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儲慧靜 朱婕妤
6月1日至4日,由上海賢恩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賢恩)主辦的第六期現代殯葬禮儀專項研習班在上海“親會館”舉辦。此次研習活動吸引了來自38家殯葬服務單位的80余名學員參加。
此次研習主題是殯葬文化和創新。業內外資深專業人士分別以《文創——為生命事業賦能》《中國殯葬的主基調》《現代殯葬服務的文創探索》《生命晶石的前世今生》《文創,讓園林綠化會說愛》《“逝有所安”語境下的殯葬服務新模式》為題授課。
此次研習班還設置了一場追思儀式和殯葬禮儀服務配套空間打造,學員們可以從儀式策劃、空間設置、場地裝飾、禮儀演示等方面直觀地學習現代殯葬禮儀服務。
“我們這一生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那個在我們心里不一樣的人,就是生命中特別的存在。”研習班現場,萬大哥逝世兩周年追思會正在舉行。場景布置運用了麥穗、蘆葦等元素,營造回歸自然、返璞歸真的氛圍,麥穗喻示著希望、傳承,蘆葦表達了悲秋傷懷的情感。
伴隨著《我不做大哥好多年》歌聲響起,屏幕中播放著主人公萬大哥生前的幸福時光。“時間好快,轉眼間兩年過去了;時間又好慢,對家人而言,沒有他的日子,時間似乎停止了。大家借此機會相聚在一起,回憶我們心中的萬大哥。”在家人和朋友的眼中,萬大哥與人為善、有情有義,是他們的“避風港”和“定海神針”,大家遇到困難總是第一個想到他。在司儀的引導下,家屬和學員們全體起立三鞠躬,“感謝緣分讓我們遇見你,感謝人生讓我們陪伴你,感謝這場相遇讓我們永遠記住你。”
緊接著,輕柔舒緩的音樂聲響起,開始播放“親友回憶錄”短視頻。親友們或回憶溫馨的過往,或傾吐無限的思念,或為逝去的親人祈福,講到動情之處忍不住流淚。萬大哥的妻子說:“你為了熱愛的事業,即使在病重之時也全身心投入;在朋友們的眼里你樂觀爽朗,是個好大哥;你對所有的家人都細心周到,對我更是細致入微……”岳母說:“你是個好女婿,對我們一直無微不至地照顧。走之前,你把手串留給了我,就好像你還陪在我們身邊。一想到你,我們就什么都不怕了。”妹妹說:“到了周末,你經常來家里吃飯,我很開心,因為你來了我就有可以傾訴的對象了。哪怕是現在,遇到不開心的事,我還會向你的微信發消息。”同事說:“你是公司的主心骨。你走后,公司遇到了困難,但我們一直在堅持,盡力打理好公司,讓你安心。”
看到這樣的真情流露,現場不少人潸然落淚。在歌曲《奉獻》中,親友帶著感恩與思念獻花;當歌曲切換成《我期待》,唱響“say goodbye”時,萬大哥的妻子把紙鶴放飛窗外。大家一起為之加油,希望她能放下悲傷,更好地面對今后的生活。
與這場追思儀式配套的,還有一個家屬專屬追思空間。在休息室中,掛著“忠、孝、仁、義、愛”主題展板,擺放著萬大哥生前用過的物品、家人們折的千紙鶴等;追思房間里,長桌上擺放著萬大哥生前的生活照,兩旁裝飾著花朵、蘆葦、蠟燭等,電腦可以隨時播放影像,場景溫馨而私密,適合親友們一起追思緬懷。
培訓班現場,像這樣的禮儀場景布置還有兩套,主題分別是“風隨心動”“林間尋你”。“風隨心動”用轉動的風車表現風的概念,風雖無形卻能產生極大的能量,暗示主人公默默奉獻給周圍人帶去無窮力量;“林間尋你”設置了一小片靜謐的白樺林,很適合小范圍的親友靜下心來回味人生故事。場景布置可以更好地烘托、演繹逝者人生故事,營造有儀式感的人文紀念氛圍,不應僅僅當做產品去售賣。
來自云南曲靖的學員朱金賢對記者說:“這次研習班很有收獲,長了見識,其中的一些思想和理念比較超前,值得我細細回味。”
最后,賢恩還組織學員參觀了上海“夢花源”花卉園藝場所,旨在為他們打開跨界的視野,激發更多新創意、新理念。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