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民政廳
湖南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第十四次全國民政會議部署,大力推進人本化、法治化、標準化、信息化、社會化“五化民政”建設,在全面加強基層建設中,在充分發揮鄉鎮民政站所職能的基礎上,從2018年5月起,在全省實施湖南社工“禾計劃”項目,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建設鄉鎮(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1933個,實現鄉鎮(街道)全覆蓋,配備社會工作人才4000多名,累計服務群眾320多萬人次,大幅提升了基層民政能力。
把準政治方向
一是堅持黨的領導。省委下發《關于全面加強基層建設的若干意見》,民政、組織、編辦、教育、財政、人社6部門聯合出臺《關于推進政府購買服務 加強基層民政經辦服務能力的實施意見》,推動各級黨委和政府專題研究,制訂社工站項目實施方案。二是堅持黨建引領。各級成立社會組織黨建服務指導中心,對社工機構黨建進行“同登記、同年檢、同考核、同評估”,保證承接機構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三是堅持科學推進。建立省級指導、市州統籌、縣級為主、鄉鎮配合推進機制,開展搭平臺建隊伍、強素質建網絡、上臺階創品牌“三年行動”,層層穩步推進。四是堅持風險防范。制定質量管控標準,建立線上評估系統,開展“雙隨機”“四不兩直”檢查,通過線上監測和實地評估,及時預警運營管理風險,保障社工站項目健康發展。
規范項目管理
一是明確各級責任。堅持省市縣鄉四級聯動,分級制定責任清單,壓實縣級主體責任,指導鄉鎮協同參與,落實辦公場地,配備辦公設備,統一服務標識,打造服務名片。二是明確服務內容。制定《鄉鎮(街道)社工站項目服務內容參考》,編制社工站專業服務清單、協助事務清單,重點開展社會救助、兒童關愛、社區建設、社會養老等21項服務。三是明確資金管理。統籌社會救助專項經費、福彩公益金、市縣財政預算等資金,全省每年投入2.8億多元,并聯合省財政廳制定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定期開展績效評估,充分發揮資金效益。四是明確購買方式。以縣級民政部門為購買主體,以社會組織為承接主體,指導各地通過公開招投標確定承接機構。以承接機構為主體進行人員招聘,組織、財政、人社等部門全程監督,確保使用社會工作人才開展專業服務。
強化培育孵化
一是培育龍頭。成立湖南現代民政研究院,建成省級社會工作機構孵化基地,對全省社會工作發展進行理論研究和專業指導。二是培育機構。累計投入2.2億元,建立144個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培育專業社工服務機構357個,確保每個縣(市、區)都有2個以上機構具備承接能力。三是培育人才。建成培訓專家庫和“三湘社工”微信公眾號,通過線上線下培訓社會工作人才6300多名,本土化、年輕化、專業化特征不斷凸顯。四是培育典型。每年投入4000萬元對優秀項目進行獎補。在第十八次全省民政會議上,省政府表彰20名優秀社會工作者,省委書記杜家毫、省長許達哲接見部分代表。
優化基層工作
通過實施“禾計劃”,全面加強了基層民政工作,助推了“五化民政”發展。一是提升基層民政經辦能力。項目實施以來, 累計接待來訪群眾89.36萬人次,摸排城鄉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對象143.7萬人次,入戶探訪留守兒童、困境老人和殘疾人84.45萬人次,第三方社會評估滿意率達到95%。二是完善基層民政服務體系。以社工站為中心,聯通敬老院、日間照料中心、兒童之家、社區服務中心,形成“一體四翼”專業服務格局。三是暢通社會參與民政渠道。部分社工站承接了殘聯、婦聯和有關慈善組織委托購買的面向民政對象的服務;動員發展了14萬名志愿者,鏈接社會資源2700多萬元,民政對象享受到更多優質服務資源。四是促進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發揮社會工作的專業優勢,推動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倡導群眾文明節儉操辦婚喪喜慶事宜,有力服務了湖南鄉村振興。
鄉鎮(街道)社工站“禾計劃”項目,有效提升了基層民政能力,在湖南立足“三聚焦”、履行“三基”職責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有力推動了全省“五化民政”建設高質量發展。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