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莉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級響應以來,江蘇省常州市各級社會救助部門全面開通綠色通道,切實保障疫情防控期間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
重點加大臨時救助和低保救助力度
常州各地對因患新冠肺炎造成家庭基本生活暫時困難或因疫情導致收入明顯減少而造成家庭基本生活困難的群眾,充分發揮臨時救助 “兜底中的兜底”作用,及時開展先行救助,預先撥付三個主城區臨時救助市級財政資金120萬元。運用信息管理系統,實行社會救助全流程網上辦理,并結合“放管服”改革,在一級防控期間積極推行將低保、特困供養等社會救助審批權下放至鄉鎮(街道),對生活困難群眾開展的臨時救助,取消申請人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民主評議和公示等環節,待疫情解除后再完善相關手續,確保困難群眾第一時間得到精準有效救助。疫情防控期間,對新申請低保等社會救助的,暫時取消民主評議環節;對已經納入低保的困難家庭,視情延長定期核查時限,全面打通疫情期間社會救助綠色通道。
及時發放困難群體臨時補貼補助
常州市民政局積極協調財政、發改等部門,對困難群眾發放臨時補貼(含價格臨時補貼)。臨時補貼按每人每月130元標準發放,惠及全市重點優撫對象、城鄉低保對象、農村五保對象、低保邊緣困難家庭、特困職工家庭、無固定收入重度殘疾人、城市“三無”人員、孤兒、在領失業金人員、享受國家撫恤補助的優撫對象中年滿60周歲的農村籍退役士兵、年滿60周歲的烈士子女,共計87538人。積極發動、整合慈善和社會組織力量參與關懷困難群眾。聯合市慈善總會向全市1.5萬名低保人員發放一次性生活補助100元。
溫情關懷特殊群體和困難家庭
常州加強疫情防控期間困難群體生活照料情況動態監測,發揮主動發現機制作用,指導街道(鎮)及時通過電話、微信、上門等各種途徑,了解低保、低保邊緣、特困人員等救助對象以及新冠肺炎患者家庭生活狀況。市民政局機關黨員干部下沉基層一線,利用福彩資金為常州城區登記在冊的低保對象和特困群眾,發放救助防疫包,包內有口罩、消毒液、洗手液、防護指南等物品,督促屬地密切關注分散供養人員和節前從養老機構接出過年的集中供養人員,居家隔離中的民政救助對象,以及集中隔離人員家中留有的孤老、幼童、重病、重殘人員等的基本生活和照料護理情況,明確責任人、落實生活照料人。同時發動社會組織到所在社區報到,發揮各自優勢特長關懷困難群體,確保困難群眾“生活有人照應、生病有人看護”。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