購食品都由當地正規(guī)生產廠家派送,并出具檢疫報告。針對冬春交替季節(jié)老年人易患病的實際,食堂按照營養(yǎng)師的建議,制定了科學食譜,注重營養(yǎng)搭配,提高老人的免疫能力。
“養(yǎng)員情況正常,沒發(fā)現有不適癥狀的,垃圾和污水已妥善處理……”
14時30分,牛洪雙召開微信視頻會議,聽取各行政管理人員的工作匯報,逐一記錄在冊。隨后,她肯定了好的防疫做法,要求大家做好老人的體溫監(jiān)測,全程跟蹤排查,發(fā)現問題第一時間上報。
“謝謝院長,你比我這個當女兒的做得都好……”
養(yǎng)老院實行封閉管理后,禁止親屬入院探望,但隔離病毒卻隔斷不了親情,父母的身體狀況牽著兒女們的心。牛洪雙每天都會安排工作人員協(xié)助老人和親屬進行視頻通話,既滿足雙方的親情需求,又安撫他們焦慮的情緒,做好老人思想穩(wěn)定工作。牛洪雙也會從繁忙的工作中擠出時間,錄制一些老人的生活視頻發(fā)給老人親屬,讓他們消除顧慮,以理性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疫情。
落日的余暉慢慢消退。牛洪雙伏在案頭匯總當日消毒物品用量,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安排好明日工作任務……當她拖著沉重的雙腿回到家中時,一雙兒女已經酣然入夢。(文/圖 遼陽市民政局)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