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周 亮
2020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民政部門肩負著脫貧攻堅兜底保障和改善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等硬任務、硬要求。正因如此,12月28日至29日召開的全國民政工作會議在部署新一年工作任務時著重強調,“要堅決兜住脫貧攻堅之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貢獻”。民政如何做好社會政策托底,在脫貧攻堅決勝之年不讓一個困難群眾掉隊,成了與會代表們熱議的話題。
兜住底:守土盡責 落實政策
截至2019年11月底,全國保障城鄉低保對象4333.5萬人,供養特困人員471.6萬人,累計支出臨時救助資金88億元,價格臨時補貼惠及2.36億人次……民政部黨組書記、部長李紀恒工作報告中的一串串民生數字,彰顯了各級民政部門全面落實社會救助政策、穩步提升基本民生保障水平的為民愛民情懷。在脫貧攻堅決勝之年把低保對象、特困供養人員、留守老人、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等現有民政服務對象的底兜住,也成為與會代表的共識。
來自山東的與會代表向記者介紹,該省根據國務院、民政部要求,將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納入救助供養范圍,同時全面落實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照料服務,簽訂委托照料服務協議。據悉,山東一些地市為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設立了暖心食堂解決吃飯問題,還建立村級月度入戶探訪機制,提供購買居家養老服務、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等,使分散供養基本實現了食有所助、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病有所醫、需有所扶、安有所護,穩定脫貧。
在北京,提高社會救助保障標準、全面實施精準救助成為兜底保障的重要措施。目前,北京市累計建成330所街道(鄉鎮)困難群眾救助服務所,并為全市32萬余戶困難家庭建立了“一戶一策一檔”幫扶制度,對5000多戶有特殊需求的困難群眾開展了精準個案幫扶服務。
與會代表紛紛表示,民政的政治性、群眾性、時代性和協同性在脫貧攻堅兜底保障中得到充分體現,2020年將繼續找差距、補短板、強弱項、提質量,進一步完善低保、臨時救助、特困供養等制度,不斷健全民生兜底保障體系。
兜準底:應保盡保 應救盡救
日前,江蘇省盱眙縣盱城街道的石啟貴一家得到了一個好消息——身患尿毒癥的石啟貴可參照單人戶享受低保。“按照原來的低保政策,他家的家庭人均收入超出標準。但根據新政策,我們發現,在核算他家收入并扣減了家庭剛性支出和孩子上學開支等費用后,石啟貴是符合‘單人?!瘲l件的。”盱城街道工作人員說。
作為“單人?!闭叩氖芤嬲?,石啟貴興奮之情溢于言表:“有了低保,我個人支付的醫療費能再被救助70%左右,孩子還可以申請教育救助,真是太好了!”
不只是在江蘇,目前,已有湖北、湖南、廣東等2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結合當地工作實際,明確將未脫貧建檔立卡貧困戶中靠家庭供養且無法單獨立戶的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等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和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參照單人戶納入農村低保范圍。其中,河北、遼寧、浙江等省份還進一步擴大兜底范圍,將困難老年人、未成年人,低收入家庭,支出型貧困家庭,四級智力精神殘疾人等群體納入低保范圍。
應保盡保、應救盡救,是脫貧攻堅民政兜底的重要職責。本次全國民政工作會議提到,已有179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被納入農村低保或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并要求將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納入農村低保等社會救助兜底保障范圍。
為了確保兜準底,2018年以來,民政部與國家扶貧辦按季度比對低保對象與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重合情況,強化信息共享。在這次會議上,民政部社會救助司相關負責同志表示,將進一步與國家扶貧辦加強信息比對,落實底數,也希望各地民政部門與當地扶貧辦做好數據對接。
兜好底:綜合施策 著眼長遠
有與會代表將2020年決勝脫貧攻堅之后的時期稱為“后脫貧時代”。這個時期,貧困治理的重點和難點從顯性的絕對貧困轉向隱性的相對貧困。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作為貫徹落實四中全會精神的重要舉措,這次全國民政工作會議也將“城市相對貧困問題更加凸顯,相關政策如何統籌”作為新問題擺在民政人面前,并提出“推動建立穩定脫貧、防止返貧的長效機制”的目標。
參會代表紛紛介紹情況,提出建議,增強協同性、開展課題研究、提高臨時救助應急性、拓展社會參與……思想火花在“頭腦風暴”中迸發。其實,一些省市的民政部門已經在進行這方面的探索。
來自深圳市的參會代表介紹,中國慈展會連續三年聚焦脫貧攻堅,圍繞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的脫貧需求與長遠發展,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第七屆慈善會有791家機構、896個項目、917種消費扶貧產品參展,對接扶貧資金近75億元?!?/span>
湖南參會代表告訴記者,針對貧困村中的白內障、糖尿病患者以及困難家庭學生等,該省民政廳加強與社會組織對接,引導社會組織結合貧困地區需求,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有資源的出資源。目前,500多個省級社會組織直接參與脫貧攻堅五個專項行動,現金捐贈700多萬元、物資價值1300多萬元,還提供了價值3000多萬元的醫療救助服務。
作為社會救助體系的最后一道防線,臨時救助發揮著“兜底中的兜底”作用。如何建立主動發現、返貧預警、分類分層的臨時救助機制,也成為參會人員討論的焦點。
志行萬里者,不中道而輟足。現在距離2020年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只剩一年時間。在這一關鍵時期召開的全國民政工作會議,向各級民政部門吹響了沖鋒號:一鼓作氣、攻城拔寨,迎難而上、真抓實干,用精準救助、高效救助、溫暖救助、智慧救助讓困難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貢獻民政力量。
(來源:中國社會報2019.12.31)