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冰潔 通訊員 陳旭良
海邊的老舊小區里,居民們踴躍參加社會組織開展的各種活動,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一個求助電話撥出,社會組織的志愿者們漂洋過海到邊遠小島為老人們帶去生活急需品;東海漁嫂們組成的志愿者巡邏隊穿行于島城的大街小巷,維護著島上的安全……
浙江省舟山市近年來致力于積極探索社會組織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發力點、路徑、參與途徑和實現機制。日前,記者走訪了舟山市4個區(縣),實地感受了當地社會組織在幸福社區建設、提供精準公共服務、創建文明城市、保障國家大型項目等基層治理中所發揮的作用。
正如市民政局社會組織管理局局長馬惠祥所說:“舟山市以創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為牽引,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在基層治理中的積極作用,探索具有時代特征、舟山特色的社會組織參與市域社會治理模式,為推進‘重要窗口’海島風景線貢獻力量。”
“最后一公里”的幸福
家住嵊泗縣樂和東海社區菜園城區的王嫦娥,今年已八十高齡。年老體弱加上患有慢性疾病,導致她行動不便,每次去醫院檢查治療時都需要有人陪護。樂和東海社區金色港灣老年服務隊隊員李雪琴得知情況后,與其他幾名義工主動承擔起了王嫦娥的陪護和日常生活照料,閑暇時還到老人家中陪老人拉家常。
像金色港灣老年服務隊這樣的社區社會組織,在樂和東海社區為數眾多。該社區地處老城區,是典型的老舊小區,基礎設施薄弱,居民人口集中,社區日常治理難度大。
“2016年,社區投資建成以志愿服務為特色的嵊泗縣首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黨建引領,培育發展了26支社區志愿服務團隊,注冊志愿者達674人。”樂和東海社區第一書記毛軍紅告訴記者,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針對社區治理的重點、難點、痛點問題,有針對性地集中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滿足居民養老、助殘、育幼等各方面生活需求。
“黨建引領,推動社會組織有序有效參與社區治理,是舟山市社會組織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發力點。”馬惠祥說。
創新派單式精準服務
記者從普陀區社會組織公共服務中心(以下簡稱中心)的“接單內容專報”上看到:舟山電視臺“汪大姐欄目”反映蓮花洋雕塑公園旁草坪成活情況不佳,中心派單至愛心樹青少年成長服務中心,后者聯合民政局開展了護綠植樹活動;普陀區荷外社區一個孩子休學在家并抗拒上學,中心派單至美麗心靈工作室,后者上門為孩子開展了心理輔導服務……
普陀區社會組織公共服務中心主任何玲俐告訴記者,普陀區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創新建立了派單機制,推動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凸顯社會組織的社會責任和社會價值。
普陀區社會組織公共服務中心成立于2021年初,中心通過微信公眾號、網上平臺、12345熱線、中心現場受理等途徑,線上線下同步收集群眾需求和反映的問題,以政府購買服務、公益創投等方式,向中心內外的社會組織直接派單,實現供需兩精準,確保社會組織提供及時、精準的社會公共服務。1月-4月,中心接收并派單49份。
社會組織必須精準提供社會公共服務,在舟山各區(縣)已是共識和常態。以助老服務為例,舟山1390個島嶼中有許多是偏遠小島,許多生于小島、長于小島的老人因留戀故土等因素,成為偏遠海島的空巢、留守、高齡老人,養老難題成了當地政府和社會關注的焦點。在市民政局的引導和推動下,舟山市各級各類社會組織積極參與到服務邊遠海島老人的助老服務中,形式多樣、針對性強、個性化強的服務內容提升了老人們的生活質量。
“舟山市各級社會組織在偏遠海島開展的助老公益活動,為政府養老服務及時補位、提供輔助,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馬惠祥說。
創城建設當仁不讓
2017年-2020年,舟山全市上下都參與到了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行動中。在長達三年的創建行動中,舟山社會組織在海上花園城市建設攻堅行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大會戰、專項整治行動、老舊小區改造、道路整修等一系列創建活動中踴躍參與,發揮了重要作用。
定海區美之聲演唱團自成立之初,便以弘揚尊老敬老傳統美德、身體力行倡導敬老愛老助老社會文明風尚為目標。演唱團的“守護夕陽”愛心助老敬老項目服務偏遠海島空巢、留守老人,為老人們提供生活服務和文藝演出,在舟山首創“一條龍”式志愿服務,將敬老愛老的文明理念傳遞到社會的各個角落。
岱山縣在“東海漁嫂”品牌引領下,引導岱山女性在創建工作中找準定位、主動擔當。漁嫂們積極參與漁港治安巡邏和平安家庭創建。例如,高亭鎮山外社區進行港口花園城建設時,30余名漁嫂志愿者輪流駐扎在城中村改造指揮部,哪家有矛盾糾紛就及時介入。每到伏休期,漁嫂們便組成治安巡邏隊,保衛海島平安。
嵊泗縣彩虹環保志愿者協會開展了一系列保護水資源、清除生態殺手、美化生活環境等活動,為嵊泗縣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提供“加速度”。2020年,協會與嵊泗縣紀委、公安、海洋漁業等部門聯合開展活動60余次,清理海灘垃圾80余噸。
“露臉”國家重點工程
“需要理發的來這邊,測量血壓的到那邊去……”4月14日下午,記者來到岱山縣魚山島,正趕上“紅帆引航,魚你益起”之“春風送暖”志愿服務活動在開展。“紅帆引航,魚你益起”項目由岱山縣委兩新工委、縣民政局、縣社會組織綜合黨委聯合主辦,是以社會組織為實施主體、為魚山綠色石化基地量身打造的特色公益項目。活動當天,來自岱山縣老科技工作者協會、博馨志愿服務隊等5家社會組織的近30名志愿者為務工者提供了義診、理發、血壓測量、家電維修、縫衣補鞋等志愿服務,受益者達300余人。
魚山島石化項目是目前我國正在建設中的最大的煉化一體化項目,島上實行封閉式管理,五六萬人在島上居住、工作。因為出島不是很方便,大家在理發、家電維修、縫衣補鞋等方面需求強烈。
“近兩年來,岱山縣信任并扶持社會組織,集聚社會組織力量,為保障國家重點戰略項目貢獻力量。”岱山縣民政局社會組織管理科科長陳益說,“魚山島的務工者出不來,我們就組織社會組織將他們急需的服務帶進去。”
與此同時,為做好石化項目的環保監測工作,縣民政局從2019年起,每月不定期組織社會組織赴魚山島開展清灘凈灘活動,現已清理海灘垃圾30余噸。
(來源:中國社會報202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