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龍 李 峰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山東各級民政部門牢記使命責任,全面加強疫情聯防聯控和困難群眾救助工作,筑牢疫情防控安全網,做好困難群眾的“守護人”。
加強工作指導 加大救助力度
1月29日、2月13日,山東省民政廳先后下發《關于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有關社會救助工作的通知》《關于做好困難群眾防控防疫工作的通知》,對做好疫情防疫期間困難群眾救助工作作出部署。省民政廳積極改進工作方式,通過工作群、電話等方式,指導各地做好疫情防控中的社會救助工作,指導各地暢通信息化渠道,實行社會救助業務全流程網上辦理。同時,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指導試點單位將社會救助審批權下放至鄉鎮(街道),簡化程序,方便群眾。
山東省將做好新冠肺炎防控期間社會救助工作與高質量打贏民政脫貧攻堅戰、統籌完善社會救助體系等工作統籌推進,做到目標不變、力度不減。疫情發生后,針對部分困難群眾就業可能受到影響等情況,各地落實“低保漸退”制度,對家庭人均收入超過當地低保標準后的低保對象,給予3-6個月的漸退期。暢通臨時救助通道,做到早發現、早介入、早救助。目前,全省共開展臨時救助11776人次,發放救助資金1605萬元。各級民政部門會同發改部門按規定及時啟動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及時發放價格臨時補貼,確保疫情防控期間不因物價上漲影響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疫情發生以來,全省為155.4萬人次困難群眾發放一次性價格補貼5826萬元。
強化群眾防護 開展心理疏導
全省各地開展對低保對象、特困人員、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的兒童、留守兒童、留守老年人、殘疾人等困難群眾的全面排查,做到“村(居)不漏戶、戶不漏人”。通過電話、微信、上門等多種方式,了解困難群眾生活情況,密切關注服務對象身體狀況,實現對困難群眾疫情監測預警的全覆蓋。同時,充分發揮主動發現機制作用,重點關注、及時了解掌握轄區內疫情感染人員生活困難情況,精準掌握受疫情影響導致生活困難人員狀況,確保“不漏一戶困難家庭,不落一個困難人員”。
目前,16個地市全部開通了應對新冠肺炎的心理援助熱線。泰安市開展“線上救助,愛傳萬家”行動,以網上心理微課堂、設置求助熱線等方式,及時了解困難群眾生活訴求。青島市利用“小桔燈”心理救助平臺、“風雨同心”心理守護熱線等,為困難群眾開展心理疏導服務。
防止疫情擴散 提供照料服務
各地通過宣傳欄、明白紙等多種方式,加大防疫宣傳力度,加強主動防疫。濱州市針對社會救助對象特點,創作了通俗易懂的“防疫歌”。為困難群眾發放口罩、消毒液等防護用品,幫助他們做好疫情防范。
疫情發生后,全省累計向困難群眾發放口罩100多萬只。此外,發現低保、特困人員出現疑似癥狀的,在當地衛生防疫部門的指導下,按規定送到指定醫療機構就診。一旦確診,協助做好相關密切接觸者的隔離管理,防止疫情擴散。
各級民政部門加強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照料服務和疫情防控。密切關注特困人員身體狀況,全面落實定期探訪制度,幫助解決實際困難。章丘、博山、榮成、莒縣、鄆城等地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提高特困人員服務水平。強化分類保障,嚴格落實“五有”要求,督導照料服務人員落實照料服務責任。對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人員安排固定人員提供照料服務,杜絕出現“真空期”。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