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政廳
廣西是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2019年全區還有151萬未脫貧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在全國排第三位。近年來,廣西各級民政部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和民政工作的重要論述和指示精神,多措并舉、綜合施策,著力織密兜牢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網,確保全區近70萬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在脫貧攻堅戰中不掉隊,與其他兒童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共享發展成果。
完善體制機制,發揮各級各部門合力
自治區、市、縣三級健全完善關愛服務聯席會議機制,聯席會議召集人全部調整由政府分管領導擔任,同時明確各成員單位的職責任務,加強機制協同、政策協同和資源協同。夯實基層服務基礎,全區建成市級未成年人保護中心14個、縣級未成年人保護中心117個、鄉鎮未成年人保護站1106個,并在全區14273個行政村配備了15776名兒童主任,落實每人每月100元的經費補貼,形成了一支基層兒童工作力量。各地統籌安排中央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中央和自治區彩票公益金投入關愛服務工作,重點向貧困地區傾斜,今年專門安排資金1000萬元開展全區20個深度貧困縣政府購買兒童關愛服務,全力助推脫貧攻堅。
堅持綜合施策,加大幫扶救助力度
各級民政部門按照分類施保、分類施策的原則,及時將符合條件的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納入低保、特困、臨時救助范圍,建立完善孤兒基本生活最低養育標準自然增長機制,擴大“明天計劃”資助范圍,實施“福彩圓夢·孤兒助學”工程,切實保障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基本生活。持續開展“合力監護、相伴成長”關愛保護專項行動,累計為2.4萬名無人監護或監護情況差的農村留守兒童落實監護責任、1.7萬名無戶籍農村留守兒童登記落戶,約1500名輟學農村留守兒童返校復學。近期,我們專門出臺了加強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政策文件,從2020年1月1日起,全區近2萬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將按政策納入保障范圍。
發揮政策引領,支持社會力量參與關愛服務
以自治區人民政府的名義出臺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保護的規范性文件,將“三留守”關愛幫扶隊伍建設和未成年人保護社工服務納入《政府購買服務指導目錄》和政府購買社會救助服務清單,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兒童關愛服務。各地積極探索和創新政府購買未成年人關愛保護服務模式,為參與兒童關愛保護的社會組織提供辦公場所、創業項目資金、創業規劃、服務督導等支持,搭建“專家團隊+專業社工+兒童督導員+兒童主任+志愿者骨干”的關愛服務人才隊伍,極大提升了關愛保護服務的專業意識和能力。目前,全區共有10個設區市和62個縣(市、區)開展了政府購買兒童關愛服務工作,實施政府購買服務項目110多個;以開展兒童關愛服務為主的社工機構超過90家,參與關愛服務的專業社工300多人,志愿者2.7萬人次,服務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8萬多人次。
雖然自治區在兒童關愛服務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仍然存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比如基層關愛服務力量不足,關愛服務機制需進一步優化,政府對家庭監護的指導和支持不足,兒童關愛保護的經費投入還需要加大,等等。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注重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這是推進兒童福利工作的重要遵循。對于推進當前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工作,我們有幾點建議:一是進一步完善政府主導、民政牽頭、多部門協同的兒童關愛服務工作機制,明確民政部門的主責地位,整合各方資源,并將兒童關愛保護的相應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單獨列支。二是加快推進縣級及以上未成年人保護中心的機構建設,從法規制度層面明確各級未成年人保護中心的組織性質和職能職責,使之成為民政部門開展兒童保護工作的平臺和抓手。三是加快推進基層兒童工作隊伍建設,適當提高村級兒童主任的收入待遇,落實崗位津貼,使其成為基層兒童關愛服務的穩定力量,確保兒童關愛各項政策的落實。四是將政府對家庭監護的支持和指導作為公共服務的內容,納入政府購買服務項目,引入社會力量開展家庭教育工作,進一步強化家庭監護主體責任。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