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閆 潔 通訊員 吳 燕
同一領域社會組織有機聯合起來,能在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激發出更大更好的力量。陜西省民政部門在動員社會組織參與脫貧攻堅過程中組建的合力團,有力證明了這一點。
2019年6月,陜西省民政廳向省級社會組織發起組建“助力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合力團”的號召。一個月后,由143家省級社會組織組成的12個脫貧攻堅合力團宣布成立,以“多對一”方式集中幫扶全省11個深度貧困縣(區)和省民政廳牽頭包聯的洛南縣。
陜西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合力團將各領域社會組織分別聯合起來,充分發揮其整合社會力量、調動資源以及專業技術服務等特長,扎實有效地助力當地脫貧攻堅。
規劃“路線圖”
陜西省民政廳制定了《社會組織合力團精準扶貧操作指南》,明確界定了合力團“開展扶貧調研、確定扶貧項目、細化項目措施、扎實組織實施、鞏固幫扶成果”五個步驟,扎實開展“比責任落實、比精銳出戰、比精準舉措,提升脫貧質量”行動,確保一批有規模、有特色的扶貧項目落地見效,實打實把脫貧攻堅向縱深推進。
省民政廳每季度召開一次合力團聯席會議,設立工作臺賬,動態掌握工作推進情況,聚力解決困難問題。市、縣民政部門搭建貧困地區需求和社會組織供給對接平臺,靠前服務,協調各方資源,強化政府購買服務,總結典型做法,推廣亮點經驗,為合力團助力脫貧攻堅營造良好工作環境。在省級社會組織合力團帶動下,商洛、安康建立了市級社會組織扶貧合力團,漢中市開展了“百家社會組織扶百村進千戶”活動,上下聯動、同向發力,彰顯了“1+1>2”的疊加放大效應。
選好“領頭羊”
團長單位要負責制訂團隊扶貧計劃、設計幫扶項目、細化工作措施、匯聚幫扶資源和推動項目落實落地等工作,因此,能否充分發揮好團員單位各自優勢,實現“1+1>2”的效果,團長單位至關重要。為此,陜西省民政廳根據社會組織規模、業務范圍、工作領域和自身優勢選拔團長單位,充分發揮其“領頭羊”作用。
紫陽縣合力團團長單位是秦商總會,合力團成立的第二天就召開了全體團員會議,第三天就組織全體團員單位赴紫陽縣實地調研對接扶貧任務,是12個合力團中第一個走下去的。隨后,該合力團還成立了“秦商總會助力紫陽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做好與紫陽縣相關部門的對接聯系和幫扶項目的收集等工作。2019年8月6日,秦商總會向海內外各地陜西商會和秦商總會各會員單位發出《關于積極參與(陜西)省級社會組織助力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活動的通知》,為各地陜西商會和廣大會員單位搭建了對接紫陽縣合力團精準幫扶項目平臺,倡議大家爭做愛心公益(組織)企業。8月28日,秦商總會與紫陽縣招商服務中心簽訂了商務合作框架協議書,并聯系對接陜西谷雨潤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與紫陽縣蘇秦合作社簽訂了240萬元的香菇消費扶貧采購協議。10月25日,70余家會員企業赴紫陽開展秦商總會助力紫陽脫貧攻堅招商項目推介對接會,重點在產業合作、教育、消費扶貧、留守兒童關愛、農副產品集采等方面簽訂合作協議,共簽訂11個項目,總金額達9463萬元。
推動紫陽發展,不光要引進來,更要走出去。秦商總會在2019年8月到12月期間,連續出訪中亞四國,參加東北亞博覽會,參加寧商、吉商、豫商大會,參加山東濟南陜西名優特產品展銷會、秦商高峰論壇(年會),持續不斷推介紫陽,并通過會刊、網站、微信群、微信公眾號等宣傳紫陽。
找準“著力點”
各合力團緊緊圍繞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聚焦深度貧困,堅持項目帶動,重點在產業、教育、健康、志愿服務、易地搬遷、消費六個扶貧領域開展工作,切實做到一戶一法、因人施策。
陜西嘉義婦女發展中心“扶志、扶智、扶情懷,促銷售”的“三扶一促”扶貧模式極具代表性。以渭南市臨渭區橋南鎮堦子村為例,這里原本空心化嚴重,青壯年男勞力大多外出打工,留守婦女以照顧老人和孩子為主,編一個月麥稈辮子的收入只有二三十元。中心剛開始的項目也是通過有機堆肥、養兔、核桃栽培、花椒種植等培訓幫助婦女創收,但受農業生產周期的影響,一年半內實現增收有很大難度,很多留守婦女打了退堂鼓,項目團隊也陷入迷茫中。經過反復討論,大家認為應該從彰顯婦女優勢提升自信心入手,而不是急于追求收入增長。于是,通過手工藝大賽、編撰村莊口述訪談錄、舉辦“我們村的老物件”攝影等活動,逐步調動起留守婦女的自信心和積極性,臨渭區巧娘草編手工藝農民專業合作社、核桃種植合作社、電子商務平臺等陸續成立,婦女骨干們還自發開展留守兒童和老年人關愛行動、村莊衛生大掃除等活動,共同見證“技能改變生活”的力量。2019年10月,臨渭區巧娘草編手工藝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三位草編能手,為鎮安縣青銅關鎮銅關村的38名貧困婦女進行了玉米皮編織技術培訓,探索就地取材、零投入的草編手工產業發展之路。
近年來,陜西嘉義婦女發展中心攜手臨渭區巧娘草編手工藝農民專業合作社為臨渭區塬區6鎮的貧困戶和廣大群眾找到了致富的方向,現已培訓帶動500多戶,其中貧困戶300多戶。
3年來,陜西省共有304家省級社會組織參加扶貧合力團,累計投入資金1.74億元,實施幫扶項目 247個,受益群眾7.74萬人。在合力團的帶動下,全省13770家社會組織發揮優勢,大力開展產業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就業扶貧、志愿服務等工作,累計投入幫扶資金53.6億元,幫扶貧困群眾428萬人,在決戰決勝深度貧困中發揮了生力軍作用。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