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祝 闖
位于黑龍江省東北部的鶴崗市,是一座典型的資源型城市。近年來,雖然經濟發展受到了資源開發的制約,但市委、市政府對民生領域的支出并沒有減少,尤其是對兒童關愛保護政策的落地更是給予了高度重視。
鶴崗市民政局局長邢冠宇表示,為了把黨中央、國務院以及省、市關于兒童的保障政策落實落細,市民政局想兒童之所想,急兒童之所急,推動市、縣兩級建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小組,聯動市公檢法等部門協力合作,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兒童權益保障,形成了兒童保護的全方位體系。
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政策落實更準、更細
“2019年,接到加強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工作的通知后,市民政局及時將符合條件的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納入保障范圍。”鶴崗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但在排查過程中遇到了一些棘手的問題,個別因為特殊原因導致的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無法納入政策保障范圍,只能暫時給予臨時救助。”
今年年初,全國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精細排查、精確認定、精準保障”工作推進(視頻)會后,為了貫徹落實會議精神,鶴崗市民政局召開專題會議,聯合相關政府部門實施了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精準保障專項行動。這次專項行動,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的情況進行了再排查,把政策落實落細,一些此前沒能解決的難題也得到了破解。
家住鶴崗市工農區的逸逸(化名),今年12歲,因為父母在監獄服刑,他和年事已高的奶奶僅靠低保金維持生計。在排查過程中,工作人員發現逸逸就是一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但按政策他卻無法納入保障范圍。原因是,逸逸的母親曾多次以化名的方式實施犯罪,入獄時登記的名字與逸逸出生證上母親的名字不符,所以認定逸逸為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的手續一時無法順利辦理。
鶴崗市民政局了解到逸逸的情況后,聯系公安局、檢察院、法院召開了“一事一議”會議。會議當天,檢察院、公安局聯合查驗調檔,出具了逸逸母親的化名與出生證上母親的名字為同一人的佐證材料。難題解決了,逸逸順利享受了保障政策。
在這次專項行動中,全市共排查疑似事實無人撫養兒童142人,確屬事實無人撫養兒童47人。其中,38名兒童通過正常手續享受了保障政策,有9名兒童通過“一事一議”會議確認身份后享受了政策保障。
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不同于孤兒,往往存在家庭情況復雜、認定困難等問題,要實現“應保盡保”,必須轉變工作思路,變被動申報為主動發現。
孤兒擁有“父母”的關愛更多、更持久
父母的陪伴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對于生活在兒童福利院的孩子,也很渴望這份親情。如何在現有養育水平的基礎上,讓福利院里的孩子能夠得到更多、更持久的“父母”之愛?
鶴崗市民政局、市社會福利中心聯合開展了“黨心連童心·認親助養”活動,來自市民政系統的20名黨員干部與市兒童福利院的20名孤兒結成了對子。這些“黨員爸媽”利用工作之余陪孩子們一起參加集體活動,談話談心。
市兒童福利院的孤兒想想(化名),就在這次活動中,通過互贈“愛心卡”的方式找到了自己的“黨員媽媽”——市民政局副調研員毛文欣。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結對后的一段時間里,毛文欣不能與想想見面。為了不讓空間距離阻隔“親子”交流,她們就用書信交流感情。毛文欣發現想想是個不善于表達的孩子,對新鮮事物缺乏了解。于是,她在信中鼓勵想想多和小伙伴們交流分享生活,并把社會上發生的新鮮事寫給她看。
每次收到“黨員媽媽”的來信,想想都非常高興。漸漸地,“母女”之間的書信越來越頻繁。現在想想越來越喜歡跟身邊的小伙伴分享她和“黨員媽媽”的故事。
“‘黨心連童心·認親助養’活動讓福利院的孤兒感受到了久違的親情。”市福利中心主任赫明霞告訴記者,為了將助養的形式長期保持下去,市民政局正在引導社會愛心人士和愛心單位與兒童福利機構簽訂“認親助養”共建協議。
農村留守兒童成長更安全、更健康
每年汛期恰逢暑期,面對水災、火災、溺水等自然災害和安全事故的高發,未成年人尤其是農村留守兒童的人身安全往往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為增強未成年人的安全意識,鶴崗市民政部門除在寒暑假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的監護督促外,還著重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強化安全知識的普及和心理疏導。
據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為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監管缺失、安全教育形式單一問題,市民政局本著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則,逐步探索出一條以公益項目為載體,通過“政社合作、部門聯動、多方參與”的模式,把安全教育引入校園,幫助包括農村留守兒童在內的孩子們掌握防災減災自救知識和技能的路子。
記者了解到,2020年至今,鶴崗市先后引進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的“運動匯”“平安小課堂”“兒童服務站”三個公益項目,建設了6個兒童服務站,為15所學校提供兒童安全教育培訓。
在“平安小課堂”上,壹基金公益基金會的工作人員通過和學生一起模擬水災、火災安全逃生,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防災減災知識。學校師生表示,生動的演示和新奇的教具增加了防災減災課的趣味性,也增強了孩子們學習安全課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除了把安全教育公益項目帶進校園,鶴崗市還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到農村留守兒童的生活保障和心理關愛中。市慈善總會積極爭取省慈善總會支持,共同開展“等你愛我”農村留守兒童關愛項目,為50名兒童提供每人1200元的關愛資金。針對農村留守兒童因親情、學習輔導、安全保護缺失等導致的心理問題,市社會福利中心聘請專業心理咨詢服務機構為他們開展心理疏導服務。
困境兒童生活更有保障、更加自信
在民政部門服務和保障的未成年人當中,有一類兒童相對特殊,他們因為家庭經濟狀況相對貧困以致身處困境。對于這類低收入家庭的困境兒童,鶴崗市民政局不僅落實相關保障政策,還通過動員社會力量、鏈接慈善資源,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據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從2019年起啟動了“護苗行動”,通過鏈接基金會資源,組織愛心人士幫助低收入家庭的困境兒童改善生活條件,完成學業。
家住鶴崗市南山區的瑩瑩(化名),是一名小學六年級的女孩,父親早逝,母親患病走失,她一直和奶奶靠低保金度日。因生活拮據,且沒人能為她輔導功課,使得本就內向的瑩瑩總是心事重重。
瑩瑩的特殊處境被市民政局工作人員知曉后,市未成年人保護中心幫助她成功申請到上海市華僑事業發展基金會“寒門學子一幫一助學”項目。不久,她就收到愛心人士的暖心問候和千里之外的捐款。更讓她意想不到的是,這位愛心人士是一名女大學生,還愿意為她輔導功課。
記者了解到,和瑩瑩一樣成功申請“寒門學子一幫一助學”項目的,全市共有48名困境兒童,共獲得助學款7.29萬元。除此之外,市民政局、市未成年人保護中心還積極引導社會各界通過愛心捐贈、志愿服務等方式關心關愛困境兒童。目前,已經爭取到愛小丫基金20.16萬元助學金,資助168名困境女童完成學業;葉柏助學項目26.4萬元資金,資助100名困境兒童完成學業;市慈善總會籌集7.5萬元,用于疫情期間走訪慰問困境兒童,并為6名孤兒提供助學金。
“民政服務對象中的未成年人,也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的成長成才同樣需要關心呵護。”邢冠宇表示,鶴崗市民政局將繼續加大對這些未成年人的關愛保護力度,進一步健全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體系,完善生活保障、助醫助學等政策,讓家庭、社會、政府“三位一體”的未成年人關愛保護網織得更牢更密。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